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探测 >>>
搜索结果: 1-8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大气探测相关记录8条 . 查询时间(2.837 秒)
2023年9月17日,在首届国际大气环境遥感学会(AERSS)年会期间,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办了“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国际大气综合观测网络边会,边会宣布全球大气气溶胶-云-降水观测网络(GAONet)启动建设。
在人为活动排放和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近地面大气臭氧(O3)污染问题日益突显。作为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臭氧的排放、传输、化学转化以及去除过程均受到气象条件的显著影响。福建沿海城市群臭氧前体物排放水平较低,但存在臭氧污染的风险。探究气象条件对臭氧浓度的影响机制及贡献对大气环境研究及臭氧污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大气十条”)实施以来,我国各个重点区域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浓度逐年降低,日均值超标率也呈现下降趋势。然而,臭氧浓度却在波动中呈现上升趋势。在南方一些城市,臭氧已经取代PM2.5成为大气的首要污染物。近地表臭氧浓度的上升将对空气质量、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臭氧主要是通过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而产生的,但由于臭氧与其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碳卫星研究团队联合芬兰气象研究所团队首次利用中国碳卫星(TanSat)观测定量识别和计算城市碳排放,证实了中国碳卫星具有城市级别碳排放监测的能力。在温室气体遥感监测合作协议支持下,本研究联合使用了欧洲哨兵卫星(Sentinel-5P)的二氧化氮(NO2)观测。研究结果于10月25日在线发表在SCI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绿色清洁可再生太阳能应用前景广阔。地表水平总辐射(Global Horizontal Irradiation,GHI)是太阳能发电预报系统中的首要也是最重要的变量之一。晴空条件下太阳能资源最丰富,GHI的高精度预报对光伏等太阳能大规模化并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气溶胶是全球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制约气候模型预测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海洋大气气溶胶主要通过飞沫(sea spray aerosol,SSA)和新粒子生成(new particle formation,NPF)两种途径产生,后者是海洋排放的活性反应气体通过反应成核(nucleation)和增长(growth)过程产生。2002年,O’Dowd等在Nature上首次报道了“碘”氧化...
碘的大气地球化学循环是当前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大气是碘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枢纽,海洋中的碘能够通过大气的干、湿沉降输送到陆地。气态碘还能有效降低臭氧含量,导致云凝结核的形成,因而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碘的放射性同位素是辐射环境应急监测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公众的辐射健康。长寿命放射性碘同位素129I既可以作为碘循环的理想示踪剂,还可用于示踪放射性污染物及其他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然而129I在...
由于化石燃料燃烧,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的增加是全球变暖的主要驱动因素。卫星观测提供连续的全球 CO2反演产品,揭示大气CO2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然而,气候变化模拟研究大多是基于全球平均或纬向平均的大气CO2浓度假设。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