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力学 农业工程 林业工程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 测绘科学技术 材料科学 矿山工程技术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冶金工程技术 机械工程 光学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动力与电气工程 能源科学技术 核科学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技术 化学工程 纺织科学技术 印刷工业 服装工业、制鞋工业 轻工技术与工程 食品科学技术 土木建筑工程 水利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兵器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技术 安全科学技术 工业设计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工学 液相关记录484条 . 查询时间(0.13 秒)
发展极端低温电池对于寒冷气候下人类活动以及极寒条件下太空探索和深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低温下的电解液尤其是水系电解液存在易冻结的问题,阻碍了电池在低温下应用。H2O-solute相图存在三类典型的温度参数——冰点(Tf)、共晶温度(Te)、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传统的低温防冻电解液设计策略一般聚焦于调控电解液的Tf,但Tf无法准确反映出电解液的防冻低温极限,仅通过调控Tf来设计防冻电解液,限...
发展极端低温电池对于寒冷气候下人类的活动以及极寒条件下的太空探索和深海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低温下的电解液尤其是水系电解液存在着易冻结的问题,阻碍了电池在低温下应用。在H2O-solute相图中存在三类典型的温度参数:冰点(Tf)、共晶温度(Te)、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传统的低温防冻电解液设计策略一般聚焦于调控电解液的Tf,然而Tf无法准确反映出电解液的防冻低温极限,仅通过调控Tf来设计防...
高粘性渗出液阻碍伤口愈合,易致伤口恶化、感染及持续炎症刺激,是临床伤口治疗面临的挑战。理想的伤口敷料应按需、及时去除过量渗出液。然而,粘性生物流体的高粘度和弱流动性等固有特性阻碍了有效输运。临床实践中,必须频繁采用外部物理方法去除粘性生物流体,但产生了继发性创伤和持续的疼痛刺激。因此,亟需开发具有高效导出粘性生物流体能力的新一代医用敷料。
2024年4月1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和鲁文静副研究员团队在溴基液流电池电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通过在电极表面基于可逆的固态溴络合效应,同步提高了电极的固溴能力和催化活性,降低了溴基液流电池的自放电率,提高了电池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
高粘性渗出液严重阻碍伤口愈合,极易导致伤口恶化、感染以及持续炎症刺激,是临床伤口治疗的巨大挑战。理想的伤口敷料应该按需、及时地去除这些过量渗出液。然而,粘性生物流体的高粘度和弱流动性等固有特性强烈地阻碍了它的有效输运。在临床实践中,必须频繁采用外部物理方法,如生理盐水冲洗、物理擦除和负压治疗等方法去除粘性生物流体,不可避免的产生了继发性创伤和持续的疼痛刺激。因此,开发具有高效导出粘性生物流体能力的...
2024年4月2日,《中国科学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以下简称金属所)获悉,该所研究员李瑛和唐奡带领团队在新型低成本铁基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分别发表于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和Small。
微藻和活性污泥(MAS)体系,构建简单且能够去除污水中的氮、磷和COD等污染物。在污水处理中,水力停留时间(HRT)直接影响污水处理性能、处理成本、微生物群落构建等。迄今为止,鲜有关于HRT在MAS体系资源化处理实际污水中的作用的研究。
在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中,以全钒液流电池为代表的液流电池储能技术本质安全、可灵活部署,成为长时储能技术的首选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然而,受制于钒资源释放量,现阶段全钒液流电池产业化发展面临成本高这一问题。因此,研发低成本液流电池新体系新技术,是解决现阶段液流电池产业化发展瓶颈的途径。
2024年3月15日,胜利石油工程公司井下作业公司应用干粉在线混配技术,在页岩油压裂井樊深斜101井的压裂储层改造中取得成功。这是该技术第4次在胜利油区进行试验应用,对页岩油高效低成本压裂开发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双碳战略下我国的能源结构转型与国家能源安全,离不开清洁能源的规模化利用。2023年我国发电端新增装机量中,以风电、光伏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占比首次突破50%。因此,风光配储已经被提升到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在诸多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中,以全钒液流电池为代表的液流电池储能技术,本质安全、可灵活部署,因此成为了长时储能技术中的首选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然而,受制于钒资源释放量的限制,现阶段全钒液流电池产业化...
2024年3月18日,工程建设有限公司(CPECC)西南分公司自主设计的全球单列胺液循环量最大装置、全球最高的脱碳再生系统单体塔器——脱碳双塔一次性完成吊装。至此,泰国第七天然气处理厂项目7台核心塔器安装圆满收官。
双碳战略下我国的能源结构转型与国家能源安全,离不开清洁能源的规模化利用。2023年我国发电端新增装机量中,以风电、光伏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占比首次突破50%。因此,风光配储已经被提升到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在诸多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中,以全钒液流电池为代表的液流电池储能技术,本质安全、可灵活部署,因此成为了长时储能技术中的首选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然而,受制于钒资源释放量的限制,现阶段全钒液流电池产业化...
钠金属电池(SMBs)具有低成本、高理论比容量(1166 mAh g-1)和低氧化还原电位(相对于SHE - 2.71V)的特点,使其极具潜力应用于下一代二次电池。然而,SMBs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由于Na沉积行为不均匀而导致的枝晶生长,高活性Na金属阳极与电解质之间的界面副反应引起的电解质分解并产生易燃气体,从而引发泄漏和燃烧,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
微藻和活性污泥(MAS)体系,构建简单,且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氮、磷和COD等污染物而受到广泛关注。在污水处理中,水力停留时间(HRT)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直接影响污水处理性能、处理成本、微生物群落构建等。但迄今为止,对HRT在 MAS体系资源化处理实际污水中的作用鲜有研究。
2024年3月15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吴忠帅研究员团队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冯新亮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余彦教授合作,基于多组分添加剂的协同效应,开发了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新型“鸡尾酒电解液”,通过在正极和负极上协同形成稳定和快离子传输的电极/电解液界面,提升了商业钴酸锂(4.45V级别)的4.6V高电压和5C超快充性能,并能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