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环境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人物 环境科学技术相关记录259条 . 查询时间(3.544 秒)
陈绍晴,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山大学“百人计划”青年杰出人才。聚焦于社会经济代谢视阈下,系统性揭示城市系统代谢结构、机制和模式,应用于城市能效提升、碳减排和多资源协同优化,为资源低碳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支持。主持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等科研项目12项,作为课题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江峰,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2007年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在香港科技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历任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2019年作为“百人计划”中青年杰出人才引进至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水污染控制前沿技术和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机制,重点关注城市排水管网提质增效、污水高效处理与污泥减量、水体重金属污染防治等技术应用方向。获得国家和广...
蔡荔,主要从事新兴污染物环境行为的研究,针对微-纳塑料、纳米材料等污染物,系统研究其在土壤中的迁移和在水体中的团聚行为。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和面上项目。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环境领域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担任Chemospher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
杨俭,1962年出生,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研究生导师,现担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检测与评估服务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学科带头人,二级教授,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学科。现从事研究领域和方向为:轨道车辆机械动力学、列车运行的环境能源控制与利用科学问题,轨道车辆弓网关系,高速列车气动噪声主动降噪问题。在国内外...
圣小珍,1982年02月毕业于原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现南昌工程学院)数学力学师资班并留校任教。1984年09月至87年04月在西南交通大学攻读一般力学硕士学位。1987年05月至99年09月,在华东交通大学任教,主要讲授力学课程。1999年10月至2001年09月在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声与振动研究所(ISVR)攻读博士学位,随后直至2004年03月在该研究所做全职研究,研究铁路环境振动和噪声问题。20...
李卫东,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生态渔业与环境保护;人工鱼礁生态系统生态学;重金属污染防治等。参与支持国家级项目三项,省级项目十项。近期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十几篇,专利十几项。2019年7月,被农业农村部聘请为“海洋牧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19年7月,被中国渔业协会海洋牧场分会聘请为“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19年10月,被中共海南省委人才发展局认定为“拔尖人才”;...
李成,副教授,入选海南大学E类高层次人才,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于2022年7月入职海南大学。围绕针对大气污染源解析、臭氧污染防控、移动源排放指纹污染物识别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近5年,主持了三项国家级课题,包括国家青年科学基金与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到账经费达136万元。同时参与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发表了13篇中科院一区SCI论文,...
宋少洁,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入选“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研究领域:大气环境、气候变化。荣誉与奖励:(2021) Atmosphere期刊杰出青年学者奖;(2019) 哈佛大学卓越教学奖(讲师类别);(2016) 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张忠孝,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东北电力学院动力系、热动专业,1999年获得清华大学力学系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1999.10-2009.10于上海理工大学任科研处处长,博士生导师,2009年起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化石燃料燃烧与气化理论研究,燃煤污染物减排技术,气流床气化技术,新一代更高参数超临界发电技术,新型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燃高碱煤液...
湛日景,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石化总公司工程师,1999– 2002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 Company)研究院及总部工作,历任高级工程师、福特技术专家(Ford Technical Specialist)、福特公司亚太部研发经理;2002-2017年任美国西南研究院(SwRI)发动机、排放及车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Senior Engineer)及排放首席...
姚义鸣,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研究领域:新型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与人体健康效应研究。在孙红文教授长江学者研究团队工作,主讲本科生《环境安全》公共选修课和研究生《毒理化学》全英文课程,是本科生课程《环境化学》(国家级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慕课)的课程组成员,参与讲授《环境与健康》慕课。指导本科生国创项目发表SCI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1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
马文超,女,教授,博士生导师,2021年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从事固体废弃物管理与能源化高效利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国家级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7项,负责科研经费逾千万;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国际能源环境领域顶刊PECS等SCI刊物发表论文40篇,授权日本、美国专利2项,授权发明专利十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6项。培养学生多次在国内外重大...
周卫健,女,1953年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全球变化、第四纪地质和宇宙成因核素的环境示踪研究,在古气候突变事件、10Be环境示踪和14C年代学领域取得了系统创新成果。
张星冉,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本硕博均毕业于同济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水处理与资源化,重点聚焦于膜污染机制与控制、高性能膜材料制备、膜法污水处理工艺开发等研究工作。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在环境、水处理、膜技术领域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Journal of Membran...
徐能能,博士,从事能源/环境纳米材料基础及应用研究,通过构建高性能电催化纳米材料,实现了在高低温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以及小分子电催化/降解的实际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共主持项目3项,共同主持美国能源部项目2项;在Nano Energy、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Applied Energy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9篇;h指数: 17, 引用次数:> ...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