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力学 >>> 基础力学 固体力学 振动与波 流体力学 流变学 爆炸力学 物理力学 统计力学 应用力学 力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力学 液相关记录28条 . 查询时间(0.232 秒)
室温液态金属具低熔点、高导电性和高导热性等独特的物理属性,在软体机器人、3D打印、微阀微泵、生医设备等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液态金属表面张力比水高近一个量级,因此传统方法制备微尺度金属液滴面临较大挑战。
2024年8月5日,深海极端环境模拟研究实验室周义明研究员作为第二通讯作者在国际著名地球化学期刊《Geochemical Perspectives Letters》发表了题为“In situ determination of NaCl-H2O isochores up to 900℃ and 1.2 GPa in a hydrothermal diamond-anvil cell”的文章。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2206068)等资助下,北京科技大学褚福强/冯妍卉团队与清华大学吴晓敏教授、北京科技大学赖念筑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王如竹教授、美国伊利诺伊香槟分校Nenad Miljkovic教授等学者合作,在盐水液滴结冰机理及多功能防冰涂层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分别以“盐水液滴结冰过程中的界面冰发芽现象(Interfacial ice sprouting during s...
液体动态行为操纵在防结冰、液体输运、微流控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异质浸润性表面可以精确调控液体表界面作用力,实现复杂动态行为的控制。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和化学研究所的支持下,绿色印刷院重点实验室宋延林课题组近年来系统研究了异质浸润性表面对液滴动态行为的调控规律,实现了液体复杂行为的精确操纵(Nat. Commun. 2019, 10, 950; Sc...
高粘性渗出液阻碍伤口愈合,易致伤口恶化、感染及持续炎症刺激,是临床伤口治疗面临的挑战。理想的伤口敷料应按需、及时去除过量渗出液。然而,粘性生物流体的高粘度和弱流动性等固有特性阻碍了有效输运。临床实践中,必须频繁采用外部物理方法去除粘性生物流体,但产生了继发性创伤和持续的疼痛刺激。因此,亟需开发具有高效导出粘性生物流体能力的新一代医用敷料。
高粘性渗出液严重阻碍伤口愈合,极易导致伤口恶化、感染以及持续炎症刺激,是临床伤口治疗的巨大挑战。理想的伤口敷料应该按需、及时地去除这些过量渗出液。然而,粘性生物流体的高粘度和弱流动性等固有特性强烈地阻碍了它的有效输运。在临床实践中,必须频繁采用外部物理方法,如生理盐水冲洗、物理擦除和负压治疗等方法去除粘性生物流体,不可避免的产生了继发性创伤和持续的疼痛刺激。因此,开发具有高效导出粘性生物流体能力的...
固-液界面的摩擦起电与表界面性质相关,在界面双电层理论、油液摩擦静电防护、润滑与润湿性原位监测、新型能源收集等研究领域中成为新的热点,但其内在工作机制及其应用仍是亟需探究的关键难题。
固-液界面的摩擦起电与表界面性质息息相关,在界面双电层理论、油液摩擦静电防护、润滑与润湿性原位监测、新型能源收集等研究领域中已成为新的热点,但其内在工作机制及其应用仍是亟需探究的关键难题。
Leidenfrost效应是流体研究领域的经典物理现象,即液滴在高温表面会呈现悬浮态。控制Leidenfrost液滴在冷却降温、摩擦减阻、微流控和功能材料图案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研究集中于通过固体表面构筑物理拓扑结构调控液滴,其调控程度有限,实现的液滴动态行为简单。
Leidenfrost效应是流体研究领域的经典物理现象,即液滴在高温表面会呈现悬浮态。控制Leidenfrost液滴在冷却降温、摩擦减阻、微流控和功能材料图案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通过固体表面构筑物理拓扑结构调控液滴,其调控程度有限,实现的液滴动态行为简单。
2023年4月10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基于自主研制的深海原位拉曼光谱探测系统、深海热液温度探针等原位探测装备,首次发现并证实深海热液低温溢流区的气体释放通量是高温喷口区的10-100倍。该研究2023年4月10日在国际地学期刊《地质学》(Geology)正式发表。
在微流体芯片处理技术中,通常需要在微通道中形成、输送和操纵液滴。而随着尺度的减小,界面效应对流动产生主要影响。鉴于表面张力随温度变化的物理机理,通过光照射沿界面形成局部温度梯度产生马兰戈尼对流,对液滴进行非接触操纵实现在微通道中移动液滴以及对液滴进行分类等技术在微流体芯片的应用中受到关注。
在微流体芯片处理技术中,通常需要在微通道中形成、输送和操纵液滴。而随着尺度的减小,界面效应对流动产生主要影响。鉴于表面张力随温度变化的物理机理,通过光照射沿界面形成局部温度梯度产生马兰戈尼对流,对液滴进行非接触操纵实现在微通道中移动液滴及对液滴进行分类等技术在微流体芯片的应用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摩擦起电是界面摩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物理现象,其电荷积累易导致表面带电。特别是对含油界面,界面静电原位复合被抑制,静电积累加剧,易导致油品积碳和加速氧化失效,其危害不容忽视。固-液界面摩擦起电的机理复杂,既受控于界面双电层的性质,又受控于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润湿行为与界面性质,这为开展固液界面摩擦起电机理与静电防护研究带来极大挑战。
在微流体芯片处理技术中,需要在微通道中形成、输送和操纵液滴。鉴于表面张力随温度变化的物理机理,液滴热毛细迁移在微流体芯片的应用中受到了广泛关注。热毛细流动起源于界面,表面效应主导了体积行为,特别适用于驱动小尺度的流动,而此时的重力效应几乎被忽略。因此,如何实现操控液滴热毛细迁移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