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光信息技术 光学仪器及技术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学工程相关记录4991条 . 查询时间(2.538 秒)
二次无机气溶胶是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重要组分,其快速生成与积累往往是冬季重污染天气出现的关键因素。传统的空气质量数值模式由于输入数据的不确定性和模式内部物理化学机制模拟方案的不完善,导致二次无机气溶胶模拟仍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氧化物负载的贵金属催化剂是多相催化剂中最为普遍且被广泛应用的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金属与载体之间的强相互作用(SMSI)以及载体表面缺陷(空位、台阶等)通常被认为是贵金属原子锚定在可还原氧化物(TiO2、CeO2)载体表面的关键因素。贺泓院士团队与昆明理工大学宁平-李凯教授团队、香港城市大学曾晓成教授团队、宾夕法尼亚大学Joseph S. Francisco教授团队合作研究,提出...
蛋白分子膜(蛋白膜)在生物传感和生物材料领域应用广泛。从纳米尺度精确检测蛋白分子的成膜过程,对控制蛋白膜的品质、理解其形成机制和评价其功能表现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尚缺少一种能够精确表征蛋白分子在成膜过程中所有形态结构的技术手段,例如,原子力显微镜虽然具有优异的表面成像功能,但是它难以提供样品的亚表面信息,无法揭示蛋白分子层的内部结构信息。
布里渊散射来源于材料中光子与声子的相互作用,是由材料的电致伸缩效应和光弹效应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受激布里渊散射过程将一个泵浦光子转化成一个频率降低的斯托克斯光子和一个声学声子。当泵浦光提供的增益大于光子或声子的传播损耗时,即可产生相干性极高的布里渊光子激光或声子激光。利用光学微腔或微纳波导可进一步增强光声相互作用,从而降低受激布里渊散射的阈值。2024年来,研究者已在多种光学微腔体系中实现布手机布里...
近期,广州华侨医院产科/检验科与暨南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开展临床与基础交叉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上发表题为“面向先兆子痫即时诊断的微纳光纤布拉格光栅生物传感器”的最新成果。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第一作者单位,产科陈瑞萍主治医生和暨南大学曹仕芳研究生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本文共同通讯作者为冉洋研究员、何昕副主任技师。该工作由暨南大学、暨南大...
近日,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非线性光子技术及应用课题组在超表面非线性光子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Materials Today Nano(IF=10.3),论文第一作者为2020级博士生石文娟。
2024年4月2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高能非弹谱仪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马杰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张倩教授以及香港大学陈粤教授等课题组合作,在声子非谐性的调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以“Vacancies tailoring lattice anharmonicity of Zintl-type thermoelectrics”为题在线发表在Nature子刊《Nat...
固体中的局域变形,例如:地震、滑坡、剪切带等,是材料和结构灾变前的表象。这些狭长的带状结构内部,其特征尺寸、强度、温度和剪切速率等演化行为与其他均匀变形部分之间存在着数量级上的差异,如何复现这一局部化过程、刻画局部化区域内和其他部分之间的力学行为差异,是一个宏观上难以下来,微观上难以上去的核心区,是实验和计算上的挑战。
面向先进功能材料组分多元化(功能互补与协同)、结构轻量化(材料、构件与装备的减重)、微纳米尺寸复合化(兼具小尺寸功能特性与大尺寸的易操控性)的发展趋势,理化所油气中心提出中空微球球壳结构分区设计的理念。通过引入大尺寸空腔结构实现了材料的轻量化。在功能性方面,一方面将具有不同化学组成和功能性的异质球壳结构单元复合,实现中空微球的组分复合化和功能增强。另一方面,将球壳的力学支撑和功能性部分分区设计,通...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孙敦陆研究员课题组在2.7~3微米波段中红外晶体制备及激光性能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分别以《Ho,Pr:YAP晶体的热学、光谱及~3微米连续激光性能》、《Er:YGGAG晶体的结构、光谱与激光性能》和《LD侧面泵浦YSGG/Er:YSGG/YSGG晶体实现28.02瓦的2.8微米连续激光》为题发表在光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Opti...
气凝胶的超低热导率使其具有优异的隔热保温性能,在建筑、工业、运输、石油化工等领域起到重要的节能减排作用,是一种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明星材料。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和航空航天的大力发展,基于气凝胶的“超级隔热保温”应用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大众息息相关的日常保温应用,如气凝胶用于可穿戴个人热管理(超轻保温服、轻质耐高温防护服等),也获得学术和产业界的广泛兴趣和研究投入。然而,自1931...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朱幸俊课题组、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任无畏课题组等合作,发展了一种工作波长大于1500 nm的近红外发光纳米温度探针,并结合光传播模型计算成像技术,在活体小鼠脑血管中实现百微米级温度成像。该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DNA水凝胶是由DNA交联聚合物骨架或纯DNA模块自组装形成的亲水性聚合物网络。DNA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地,基于可编程DNA组装或降解反应可发展高灵敏的生物传感方法,随着核酸扩增技术的发展及纳米材料的整合应用,研究人员已开发出多种功能化DNA水凝胶并用于各类分子的检测分析。2024年4月1日,苏州医工所缪鹏研究员课题组受邀撰写了题为“...
质谱成像技术(massspectrometry imaging, MSI)是基于质谱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影像技术,通过直接扫描生物样本,可以同时获得多种分子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免荧光标记、不需要复杂样品前处理等优点,已经成为基础医学、药学、微生物学等研究领域关键技术之一。
2024年3月24日,陕西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组织鉴定组对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完成的“XX关键参数光电精密测量技术及应用”成果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组一致同意该成果通过科技成果鉴定。陕西省融办办公室副主任张倩黎、科技与质量处处长郑东、副处长闫莉,西安光机所副所长郝伟、综合科研处及光电跟踪与测量技术研究室相关人员参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