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考古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历史学 鹿相关记录25条 . 查询时间(0.05 秒)
据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23年3月20日消息,2019年10月至2022年5月对唐宋钜鹿故城遗址进行的全面考古勘探取得重要成果,首次明确唐宋钜鹿故城的具体位置、规模和平面布局,并首次明确钜鹿故城保存现状和遗迹分布情况。
2022年3月24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 “史学前沿”系列讲座春季学期第五讲在线上举行。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仇鹿鸣应邀作了题为“墓志中所见五代正统之争——兼谈如何从石刻材料中提取信息”的学术报告。本次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夏明方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丽巍副教授作为与谈人参与讨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以及国内其他高校、科研机构的330多名师生共同聆听了此次讲座。
2022年3月26日晚,集贤讲堂第352讲以腾讯会议形式在线上举行。应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邀请,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仇鹿鸣教授做了题为《重绘与深描——中晚唐藩镇研究的再思考》的专题报告。学院部分教师、中国史相关专业同学以及其他高校师生400余人参加了活动。讲座由于赓哲教授主持。
史前艺术品是早期人群标志身份、地位,传递情感以及维持族群关系的重要媒介,是远古人类物质、精神生活与社会性活动的集中体现。相较于欧洲、非洲等地而言,中国乃至东亚出土的旧石器时代艺术品数量极少,相关研究也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记者近日探访了地处广州南沙大角山坡脚下,出土最早的“广州人”的鹿颈村。据悉,早在2001年3月初,考古人员在该村发现了一座商代墓葬,出土一具完整的商代人骨架和4件随葬陶器。
2020年12月4日下午,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华凤校区文科楼623会议室成功举办新进博士论坛——刘艳伟博士“朝廷功令、个人意图与书院志编纂——以清代两种《白鹿书院志》为中心的考察”。本次学术讲座由科研处主办,历史文化学院承办,副院长金生杨教授主持,武胜鑫、周兴、张科、叶凯及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同学参加本次讲座。刘艳伟博士讲座,从清代两种《白鹿书院志》的文本差异入手,通过比对文本、分析文本、探究...
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为配合西安白鹿原水生态中心项目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于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街道栗家村西发掘一处西汉早期墓群,其中位于项目用地西北部编号为M1-M4的墓葬形制较大。2019年3月,该发掘项目通过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检查,专家组认定此次发掘的M1-M4共4座大中型墓葬为重要考古发现。
2020年5月7日晚,复旦大学仇鹿鸣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传奇与墓志:唐代士人迁葬故事的虚与实》的线上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耿元骊教授主持。仇鹿鸣教授由史实与传奇两种不同性质的文本讲起,分析了它们背后所蕴含的士大夫的风俗与秩序,及其所牵扯到的关系到社会的多个面向,使同学们对墓志内涵与研究价值有了初步认识。继而以萧遇墓志与《通幽记》所载萧遇寻找母亲墓葬的史料为主体、列举多方面...
2019年11月1日,西安文理学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陈正奇教授主持编撰、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白鹿原汉三陵》新书发布会在西安崔振宽美术馆举行。白鹿原汉三陵包括,西汉薄太后南陵、汉文帝霸陵以及窦皇后陵,母子媳三人的陵冢在白鹿原上勾勒出一个“三角形”。《白鹿原汉三陵》一书,共30万字,分9章,108幅插图。该书以自然状态下的白鹿原为背景依托,用历史笔法再现了汉初社会的政治风云和汉文帝刘恒的文治武功,...
温州鹿城区文广新局2017年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该区和乐社工服务中心合作,启动“非遗造物坊”项目,邀请“非遗”项目传承人对操作技巧进行适当简化并传授给志愿者,再由志愿者深入各社区“授课”,让参与者在自己动手做一个物件的过程中加深对“非遗”的了解。目前,鹿城区已开发米塑、剪纸、印染等6个“非遗”造物课程,在15个社区完成近百场互动活动,参与者数千人。
2017年6月1日,在阜南县公桥乡阮城村(原鹿故城)在道路施工现场发现一处古墓,出土数件文物。经初步认定,该墓为汉代墓葬。发现古墓后,乡、村主要负责人紧急赶赴现场,并及时通报阜南县文广新体局。随即,县文广新体局及文管所领导也来到现场。
河北省巨鹿县文保所11日透露,巨鹿县水务局工作人员在修建水利设施时发现一座古墓,经巨鹿县和邢台市两级文物保护单位鉴定,该古墓为隋代时期古墓。经考古工作者现场发掘,出土铁釜、陶碗、陶罐等8件陪葬品。目前,发掘工作已结束,古墓原址已妥为掩埋。
北省巨鹿县水务局工作人员日前在修建水利设施时发现一座古墓,经巨鹿县和邢台市两级文物保护单位鉴定,该古墓为隋代时期,距今1411年。2017年3月底,巨鹿县水务局工作人员在该县西郭城镇马家营村西约一公里处,兴修水利设施时发现一座古墓。文物保护单位工作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对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邓涛18日披露,一个始柱角鹿新种在甘肃临夏盆地和政县的晚中新世地层中被发现,其年龄为距今约800万年前,经研究该新种拥有世界上已知的第一个始柱角鹿头骨化石。该研究成果已在国际刊物《动物分类学》上发表。当日,第四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二次常委扩大会在甘肃和政县召开。邓涛在此间介绍,团队去年在和政县野外调查中发现一件带有完整鹿角的麂类头骨,经研究是世界上已知的第一个...
该所对曾入选2003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内蒙古集宁路古城遗址继续进行考古发掘,发现65座古代墓葬,其中元代墓59座,鲜卑墓6座。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境内的集宁路古城最早建于金代,后被元朝利用,是当时蒙古草原与河北、山西等地进行商贸交易的市场,最终毁于战争。2002年至2005年,考古人员曾对古城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大量金、元时期的瓷器,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器物之精美,在中国北方草原地区前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