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工程学 >>> 环境保护工程 大气污染防治工程 水污染防治工程 固体污染防治工程 三废处理与综合利用 噪声与震动控制 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环境规划 环境系统工程 环境工程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环境工程学相关记录237条 . 查询时间(1.454 秒)
2024年5月1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神木侵蚀与环境试验站完成了红碱淖湖泊边科研级小气象站的架设,将为后续研究提供包括辐射、降水、空气温湿度、风速风向等数据的持续观测。
2024年4月28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
近日,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王禄山教授与山东鲁抗中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工业级200吨抗生素菌渣无害化、绿色化及资源化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Mechanisms for more efficient antibiotics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removal during industrialized treatment of ov...
2024年4月17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团队在藻菌共生系统微藻和细菌胞外聚合物定量分析方法构建的最新研究成果以“Differenti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from microalgae and bacteria in the mixed culture”为题在Water ...
随着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管理需求的日益增长,环境DNA(eDNA)监测技术已成为生态研究和物种保护的重要工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何舜平研究员团队联合北京大学姚蒙副研究员近期在《SCIENCECHINA Life Sciences》杂志上发表综述文章,深入探讨了eDNA监测技术的标准化、自动化及其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同时,团队在东湖进行了一项实证研究,验证了eDNA技术在实际监测中的应用...
2024年3月5日,湖北省科协公布“2023年度湖北十大科技进展”,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谢平研究员团队的成果“控制蓝藻水华的非经典生物操纵理论及其成功应用”榜上有名。
2024年3月6日上午,应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柏林工业大学教授南京工业大学荣誉教授Sven-Uwe Geissen来南京工业大学做学术报告。环境学院领导班子、专业课老师以及学院学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国合处副处长张永军教授主持。张永军教授首先对Sven-Uwe Geissen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Sven-Uwe Geissen教授的学术经历和在水污染控制理论创新及工程...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吴边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题为Computational redesign of a hydrolase for nearly complete PET depolymerization at industrially relevant high-solids loading。团队利用人工智能辅助PET解聚酶重设计,在推动工业级废...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通用环境工程团队(GEE)联合甘肃科技投资集团兰州新区科技创新城发展有限公司以“云式”除尘技术为基础,结合数值孪生,开展技术攻关,研发形成适用于铅锌冶炼行业烟化炉尾气超低排放“多级云雾发生器强化异质凝并云式除尘技术”。该工艺中“一级云雾发生器”可实现烟气迅速降温,提高水汽湿度,促使大部分颗粒核化长大;“二级云雾发生器”进一步补充水汽,提高饱和蒸汽压,保证小颗粒核化所需的临界水汽...
2023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受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委托,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联合考查组专家进驻华南理工大学,对环境工程专业进行了为期3天的认证现场考查。大连理工大学张晓华教授担任联合组组长、大连理工大学全燮教授担任环境工程专业专家组组长。
近日,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畜禽粪污能源化利用与污染控制团队揭示了不同盐离子积累影响硝化反硝化过程氮转化的微生物机制,为高氨氮-高盐度畜禽养殖废水的微生物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化学工程杂志(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一批共55家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以下简称“综合站”)名单,植物所牵头申报的湖北神农架站(森林)和参与申报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站(草地)、内蒙古毛乌素站(荒漠)、内蒙古浑善达克站(荒漠)、浙江钱江源站(森林)入选。此次遴选由生态环境部与中国科学院共同组织,为全国范围内首次。
近日,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环境危害因子风险评估团队揭示了矿物-有机物络合调控砷吸附和氧化的机制,为砷污染修复材料的科学设计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危险物质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
为深入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落实《全国生态质量监督监测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要求,生态环境部会同中国科学院组织开展了第一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以下简称综合站)遴选工作,经地方申报、专家评审、现场复核、专题审议,最终确定北京密云水库站(湿地)、内蒙古呼伦贝尔站(草地)、浙江金华上黄站(森林)等55个综合站为第一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纳入全国生态质量...
2023年11月24日,生态环境部向社会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名单,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研究站(以下简称“版纳生态站”)成功入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