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211-225 共查到国际动态 生物学相关记录7728条 . 查询时间(1.302 秒)
Insulin production has, for the last 50 or so years, come with some risks to the patient. Even so, the medication is lifesaving for the estimated 537 million adults living with diabetes worldwide, wit...
北京时间2023年6月5日,国际斑马鱼学会正式宣布,中国动物学会常务理事斑马鱼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峰研究员当选学会主席,苏州大学王晗教授当选学会财务负责人,中国海洋大学赵呈天教授当选学会理事。
西班牙科学家在6月8日出版的《自然·衰老》杂志上刊发论文称,IL-17蛋白是导致皮肤老化的关键因素,其参与和衰老相关的各种活动,阻断这种蛋白的功能可减缓与皮肤老化相关的各种症状的出现。这一发现为治疗某些皮肤症状或促进手术后皮肤恢复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金效华研究组利用三代PacBio和二代Illumina测序平台,以及10X Genomics测序技术,组装了寄生花的参考基因组,同时结合不同组织的转录组数据,研究了寄生花的基因组特征,特殊的生活方式和花发育的分子机制。寄生花的基因组大小约1.92Gb,注释得到13,670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与前人研究结果类似,寄生花核基因组确实丢失了大量与光合作用,器官形态建成和防御反应相关的基...
脊髓损伤中断了大脑和脊髓之间的通信,导致瘫痪。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脑-脊髓接口(BSI),连接大脑和控制行走的区域,帮助慢性四肢瘫患患者自然控制腿部在站立、行走、爬楼梯等运动。该研究论文于近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题为:Walking naturally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using a brain-spine interface。
小胶质细胞是位于大脑的免疫细胞,在大脑发育、稳态维持和疾病发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受体外模型的限制,大脑微环境与小胶质细胞之间的关联研究难以开展。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等研究团队开发了可以研究人类小胶质细胞发育和功能的类器官模型。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Cell》杂志上,题为:An in vivo neuroimmune organoid model to study human microgl...
美国耶鲁大学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类称为“增压器”的化学物质,可在破坏细胞膜的同时保持嵌入蛋白质的完整性,并实验展示了细胞膜如何调控神经递质释放速度。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杂志上。
Researchers create synthetic species without biochemistry, find they operate according to Darwinian evolutionary principles.
At the end of her first academic year as dean, Tejal Desai reflects on what she learned and describes how Brown’s School of Engineering is building on distinctive strengths to advance its academic ent...
空气基二氧化碳高效生物转化对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皮肤作为人体与周围世界的主要界面和保护层,具有重要作用,遭受皮肤损伤或者截肢的患者可能会有严重的感知-行动回路紊乱,人造皮肤可以同时模仿自然皮肤的感官反馈和机械特性,但是实现与人体无缝集成的仿生系统仍然是一大挑战。近期,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成功开发了一种完整的软性假体电子皮肤(e-Skin)。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期刊,论文标题为“Neuromorphic sensorimotor loo...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用植物的化感作用与根际生物过程和根际微生物群落密切相关,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然而,对于甘草化感物质对其根际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还尚未得到深入的探究。近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学院韦革宏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Microbiome上在线发表题为“Metagenomics insights into responses of rhizobacteria and...
氮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也是作物产量的重要限制因素。尽管氮元素在大气中含量丰富,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大气中的氮气,而一些微生物可通过生物固氮把氮气转化植物可直接利用的含氮化合物。生物固氮可分为三类:自生固氮,联合固氮和共生固氮,其中共生固氮是固氮效率最高的类型。根据固氮微生物的类型主要分为蓝细菌共生固氮、放线菌共生固氮以及根瘤菌共生固氮。
近日,山东大学考古队在与法国波尔多大学联合考古中,在法国南部多尔多涅省图尔托瓦拉克洞穴遗址内,发现一件古人类远节指骨化石。化石长约2厘米,中间直径1.3厘米,于2023年5月30日下午在张亚盟助理研究员方内出土。2023年5月31日,法国学者在相邻探方内发现一枚人的乳齿化石。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张文浩研究组的研究发现,苜蓿CBF/DREB1s基因间长链非编码RNA MtCIR2能够在常温下诱导CBF/DREB1s表达,增加植物的抗冻性。在常温下生长的MtCIR2超表达株系中,CBF/DREB1s表达大幅度增加,其抗冻性也显著高于野生型。MtCIR2缺失突变体中,CBF/DREB1s表达量显著降低,对低温冷冻胁迫极其敏感。该研究还发现,MtCIR2通过调节糖代谢,影响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