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环境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环境科学技术相关记录613条 . 查询时间(2.88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史吉平、刘莉团队,在基于宏基因组学的餐厨垃圾多组分协同高温厌氧消化产甲烷强化策略的机理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Meta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enhanced performance of multicomponent synergistic thermophilic anaerobic co-digestion ...
植被交错带是相邻植被间形成的过渡区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演化与维持的重要地带,对生物多样性的长期保护至关重要。从优势类群樟科植物(Lauraceae)入手来研究亚热带常绿阔叶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并探究植被交错带对多样性保护的价值,可为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调整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城市生境破碎化是城市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高度破碎化的生境引发土壤生物地理隔离,并导致土壤生物生存资源的限制(包括空间和食物资源),但我们对其食物网结构的认知较为有限。
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冻土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丰富,并对气候变化颇为敏感。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作用下,青藏高原地区永久性冻土层消融面积不断扩大,加剧了冻土湿地土壤有机碳不稳定性。CO2排放速率的增加,促进了气候与碳循环之间的正反馈作用。因此,揭示SOC稳定性机制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干旱区属于矿产资源丰富的生态脆弱区,自然条件普遍恶劣、多属荒漠戈壁、严重干旱缺水、生态极为脆弱。长期以来大规模采矿扰动与干旱脆弱生态环境的空间耦合所导致的土地退化问题十分严峻。
2023年8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主办的“明德环境学术讲坛”第二十五讲以线上方式成功举办。本次讲坛邀请香港大学经管学院ESG研究所所长、香港大学中国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国俊副教授作了题为“市场与规划: 在不完全信息和地方外部性条件下减少碳排放”的学术报告。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庞军教授首先致辞,代表学院对何国俊教授为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师生作学术报告表示诚挚感谢,并对参会师生在交流学习过程...
为庆祝2023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中国生态学学会主办“2023年中国生态学学会全国生态日系列科普活动”。其中,“全国生态日科普教育基地联动活动”有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河南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西荔浦荔江国家湿地公园等17家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参加,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精彩纷呈。
生物质燃烧是大气颗粒物尤其是碳气溶胶的重要贡献源,通过改变辐射平衡和云特性等条件而影响区域环境变化。作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域,对区域和全球气候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生物质燃烧排放颗粒物沉降于冰雪表面会加速其融化,并影响到区域水资源安全。因此,探究该区域生物质燃烧排放气溶胶的时空变化、传输等因素,对评估其区域气候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管理办法》有关要求,经各地方、部门推荐,现场抽查、专家评审及公示,生态环境部和科技部共同审定,近日联合公布第八批36家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名单。
土壤碳库稳定性维持是目前土壤学研究的核心与难点。长期以来,惰性分子化学抗性与矿物选择性保护被认为是两种主要碳库稳定性维持机制,但哪种机制更为重要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山地生态系统的植被与土壤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梯度变化,为揭示碳库稳定性维持机制、识别主要控制因素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场所。
近日,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崔雯团队在自然指数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SCI一区,影响因子:11.4)在线发表最新研究成果“Targeted NO Oxidation and Synchronous NO2 Inhibition via Oriented 1O2 Formation Based on Lewis Acid Site Ad...
退耕还林还草是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和生态恢复的重要举措。随着植被恢复进程的推进,石漠化地区土壤表层形成了约1cm厚的苔藓层,但其对下覆微生物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及其关联的土壤碳氮积累的影响尚不清楚。
应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肃省环境生物监测与修复重点实验室邀请,2023年8月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研究员和欧洲科学院院士、香港浸会大学蔡宗苇教授来我院交流访问并作学术报告。黄德军副院长主持会议,暑期在校的学院部分教授、青年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等80余人参与了交流。
2023年8月15日至16日,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广西生态环境厅和桂林市人民政府主办,以“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面推进科普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全国生态环境科普工作交流会在桂林召开,来自生态环境部相关单位、学会和基地400余名代表参会,组织了主旨报告、三个分会场和现场教学。会议开幕式公布了第八批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名单并授牌,昆明植物园生物多样性体验园获评第八...
在全国首个生态日来临之际,由中国生态学学会主办,中国生态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科学传播团队和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共同承办,科普中国、搜狐视频、寇享学术为媒体支持的“2023年中国生态学学会全国生态日系列科普活动”于2023年8月15日成功举办。活动包括启动仪式、杭州和重庆等多城联动及生态科普教育基地联动活动。启动仪式和各项活动同期在北京、重庆、杭州等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进...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