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考古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历史学 塬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0.021 秒)
苏州博物馆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推出“关山戎马到江东——甘肃马家塬遗址出土文物展”。该展览在本馆负一层临展厅举办,展期从2023年6月20日(周二)至2023年10月11日(周三)。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举办的“202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揭晓,宁夏彭阳姚河塬西周遗址入选。2017年4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多家单位在宁夏彭阳县红河流域开展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发现了姚河塬遗址。在随后展开的专题性考古调查和发掘中,确认遗址为一座西周时期封国都邑城址,面积92万余平方米,发现城墙、壕沟、墓葬区、铸铜作坊区、宫殿区等遗迹,同年发掘甲字形墓葬一座,车马坑1座,时代从西周...
“姚河塬遗址是宁夏南部及泾水上游首次发现的一处大型西周诸侯国都邑城址。”30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姚河塬遗址考古队队长马强表示,姚河塬遗址的发掘拓展了传统认知中的西周疆域。
2020年4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配合高陵众邦电缆基本建设考古发掘过程中,发现了一座清代初年壁画墓。该墓葬由墓道、前厅、墓室三部分组成,壁画主要分布于前厅四壁。壁画线条流畅、色彩丰富、绘制精美,是研究明末清初绘画艺术流变的重要实物资料。壁画墓一经发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人员第一时间介入,对壁画开展现场调查和应急保护工作。 基于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移动实验室的支撑,项目组利用照度监测仪、各类...
记者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在历时14年的考古发掘中,位于甘肃天水市张家川县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家塬遗址,目前已发掘的70余座墓葬出土大量珍贵的文物和上千具殉牲,包括大量设计考究、工艺复杂的随葬车辆。
记者2018年1月22日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去年该所对甘肃马家塬战国墓地继续进行考古勘探,出土马车12辆和以车饰、构件、车器、马具、马饰、生活器皿以及人身体装饰为主的遗物150余组件,这为西戎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
记者近日从省文物考古所获悉,发掘于2006年的马家塬遗址,已有5000多件相关文物得到保护修复,其中2017年保护修复文物1400多件。马家塬遗址位于天水市张家川县,是秦文化与西戎文化发现与研究的重要成果,被列为“2006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据悉,马家塬遗址出土文物达上万件,保护修复工作艰巨。修复中,技术人员将除锈、脱盐、缓蚀等科学保护方法与传统修复方法结合,实现了遏制病害、提高文物稳定性的...
记者日前从甘肃省文物考古所获悉,2017年1400余件马家塬遗址出土文物获保护修复。从出土至今,5000多件相关文物得到保护修复。马家塬遗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发掘于2006年。马家塬遗址是秦文化与西戎文化发现与研究的重要成果,是“2006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近日,宁夏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甲骨文,是目前中国境内商周遗址发现甲骨文最西北部的一处遗址。姚河塬商周遗址位于宁夏彭阳县新集乡红河支流李儿河、小河切割形成的塬地上,面积60余万平方米。2017年6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目前经勘探发现壕沟、墙体、道路、储水池、水渠、铸铜作坊区、制陶作坊区等遗迹。墓葬区勘探发现墓葬60余座,截至目前已发掘墓葬18座,其中甲字形大墓2座...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日前公布了一些在少陵塬区域的考古成果,专家发现了陵园墙址、夯土建筑基址等一批重要遗迹,发掘成果对于研究汉代皇家陵寝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虫坪塬墓地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处于县城西南10公里的丹州镇虫坪塬村,东距黄河约30公里。墓地分布在两条冲沟间的狭长黄土塬上,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倾,面积约14万平方米。因被盗掘破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从2014年5月开始对该墓地进行考古勘探和抢救发掘,11月初田野工作结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从2014年5月开始,对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的虫坪塬墓地进行了田野考古勘探和抢救发掘。年内已清理出墓葬23座、车马坑1座、灰坑(沟)遗迹5处。出土有铜器、玉器、陶器、泥质明器(略经烘烤未烧结)、贝、玛瑙、石器等多类文物。其中车马坑是陕北高原首次发现。
11月18日,来自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科技考古等领域的20余位资深专家,在北京大学听取了甘肃省张家川县马家塬墓地的考古成果汇报后,对该墓地的性质、年代及发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认识,并对下一步的发掘、保护和研究方向进行了“会诊把脉”。
2010年7~9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彭阳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位于彭阳县新集乡姚河村海子组以北的一处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重点清理墓葬26座,时代最早可至北魏,最晚到清代早期,经历北魏、隋、唐、宋、清,其中以隋唐墓葬居多。出土了包括波斯卑路斯银币、四神仁寿铭带纹铜镜在内的陶器、瓷器、银器、铜器等珍贵文物百余件(枚),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中国文物报2007年6月29日讯 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全面开始之前,河南省被确定为试点省份,三门峡市又作为河南省的试点地市之一,首先开始调查。为了做好文物普查,以及配合铸鼎塬大遗址保护规划的需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设立研究课题,结合近年开展的铸鼎塬聚落考古研究项目,会同灵宝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和灵宝市铸鼎塬文物保护管理所,并邀请北京大学环境考古人员参加,于2006年10月至12月对铸鼎塬及其周围史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