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力学 >>> 振动与波 >>> 线性振动力学 非线性振动力学 弹性体振动力学 随机振动力学 振动控制理论 固体中的波 流体-固体耦合振动 振动与波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振动与波相关记录107条 . 查询时间(0.444 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物理学院、中科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陈仙辉、吴涛和王震宇等组成的研究团队,2022年2月10日在笼目结构(kagome)超导体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在笼目超导体CsV3Sb5中观测到电荷密度波序在低温下演化为由three state Potts模型所描述的电子向列相,该向列相的发现不仅为理解笼目结构超导体中电荷密度波与超导电性之...
空天发动机作为国家战略重大需求,是工业领域中集成度最高的产品之一,也是高保真大涡模拟的重要应用方向。空天发动机内部流动涉及高达105-107的高雷诺数湍流、上万步复杂碳氢燃料化学反应、液体推进剂的雾化/相变/燃烧、以及强激波间断波系结构等极端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同时,上述物理化学过程还因特征时间相近而存在非线性强耦合。传统计算网格解析度不足、模型集成度低,多物理耦合效应难以体现,甚至导致模拟结果失...
2021年12月20日,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圆满落幕,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振动、冲击、噪声研究所熊玉勇副教授(出站博士后)领衔项目获创新赛金奖,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闫君副教授(出站博士后)领衔项目获揭榜领题赛银奖。本次赛事,上海交通大学共获1金3银1铜。
动态接触是自然界、工程实践中常见的力学现象。近期,中科院力学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在接触动力学的基本问题之一“球板碰撞问题”(图1)的理论方面取得突破。该研究成果近期以“Elastic Impact of Sphere on Large Plate”为题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上(https://do...
2021年11月1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雷久侯、祝宝友和陆高鹏教授团队在雷暴云顶向上放电及多圈层耦合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基于自主发展的地基闪电观测阵列,结合国际空间站搭载的高时空分辨率光学观测资料, 首次揭示了雷暴云顶放电的光学特征及其诱发的低电离层扰动特征,提出了利用天电信号来探测雷暴云顶放电现象和研究中高层大气耦合的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于2021年11月17日以“Optical emissi...
近日,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金亚斌研究员应邀在国际著名综述期刊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第84卷第8期发表论文“Physics of surface vibrational resonances: Pillared phononic crystals, metamaterials, and metasurfaces”,并被选为当期封面论文。金亚斌研究员为第一作...
2021年8月6日上午,航天航空学院召开学院学科建设研讨会。本次会议旨在深入学习和贯彻学校暑期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以往学科建设成效,梳理学科建设意见,凝心聚智,笃行致远。学院党政领导、领军学者、二级教授、系(室、中心)负责人和青年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卢同庆副院长主持。
多介质强耦合问题广泛存在于工程科学众多领域,如海洋工程波浪砰击、防护工程爆炸驱动及增材制造激光熔融等,既属于力学学科前沿与交叉问题,又具有重大工程应用背景。然而,多介质强耦合问题涉及非线性、强动载、运动界面及瞬态效应,其精准模拟一直是计算力学领域的一个难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郭光灿院士团队在腔光力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团队的董春华教授研究组在光力混合系统中通过级联光子-声子耦合实现了对于光力相互作用的耗散调控,并增强了光力体系的冷却效果,该研究成果于2021年4月23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21年4月22日,爱思唯尔(Elsevier)重磅发布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上榜共计4023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圣小珍教授继2019年入围该榜单后,2020年再次入选该榜单,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连续两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第一人。
2021年3月1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侯建国院士单分子科学团队的董振超、张杨研究小组与燕山大学田广军研究组合作,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诱导发光技术,对单个分子内电子-振动态发光进行了亚纳米分辨的成像表征,首次从实空间直接观察到了分子振动对电子态及其跃迁的影响,并结合理论计算,深刻揭示了电子-振动耦合如何影响电子跃迁和分子光谱的微观机制,为理解电子-振动耦合和分子光谱提供了重要的基本科学信息。该成果于2...
2021年2月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与中科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曾长淦教授研究组与西湖大学李牮教授研究组实验与理论合作,在超导自旋输运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现栅压控制的Rashba自旋轨道耦合可以有效调控零偏压电导峰所表征的相位相干多重Andreev反射。相关结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Phys. Rev. Lett.》上。
2021年1月2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中科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及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肖正国教授研究组在大面积制备钙钛矿LED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团队使用基于气刀辅助的刮涂法制备出了大面积、高效率的钙钛矿LED,向钙钛矿LED照明的商业应用迈进了重要一步。相关成果以“Large-area and efficient perovskite light-emittin...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部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明教授课题组、材料学院丁向东教授课题组及闽泰教授课题组合作,利用自支撑BaTiO3单晶薄膜的“既柔又弹”的力学性质与弹性体PDMS相结合,成功构建了BaTiO3/PDMS褶皱结构。在PDMS弹性体中,通过预加不同应力状态,可形成高度有序的条纹状、之字形和马赛克形等多种图案。同时,借助褶皱结构在BaTiO3单晶薄膜层中引入的周期性应力,发现了在平行褶皱结...
望远镜的发明及其性能的提升使得人们能够逐步观察到更远、更暗的物体。但是风力矩、平台晃动、结构振动等外部干扰力矩会引起望远镜的光轴振动,从而影响成像质量和其观察微弱目标的能力。因此,为了达到望远镜的衍射极限,必须抑制光轴振动对望远镜的成像影响。在传统的闭环反馈控制方法中,由于图像传感器本身具有采样频率低、曝光时间长的因素,给控制回路带来了时间延迟,限制了闭环控制的带宽,难于抑制宽频以及大幅度的振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