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细胞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植物细胞学相关记录304条 . 查询时间(2.408 秒)
温度变化影响植物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低温促进植物的免疫反应,这一过程可能涉及植物激素水杨酸(SA)信号转导途径。然而,低温信号如何协调SA信号调控植物免疫反应的潜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近日,《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在线发表了以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阳成伟和赖建彬团队最新成果。他们首次发现了高温诱导的蛋白质类泛素小分子修饰蛋白(SUMO)化修饰调控植物细胞内病原细菌效应蛋白功能的机制。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张劲松研究组对来自中国不同区域的大豆品种进行转录组测序以及分析,鉴定到影响大豆种子百粒重的相关模块,并进一步从中挖掘出重要的调控因子。随后又基于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鉴定到一系列发育中持续积累的基因。基于以上两组分析获得的重叠的基因,该研究鉴定到一个新的百粒重调控基因GmPLATZ。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创制了该基因及其同源基因的双突变体gmpla/b。这...
2023年10月17日,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昆虫发育与进化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毛颖波研究组题为“Endocytosis-mediated entry of a caterpillar effector into plants is countered by Jasmonat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咀嚼式害虫棉铃...
植物细胞具有很高的全能性,赋予了植物器官在活体或培养条件从头再生新的器官和完整植株的能力。基于细胞全能性发展起来的植物离体再生体系,被广泛应用于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等植物生物技术中。在经典的植物离体再生体系中,生长素诱导的多能性愈伤组织形成是离体再生的第一步,被认为是植物细胞获得全能性的关键过程,对于不定芽或根的从头再生是必需的。研究表明,植物根干细胞因子在生长素诱导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的异位激活代表...
2023年10月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发现了水稻细胞分裂素受体调控水稻穗型的分子机制,提出了细胞分裂素受体介导的正反馈调控模型,为水稻穗型改良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上。
脂滴是一类从细菌到哺乳动物细胞保守的细胞器。它由磷脂单分子层包裹着疏水的中性脂组成。脂滴的动态变化与多种代谢疾病相关,如肥胖,糖尿病,脂肪肝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脂滴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也密切相关。神经系统中,正常情况下神经细胞不储存脂滴,而胶质细胞储存脂滴。胶质细胞与神经细胞的交互作用参与神经退行性过程。那么,神经细胞为什么没有脂滴?如果神经细胞出现脂滴后有什么影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周国辉/张彤团队揭示了水稻条纹花叶病毒(RSMV)诱导并利用寄主细胞自噬维持其相容性侵染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Autophagy。
2023年8月31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晁代印研究组在《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 new family of proteins is required for tethering of Casparian strip membrane domain and nutrient homeostasis of rice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鉴定到植物中一...
2023年8月31日,国际植物学权威期刊Nature Plants 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晁代印研究组的一项重要发现,题目为 “A new family of proteins is required for tethering of Casparian strip membrane domain and nutrient homeostasis of rice” 。该研究鉴定...
大豆 (Glycine max(L.) Merr.)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为人类提供优质的植物蛋白和油脂产品,同时也是动物饲料的重要来源。2023年来,随着国内大豆需求的增加,大豆在黑龙江省北部种植区域逐渐扩大。全球气候变化时常导致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春季低温,严重影响大豆出苗率和产量。因此,培育耐低温大豆品种对于稳定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大豆产量至关重要。 在低温环境下,植物细胞内会积累大量活性氧(ROS...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印政研究组发现了植物中一种新的细胞类型,即充满水敏性粗面内质网的收缩细胞(contractile cells),全然不同于植物薄壁细胞,并具有特异基因组组成。
2023年7月31日,北京农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德强团队在国际顶尖期刊《植物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杨树脯氨酸4-羟化酶基因变异调控树干动态生长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论文。
植物依赖细胞内免疫受体NLR识别病原菌分泌进入胞内的效应因子(effector),并触发ETI (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 免疫。NLR蛋白根据其N末端结构域可分为三类:TIR-NLR (TNL),CC-NLR (CNL) 和 CCR-NLR (RNL);根据NLR发挥功能的方式可分为两类:识别effector并起始ETI信号的sensor NLR,和作用于sens...
2023年7月15日,The Plant Cell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张余研究组与南京农业大学杨东雷、王振兴合作撰写的题为“D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s in plants”的综述。该论文系统总结了植物细胞核中五类DNA依赖的RNA聚合酶(Pol I, II, III, IV,和 V)的最新研究进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