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 勘探地球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勘探地球物理学相关记录69条 . 查询时间(2.19 秒)
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是美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以丰富的野生动物种类和地热资源闻名。整个公园坐落在北美超级火山——黄石火山上,因此分布着上万个地表热显示(间歇泉、温泉、水热爆炸点),奇特的地质现象和多样的地理地貌特征不仅受到全世界游客的青睐,也吸引着大量学者的关注。
大陆主要由克拉通和造山带构成,其中克拉通主要形成于18亿年以前的地球早期,是地球表层的重要组成单元。古老克拉通多具有巨厚(>200 公里)的岩石圈根,且由于其密度和热流值较低、刚性较大,能够避免遭受后期地质作用的改造而保持稳定(吴福元等, 2014)。因此,克拉通形成后基本无明显的地震活动和岩浆作用,是地球上最稳定的地区。然而,大量研究表明全球克拉通的巨厚岩石圈根可以发生部分乃至整体性的移除,从而...
2022年5月17日,从中科院智能导钻先导专项试验现场传来消息,该专项自主研发的高速率随钻测量系统(MWD)在长庆油田盐38-40生产井成功完成实钻定向作业,实现了12bps(12比特每秒)国内最高传输速率重大技术突破。
记者日前从国家能源局获悉:经过多轮资源评价,全国煤层气预测资源量约26万亿立方米。其中,已累计探明地质储量8039亿立方米,这相当于去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的2倍多。
2022年4月28日,湖北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座谈会在洪山礼堂召开,会议对获得2022年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的个人和集体进行了表彰。国重室研究员江利明荣获“湖北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日前,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印发《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体系》,标志着我国完成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体系构建。今后,地质调查技术标准化工作将在这一体系框架指导下做深、做细、做实。
2022年2月18日,由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邱楠生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东部深层高温地热的形成机制、分布特征和资源评价”启动暨实施方案研讨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该项目由北京大学牵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大学等6家单位共同承担。
橄榄石的流变性质影响着地球和太阳系内其他行星上的多种地质过程。过去的实验研究发现橄榄石的流变不仅取决于应力、温度、围压、氧逸度、熔体含量、水含量等热力学参数,也受晶粒尺寸和显微结构所影响。过去对于此问题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与地球地幔天然橄榄石成分相近的富镁橄榄石。然而橄榄石作为一种固溶体,它的成分可以从纯镁硅酸盐(Mg2SiO4,Fo)变化到纯铁硅酸盐(Fe2SiO4,Fa)。地球地幔中的橄榄石平均成...
海山、洋岛以及洋底高原广泛分布于现代大洋,通常被认为是深源地幔柱与浅表大洋岩石圈相互作用后在洋底的不同表现形式,为了简便起见,本文用海山代表所有洋底的板内火山。统计表明现代洋底海山占全球热点总数的83%(图1)。现代大洋中最老的洋壳记录不超过2亿年,而全球联动的俯冲作用可能在20亿年前已经开始(Wan et al.,2020, Science Advances),漫长的地质历史中不计其数的洋盆关闭...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2021年院士专家基层行”活动于2021年4月3-5日在西藏林芝市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主办,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协办。
2021年3月23日、3月25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分别组织专家对由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牵头完成的《南水北调工程运行安全检测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中的3个专题——“南水北调工程安全稳定运行检测技术标准”、“线性工程无人机载智能化快速巡检技术及装备研发”、“输水涵隧水下综合检测装备研究”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会议均以远程视频方式召开。
环太平洋成矿域是全球三大成矿域之一,探明金储量超过全球探明储量的10%,被称为“金指环”。其中,太平洋西岸的华北克拉通探明金储量超过5000吨,是中国最大的金成矿带,多个矿集区分布在两条北北东向展布的带上(图1)。太平洋东岸的内华达探明金储量超过6000吨,也主要分布在两条带上(图2)。两条成矿带的成矿年龄略有差异,远离俯冲带的成矿年龄略老于靠近俯冲带的成矿年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吴忠庆课题组王文忠博士与合作者研究发现,下地幔最大的低速异常体可能起源于地球早期岩浆海演化。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这将对理解地球深部结构、层圈相互作用和内部挥发分的迁移与作用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实施了一批地热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其中“阳高县—天镇县一带干热岩地热资源预可行性勘查”项目取得重大突破。该项目探获高温高压地热流体,是迄今为止华北地区2000米以浅深度范围内温度最高的地热孔。
地球是一个多圈层系统,理解不同层圈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是认识地球演化的关键。板块俯冲将地球浅表物质带到深部地幔,地幔柱上涌则将核幔边界的物质和能量输送到地表,两者共同构成上、下地幔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主要循环系统。而Agius et al.(2021)最新研究表明,除俯冲带和地幔柱外,洋中脊是上、下地幔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另一重要通道,对理解地幔对流模式、地球内部物质交换和能量平衡有重要意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