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 激光及激光器技术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国际动态 激光及激光器技术相关记录93条 . 查询时间(4.034 秒)
美国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新升级的直线加速器相干光源(LCLS)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器(XFEL),成功产生了第一束X射线。此次升级的X射线闪光每秒高达100万次,是其前身的8000倍,它改变了科学家探索原子尺度超快现象的能力,这些现象对于从量子材料到清洁能源等广泛应用至关重要,将开创X射线研究的新时代。科学家将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检查量子材料的细节,揭示不可预测和转瞬即逝的化学事件,研究生物分...
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比萨纳米科学研究所与英国利兹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等高校的研究人员合作,成功研发了一种体积小、成本低、精度高的新型量子级联半导体激光器,能够产生太赫兹频率的短辐射脉冲。该成果发表于《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杂志。
俄罗斯国家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催化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激光蒸发技术合成了高红光子输出的纳米发光材料,光子输出达到60%以上,具有节能、发光效率高等特点。可广泛用于生物和电子技术领域。研究结果发表在《Ceramics International》杂志上。
Lumentum Holdings Inc.(“Lumentum”或“公司”),一家市场领先的创新光学和光子产品设计和制造商,近日宣布其200G PAM4 EMLs(Externally-modulated lasers,外调制激光器)获得了2023年光波创新评比(2023Lightwave Innovation Reviews)的认可。来自光通信界的受人尊敬且经验丰富的评为小组为Lumentum...
俄罗斯西伯利亚国立大学与德国、法国等国家科研人员合作,研发出掺有稀土金属铥的袖珍纤维激光器,可产生1600~2500纳米波长激光,并在一定范围内对激光的波长进行调控,但不影响激光的稳定性和功率。可用于大气探测、聚合物或半导体加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非线性显微镜、光学通信等领域。研究结果发表在《Communications Physics》杂志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激光测距研究室承担的“海外测距控制分系统及软件分系统”项目顺利完成整套激光测距设备的站外软硬件布设,与联合承研单位长春光机所共同开启了分系统间软硬件联调阶段工作,联调测试过程进展顺利,为最终完成新建激光测距站的海外布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2年10月18日星期二上午,受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赵鹭明教授邀请,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自动化与电测学研究所Sergey A.Babin院士通过在线方式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师生进行学术交流,在第210期光电信息大讲堂作了题为“From discovery of random Raman lasing via natural Rayleigh scattering in...
2022年9月21日,重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光电功能材料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张丁可教授课题组通过设计一种对称性波导结构降低钙钛矿的激发阈值,并提高器件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为钙钛矿电泵浦激光器件的实现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相关成果“Achieving Low Threshold and High Optical Gain Amplified Spontaneous Emission in MA...
英国科研人员合作开发了一种超快激光器,用来研究有机光伏(OPV)材料,并测量飞秒(万亿分之一秒)内引起的材料变化,以深入了解太阳能电池发电机理。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近日,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刘东教授、刘崇教授研究团队,联合浙江大学海洋学院等单位,共同开发了船载海洋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high-spectral-resolution lidar,HSRL)系统及方法,解决了限制海洋弹性后向散射激光雷达精度的不适定问题和激光辐射传输的多次散射难题,实现了海水光学参数立体剖面的高精度激光遥感。 该研究成果以“Shipborne oceanic high-...
近日,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攀与童利民教授团队,利用单个金纳米棒与染料掺杂微光纤形成的模式强耦合结构,在室温下实现了基于单个金纳米棒(尺寸<100 nm)的单模激光输出。该研究为实现基于单个金属纳米颗粒的激光器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方案,有望在高灵敏光学传感和片上光互连等领域得到应用。
近日,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郭欣副教授与童利民教授团队,基于两根强耦合半导体纳米线缝隙波导基模对光场的超强局域与受激放大,实现了具有亚纳米级约束光场的激光输出。由于该激光器的光场约束来源于缝隙波导界面上束缚电子的相干极化,绕过了表面等离激元光场约束中自由电子极化的“约束-损耗”限制,可将激光器光场约束能力提高至亚纳米级的极端尺度,有希望将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纳米激光器、光场局域与调控等相关研究推...
2022年4月,苏州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李念强教授团队发表在国际期刊Optics Letters的论文“High-speed photonic reservoir computer based on a delayed Fano laser under electrical modulation”被全球工程领域著名机构Advances in Engineering (AIE)遴选为关键科学文章,...
Cornell engineers have created a deep-ultraviolet laser using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that show great promise for improving the use of ultraviolet light for sterilizing medical tools, purifying water,...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研发出的超快脉冲激光器产生的频率要比目前最先进的脉冲激光器高出1万倍。这是通过将包含石墨烯的附加谐振器插入到工作在飞秒(10-15秒)范围内的光纤脉冲激光振荡器中实现的,将该方法应用于数据通信有望大大提高数据传输和处理速度。脉冲激光在短时间内重复发光,好像在闪烁一样。其优点是比连续波激光器聚焦更多的能量,后者的强度随时间保持不变。如果将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