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核聚变工程技术 >>> 磁约束聚变技术 惯性约束聚变技术 聚变堆工程 聚变裂变混合堆工程 核聚变工程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核聚变工程技术相关记录165条 . 查询时间(0.302 秒)
“1号电机、2号电机转速1480转每分钟,系统准备就绪;4号电机转速400转每分钟,系统准备就绪……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首次等离子体放电实验开始!”12月4日14时02分,位于四川成都的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内,中国环流器指挥控制中心大屏幕上的蓝色电光闪烁。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正式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这标志着我国自主掌握了大型先进托卡马克装置的设计、建...
2020年12月2日,英国政府邀请全国各地的社区自愿为核聚变反应堆原型选址,这将是第一个将电力投入电网的反应堆。这个名为“能源生产球形托卡马克”(STEP)的项目于去年启动,最初5年投入2.22亿英镑用于设计开发。负责监督这项工作的英国原子能管理局(UKAEA)表示,STEP最早可能在2032年开始建设,2040年开始运营。
实时监控大屏上一道电光闪过,稍作间歇又是一道,频繁闪烁……在成都西南角,我国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4日正式建成放电,标志我国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变研究前列,HL-2M将进一步加快人类探索未来能源的步伐。“核聚变由氘、氚离子聚合成氦,聚合中损失的质量转化为超强能量,这和太阳发光发热原理相同,所以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又被称为‘人造太阳’。”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三项国家推荐性标准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最终审查,并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将于2021年6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等离子体所首批获得发布的国家标准。
国之重器,中核创造!11月27日00时41分,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经现场确认,该机组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机组状态良好,为后续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并创造了全球第三代核电首堆建设的最佳业绩。这标志着中国打破了国外核电技术垄断,正式进入核电技术先进国家行列,这对我国实现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跨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
自热是燃烧所有燃料和获得能量增益的关键。负责劳伦斯利弗莫尔核聚变项目的Mark Herrmann表示,模拟试验表明,一旦NIF达到阈值,它将更容易被点燃。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惯性聚变研究中心副主任Steven Rose表示,他们正在摆脱传统设计,开始尝试新事物。
2020年11月11日,中规(北京)认证有限公司向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签发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认证符合《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33250-2016)国家标准。
科技创新事业发展要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这是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到的“四个面向”之一,也是新中国科技工作一直保持的优良传统。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在聚变堆时序失效系统可靠性评价理论及方法研究方面获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开展了聚变堆时序失效系统可靠性建模和分析方法研究,基于动态故障树建立了一体化除氚系统的时序失效模型,发展了一套基于动态二叉树的可靠性评估方法,为聚变堆时序失效系统可靠性评估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聚变工程领域期刊Fusion Engineering and D...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在聚变堆时序失效系统可靠性评价理论及方法研究方面获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开展了聚变堆时序失效系统可靠性建模和分析方法研究,基于动态故障树建立了一体化除氚系统的时序失效模型,发展了一套基于动态二叉树的可靠性评估方法,为聚变堆时序失效系统可靠性评估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聚变工程领域期刊Fusion Engineering and D...
近日,由EAST大科学工程团队孙有文三维物理课题组王辉辉博士负责的误差场锁模研究取得了新进展。研究成果以“Toroidal field and q95 scalings on error field penetration in EAST”为题发表在核聚变领域核心期刊Nuclear Fusion。
锁模诱发等离子体大破裂是未来磁约束聚变堆装置如ITER等能否高参数稳态运行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为了避免锁模,ITER专门设计了校正场线圈(CC)系统,而锁模的定标模型与实验结果至今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近二十年来,国际上主要的托卡马克装置为此开展了大量的误差场锁模定标实验研究,而误差场锁模实验定标与理论模型仍然差距巨大且悬而未决。为此,自从2014年EAST上共振磁扰动系统建立以来,课题组系统性开展...
第八届磁约束聚变理论与模拟会议于9月18-20日在江西南昌召开,等离子体所相关科研人员参会,等离子体所副所长徐国盛研究员受邀参会并做特邀报告。会议期间,徐国盛做了题为“EAST装置实验进展”的大会特邀报告,胡友俊副研究员和潘成康副研究员分别做了题为“EAST托卡马克中性束快粒子输运与稳态分布的数值模拟”、“转动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中主离子密度梯度对杂质粒子径向输运的研究”的邀请报告。等离子体所与会人员...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吴杰峰研究员、刘志宏副研究员团队在未来聚变堆真空室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R&D achievements for vacuum vessel towards CFETR construction”为题发表于核聚变领域权威期刊Nuclear Fusion。
基于射频负离子束源的中性束注入系统是未来聚变堆的重要子系统,作为一种更加高效的加热方式,对实现聚变堆点火和燃烧等离子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项目将研发基于射频负离子束源的中性束注入系统列为必须发展的技术和必须实现的突破。射频负离子束源是其中最关键的核心设备,具有射频馈入稳定性要求高、束引出面积大、连续运行时间长、负离子产生难且易损失的典型特征,研发射频负离子束源整套技术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