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粒子加速器 >>> 粒子加速器工艺 粒子加速器应用 粒子加速器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粒子加速器相关记录78条 . 查询时间(0.95 秒)
近日,中核集团科技与信息化部在北京主持召开了“100MeV回旋加速器主磁铁的研制”、“100MeV回旋加速器同步液压举升系统的研制”和“医用回旋加速器低电平系统”三个项目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100MeV回旋加速器主磁铁的研制”项目自主成功设计的大直径、高精度的主磁铁为HI-13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的圆满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为国内外其它加速器大型磁铁的设计和建造提供借鉴,该项研究...
2013年6月,原子能院核技术所电子直线研究室为山东聊城用户研制的两台10MeV、20KW高能大功率电子辐照加速器运抵用户厂房。研究室人员连续奋战100余天,顺利完成了两台加速器的安装调试。其中,首台加速器自8月投入试运行至今已稳定运行了100多天,为用户辐照各类物品上千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此台加速器已于近日通过了用户的验收;第二台加速器也于10月投入了试运行,达到了用户使用要求。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化学教授雷蒙德·萨克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由储量丰富且廉价的磷和镍构成的磷化镍纳米粒子可以成为制氢反应的催化剂,为该反应提速,最新研究将让更廉价的清洁能源技术成为可能,相关论文将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
2012年11月22日,100MeV强流回旋加速器主磁铁等主体部件在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厂房安装完成,主磁铁实际安装精度达到:高度方向0.10mm,方位角方向0.20mm,均优于设计指标。至此,HI-13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建造阶段工作全面完成,进入了安装、调试阶段。100MeV强流回旋加速器主磁铁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13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最为关键的设备,是100MeV强流回旋加速器自主创新的...
北京时间2012年6月26日消息,维也纳技术大学的科学家表示,他们找到了一种搜寻此前未被发现的粒子的新方式——利用黑洞。他们搜寻的粒子是假设中存在的轴粒子。这种粒子质量很小,在黑洞周围积聚并从黑洞吸取能量。这一过程会放射出可以进行测量的引力波。
2012年1月16日,在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部相关领导的主持下,由原子能院及加工厂家相关技术人员、质量人员组成的验收小组对100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高频腔体进行了测试验收。
2010年5月23—28日,第一届国际粒子加速器会议在日本京都召开。会上,清华大学工物系教授韦杰获得2010 ACFA/IPAC(亚洲未来加速器委员会/国际粒子加速器大会)加速器奖,以表彰他在环形加速器领域,尤其是在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散裂中子源(SNS)、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设计、建造和运行,在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的设计工作中做出的特别有创造性的贡献,以及在加速器动力学...
2010年5月23~28日,第一届国际粒子加速器会议在日本京都召开。会上,清华大学工物系教授韦杰获得2010 ACFA/IPAC(亚洲未来加速器委员会/国际粒子加速器大会)加速器奖,以表彰他在环形加速器领域,尤其是在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散裂中子源(SNS)、LHC(大型强子对撞机)的设计、建造和运行,在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的设计工作中做出的特别有创造性的贡献,以及在加速器动力学方...
2010年5月23~28日,第一届国际粒子加速器会议在日本京都召开。我系教授唐传祥和韦杰出席大会,并分别作题为《加速器工业在亚洲的现状》及《加速器物理中的乐趣》的大会报告。会议还评选了多项重要奖励。韦杰教授获得2010 ACFA/IPAC(亚洲未来加速器委员会/国际粒子加速器大会)加速器奖,以表彰他在环形加速器领域,尤其是在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散裂中子源(SNS)、LHC(大型强子对撞...
近日,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核物理研究室马余刚课题组在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课题组陈金辉博士与美国布鲁克海文实验室(BNL)许长补研究员及其他STAR合作组的科学家合作,在BNL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上通过反氦3和π介子衰变道,探测到第一个反超核——反超氚核(如图1所示)。它是一个由反Λ超子和一个反质子、反中子聚合形成的束缚态,质量为 2.991±0.001±0.00...
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制成功的我国首台强流回旋加速器综合试验装置,2009年12月27日在北京通过了由国防科工局主持的技术成果鉴定。该回旋加速器的设计能量为10MeV,装置可加速负氢离子、剥离引出10MeV质子束,内靶流强达到430μA。该装置将成为我国PET小型回旋加速器研制的一个新起点;其关键技术还将为完成100MeV强流回旋加速器的建造任务提供技术保障。
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简称BEPCⅡ)7月17日顺利通过国家竣工验收。 经过专家测试和鉴定,BEPCⅡ的直线加速器、储存环、同步辐射专用模式、北京谱仪Ⅲ的主要性能参量都达到或超过了设计指标。目前,BEPCⅡ在一定能量下,亮度是改造前的33倍以上,在粲能区居国际领先水平。
5月19日,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组织专家对BEPCII储存环进行了工艺测试。测试由院基础局大科学与核科学处处长乔润龙主持,工程经理陈和生在会上致欢迎词并讲话。测试专家由14位专家组成,何多慧院士任组长。专家组听取了储存环分总体主任马力做的BEPCII储存环进展总体报告和王九庆副所长做的储存环调束和自测试报告,并详细讨论确定了储存环测试大纲和测试方法。
5月13日凌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II)的对撞亮度在1.89GeV能量下达到3.01×1032cm-2s-1,胜利达到亮度的验收指标。此前,BEPCII工程的直线加速器、探测器和同步辐射专用光运行均已达到设计指标。至此,历时5年、耗资6.4亿元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圆满完成。
4月14日,中科院计财局和基础局在高能所主持召开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0MHz超导腔高功率输入耦合器”的成果鉴定会。鉴定专家组对项目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高能所在BEPCII工程中,积极开展射频超导加速系统关键部件的研究,符合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方针。输入耦合器在高功率测试中通过了270kW的连续波高频功率,这一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同类部件的国际水平,可直接应用到BEPCII ...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