工学 >>> 力学 >>> 基础力学 >>> 理论力学 理性力学 非线性力学 连续介质力学 摩擦学 柔性多体力学 陀螺力学 飞行力学 基础力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基础力学相关记录291条 . 查询时间(2.309 秒)
近期,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武作兵针对此问题从流动区域的能量守恒条件出发,发现大Ma数下液滴定态热毛细迁移存在非守恒的积分界面热流,提出并论证了准定态假设失效是其主要根源。揭示出其物理机制在于热对流占优限制了液滴内部获得足够热能,而始终保持“冷眼”状态,使得液滴处于非定态迁移过程。为了能在有限的试验段实现大Ma数液滴定态热毛细迁移实验,设计了一种主动控制措施:外场附加激...
2018年11月5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公布了2018年度全国高校“杰出·百佳·优秀科技期刊”评选结果。山东大学科技期刊社编辑出版的《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被评为“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近年来,科技期刊社紧紧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以创建“名刊强社”为目标,认真谋划发展蓝图,实施“期...
近日,基于先进的纳米材料合成与微结构表征技术,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金清和博士侯凯明等人在二硫化钼纳米结构的合成及其在不同环境气氛下的摩擦学机理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通过借助二硫化钼的二维纳米化所带来的高度结构灵活性和空间自由度,分析并确定了二硫化钼实现超低摩擦机理的关键证据。研究人员对具有独特纳米片纵向排列特点的二硫化钼纳米结构涂层进行了摩擦学性能研究。结果发现...
2018年10月8日,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洛南研究组与苏州大学副教授马欢飞、东京大学教授Kazuyuki Aihara、复旦大学教授林伟合作的题为Randomly Distributed Embedding Making Short-term High-dimensional Data Predictable(《高维短序列数...
近期,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LNM) 赵亚溥团队通过跨尺度润湿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二维准晶微结构表面研究了移动接触线的对称性控制机理和动力学规律, 首次发现了液滴在二维准晶微结构表面上铺展过程中出现可重复的五重对称移动接触线,且接触线对称性可自发降低与增加 (图1a)。通过系统的润湿实验分析了微结构拓扑性质、液滴性质等参数的影响,阐明了二维准晶微结构的特征尺度和自...
2018年7月30日,清华大学结构超滑研究团队在材料领域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上发表了《微米尺度石墨/六方氮化硼层状异质结中的鲁棒性结构超滑》(Robust microscale superlubricity in graphite/hexagonal boron nitride layered heterojunctions)的研究论文,这是该团队在超...
2018年7月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学明到力学所开展学术交流。所长秦伟,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国威、委员姜宗林,高温气体动力学实验室主任张新宇、科技处处长王展等参加了交流活动。会上,张新宇对实验室的情况做了简要介绍,韩桂来和王苏分别做了题为“高超声速飞行和高温气体效应”和“激波管用于材料高温热解和燃烧特性研究”的交流报告。双方就高温气体动力学和表面化学动力学的合作研究进行...
近日,国际知名期刊Nano Research公布了2018年纳米生物科技领域Nano Research Young Innovator Awards获奖人员名单,我校曹毅教授荣膺该奖!曹毅为我校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2001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系;2001-2004获得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系硕士学位;2004-2009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获取博士学位...
日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聚合物摩擦学课题组王赵锋百人计划团队与兰州大学副教授张加驰和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教授Luyi Sun团队合作,开发出了具有高亮度和多色化的摩擦/力致发光粉体材料——Sr3Al2O6: Eu3+/Eu2+,并将其复合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基体中,从而获得了摩擦/力致发光复合弹性体。
日益增长的神经及心血管疾病对可植入医疗电子器件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其工作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此类电子器件主要包括:心内压传感器、心脏起搏器、心脏除颤器、深脑/神经刺激器等。长期的体内植入对可植入医疗器件的体积、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都有很高要求。现有可植入医疗电子器件的电源主要依赖于商业可充电及不可充电电池。此类商用电池在实际使用过程常出现发热、容量减小及内部变性等问题。一旦此类电源达到使用寿命,病人不...
近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武晓雷研究团队提出一种多级构筑结构的策略,应用在低层错能的等原子比CrCoNi中熵合金中,实现了高强度与拉伸塑性的优异匹配。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2018)上。研究团队利用简单的工业化冷轧与再结晶退火,巧妙地构筑了一种多级晶粒尺度的纳米结构,即晶粒尺寸非均匀的异构 (heterogeneous grain structu...
近期,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胡国庆团队在非球形颗粒的惯性迁移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人员通过三维直接数值模拟,研究了柱状颗粒和盘状颗粒在矩形微通道内的惯性迁移特性,探讨了柱状颗粒的转动行为及受力变化,系统地考察了通道雷诺数、通道宽高比、颗粒阻塞比、颗粒长细比等参数对柱状颗粒平衡位置的影响,并与球形颗粒进行了对比。通过研究柱状颗粒表面应力随转动角度的变化,发现颗粒近壁端所受应力主...
近期,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白以龙团队针对灾变破坏幂律奇异性前兆及灾变破坏预测方法的研究取得新进展。通过大量的大理岩、花岗岩试样的准静态单轴压缩实验,研究人员揭示了灾变破坏前响应函数的幂律奇异性指数在-1和-1/2之间分布。基于灾变破坏的能量准则阐明了临界幂律奇异性指数的物理意义,并结合幂函数近似方法从理论上导出了临界幂指数的变化区间为-1到-1/2,印证了实验观测的结...
近期,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戴兰宏团队针对这一问题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发展了剪切变形可控“冻结”的切削技术和剪切带内部原子尺度微结构演变在位监测的声发射技术,首次捕捉到剪切带从萌生到演化终止过程中原子尺度体积膨胀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剪切带演化程度与体积膨胀的关联性质。发现非晶合金存在两类剪切带,一类是剪切带扩展加速-减速-停止的延性剪切带,另一类是剪切带扩展启动后快速加速...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7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名单,兰州大学共有4位教师入选,其中侯岁稳教授、王记增教授、张清明教授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向云教授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校长严纯华代表学校分别与2017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拟聘任人选侯岁稳、王记增、张清明、向云签订了聘任合同。签订合同前,严纯华、吴国生、徐生诚与四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进行了座谈,围绕学科发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