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 光电探测器及光探测技术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国际动态 光电探测器及光探测技术相关记录26条 . 查询时间(2.027 秒)
近日,成都工业学院电子工程学院马超博士在红外探测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1-x)Mn1.56Co0.96Ni0.48O4/xLaMnO3(0.1≤x≤0.9): A composite NTC thin film with low resistance, high sensitivity and strong light absorption”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Ceramic...
近日,日本电信巨头NTT宣布与美国国家材料科学研究所(NIMS)合作,双方共同实现了世界上最快的石墨烯光电探测器(PD)的零偏压操作(220GHz)。此外,NTT和NIMS的这项合作研究首次阐明了石墨烯的光电转换(O-E)过程。
芬兰光电探测器初创公司Elfys迄今已完成600万欧元融资,以扩大光电探测器产品量产规模,把握可穿戴设备对个人健康监测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Elfys近日宣布完成新一轮300万欧元融资,这是对去年夏天完成同等规模融资的新一轮补充,融资资金将用于提升产量,以满足业界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此轮融资的主要投资方为三星风险投资(SVIC),前一轮融资的领投方Voima Ventures继续跟投了此轮融资。其他...
近日,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戴道锌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种可采用标准流片工艺制备的锗硅雪崩光电探测器,所研制APD性能优越,实现了高达615GHz的创纪录增益带宽积GBP,并成功演示了其100 Gbps NRZ和PAM-4高速信号接收,为下一代高速硅光集成的光接收奠定了核心光器件基础,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The new LHCb VELO     顶点定位器  VELO  LHCb  像素探测器       2023/5/30
The VELO was installed at the LHCb experiment in May 2022, just in time for the start of the third LHC run, on 5 July, marking the end of 15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美国Iowa州立大学的杨炳麟教授、日本茨城大学的坂田文彦教授、日本筑波大学長島雲兵教授、新西兰Massay大学的曹福广高级讲师、牛津大学张洪涛研究员等到本重点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并做相关的学术报告,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
The High-Luminosity upgrade of the Large Hadron Collider (HL-LHC) will dramatically increase the rate of collisions in the ATLAS experiment. While offering an opportunity for physicists to explore som...
After more than two years of maintenance and upgrades, the Pixel Tracker has been installed at the centre of the CMS detector and is now ready for commissioning. Of all the CMS subdetectors, the Pixe...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021年2月17日消息,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使用3D气溶胶喷射打印,开发了一种生产高效X射线探测器的新方法。这种新型探测器可以很容易地集成到标准微电子设备中,从而大大提高了医疗成像设备的性能。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科学月刊《ACS Nano》上。这种新型探测器是由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基础科学学院福罗带领的研究小组研发的,其由石墨烯和钙钛矿组成。利用瑞士电子...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芬兰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黑硅光电探测器,其外部量子效率达130%,这是光伏器件这一效率首次超过100%的理论极限,有望大大提高光电探测设备的效率,而这些设备广泛应用于汽车、手机、智能手表和医疗设备内。光电探测器是可以感测光或其他电磁能量的感测器,可将光子转换成电流,被吸收的光子形成电子-空穴对。光电探测器包括光电二极管和光电晶体管等。量子效率是用来定义光电探测器等设备将其受...
2020年7月1日,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发布消息称,UCL、华威大学和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研究团队在实验室设计出一种基于量子技术的桌面型探测器,使用极其灵敏的纳米尺度钻石晶体,可以探测中频引力波。该桌面探测器使用重量为 10-17公斤的纳米级钻石晶体,并使用斯特恩-格拉赫(Stern-Gerlach)干涉法将晶体放置在量子叠加空间中。该探测器比目前使用的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LIGO)探测器小...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电子技术学院国家技术倡议“感官科学”中心研发出一项基于异质结构的红外光电探测器模块(InGaAs)技术。使用该技术可以让相机像蛇和蚊子一样“看见”红外线区域,因此形象地称为“蛇眼视觉”技术。莫斯科国立电子技术学院量子物理与纳米电子学教研室副教授弗拉基米尔·埃戈尔金表示,由于猎物与寒冷的背景形成鲜明对比,蛇、蚊子和鱼这类动物的眼睛可以让它们在黑暗或寒冷的水域中成功捕获猎物。该院“感官...
据《科学》报道,物理学家近日宣布寻找到神秘暗物质粒子,引发了了媒体的关注,尽管研究小组表示他们并未排除其他可能性。自2006年起,XENON国际合作组织在意大利格兰萨索地下实验室建造了一系列用于寻找暗物质的探测器,其中运行着全球最灵敏的暗物质实验XENON1T。暗物质研究中最主流的模型是一种被称为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WIMP)的粒子。XENON1T中有3.2吨超纯液氙,其中2吨用于碰撞,一旦WI...
2019年9月1日下午1时50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帕克号”太阳探测器第三次飞过轨道近日点。按照规划,“帕克号”将在6.4年服役时间里24次近距离飞掠太阳。相比前两次“亲密接触”,此次有何特殊之处呢?首先是科学探测时间首次大幅度延长。根据任务方案,“帕克号”在靠近近日点时进入“科学阶段”,打开携带的探测仪器并近距离观察太阳。NASA原计划任务前期的“科学阶段”长约11.6天,后期随着...
联合化学剂探测器(JCAD)成为过去几年战场和战乱地区重要的防御工具。当检测到一个VHS磁带或精装小说大小的形状时,JCAD会发出警报,而一旦发现存在诸如沙林或泡罩剂(如芥子气)一样的神经毒剂,则灯开始闪烁。现行设计的探测器需可以在复杂环境中重复使用,美国国防部亦要求检测设备需对化学品具备高度敏感性。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近日发布消息称,其研究人员为此提供了一个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在研...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