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动力与电气工程 >>> 工程热物理 热工学 动力机械工程 电气工程 动力与电气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动力与电气工程相关记录2704条 . 查询时间(3.593 秒)
近日,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杨玉荣、吴迪团队在HfO2基薄膜中发现了可调的正、负一阶压电效应和二价抛物线压电效应,并且可以用外延应变的来控制压电效应的大小和正负性。这些发现拓宽了压电效应的知识范畴和应用领域。
2024年1月1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史全团队通过简单易行的合成方法,开发出一种具有高导热、电绝缘且热驱动形状记忆特性的柔性复合相变材料膜,在可穿戴电子器件热管理领域展现出应用前景。
2023年12月31日15时16分,随着企业投产启动“总指挥”合闸指令的发出,印有荔枝、竹笋等“特色元素”的彩绘风机开始迎风而转,董永风电场首批机组成功并网发电,国投广西新能源在灵山的新能源事业进入新的里程。
2024年12月23日,由研究所储能研发中心团队自主研发的“大规模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关键技术”顺利通过技术成果鉴定。鉴定会由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组织,鉴定委员会由杨勇平院士、宣益民院士、何雅玲院士、王秋良院士、姜培学院士和朱俊强院士及来自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15位专家组成,杨勇平院士担任主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会长金红光院士、研究所科技处苏涛处长、乔晓辉副处长、项目团队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中...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成功研制国际首套百千瓦级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发电样机。专家组现场测试结果显示,在热源温度为530摄氏度时,发电样机实测最大发电功率达102千瓦。
储能是利用间歇性和波动性能源的重要支撑技术。钙基热化学储能具有储能密度高、热损失小、材料廉价等优势,在工业余热回收、太阳能热储存、建筑供暖、谷电调峰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制约钙基热化学储能体系大规模应用的重要因素是材料高温反应易团聚和烧结,造成循环稳定性不足。目前,高性能材料挖掘普遍为经验性试错式开发,缺乏内在规律的解读。 
中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能够通过频率转换产生中红外可调谐激光,在环保、医疗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目前,主要的商用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有硫镓银、硒镓银和磷锗锌等,但由于其存在激光损伤阈值较低的缺陷,逐渐难以满足更加丰富的实际需求。因此,急需探索抗激光损伤性能更优异的中红外非线性光学材料。由于热损伤是激光损伤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大热导率的非线性光学材料有可能具备高的激光伤阈值。然而,在非线性光学材料的探索中,...
2023年12月7日,西南地区首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国网新源重庆蟠龙抽水蓄能电站1号机组投产发电。电站投产,实现了重庆和西南电网调节性电源的新突破,对保障西南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推动能源结构调整、拉动重庆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工程科学学院朱志强特任副研究员、司廷教授和徐晓嵘教授在微纳尺度流动理论和调控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提出了无边界约束的开放式微流动方法,实现了从零维到三维材料的先进制造。新技术克服了传统封闭式微通道的局限性,具有生产效率高、材料适用性广、易于集成化和工业化等特点,在微球和微胶囊制备、增材制造、生物医学、能源环境、传感和微型机器人等领域展现出了重要的应用前景。结合国内外的最新进展,该...
关于2024年度江苏省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课题申报通知。
2023年11月17日,科研处联合医学信息学院举办第一百零六期博士论坛,医学信息学院张延涛博士作学术报告,计算机教研室主任张浩主持,医学信息学院部分教师、学生参加论坛。
2023年11月6日,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标准分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分论坛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和商务部联合主办,主题为“开展国际标准合作 促进全球市场繁荣”。论坛期间举行了国家标准外文版发布仪式,发布近400项国家标准外文版。其中,由全国港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 530)归口、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主编...
第23届ILASS-Asia (Institute for Liquid Atomization and Spray Systems)年会于2023年10月下旬在韩国济州岛举行。宋波教授带领的燃气轮机及流体机械研究团队的常飞翔老师,在会议上宣读题为“不同喷射质量比条件下碰壁喷雾的附壁油膜特性”论文,探讨不同的喷射质量比对附壁油膜形成特性的影响机理,研究意义针对燃机的低碳燃烧。报告带来现场专家学者的...
2023年10月下旬,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优化提升项目的投资概算。至此,该项目已先后获得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批复等,完成全部审批流程,即将在华中科技大学动工建设。
自石墨烯被发现以来,原子层级别厚度的二维材料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与普通块体材料相比,剥离后的单层材料,其电子和声子均呈现出完全的二维化行为特征,诱发了丰富多样的新奇物性。然而,二维材料多依赖于衬底的约束,来自衬底的电子特别是声子的影响无法避免。同时,单层材料还大多不具备化学与环境稳定性。上述问题在普通块体材料中并不存在。因此,在块体材料中实现层间退耦合,诱导出本征二维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