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考古技术 >>> 考古发掘 考古修复 考古年代测定 考古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库 考古技术相关记录1639条 . 查询时间(0.81 秒)
贝丘遗址,古代人类居住遗址的一种,此类遗址的文化堆积以贝类为主体。贝丘遗址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贝丘遗址中伴出人工遗物、动物遗存,贝壳上食用痕迹(烧痕、壳顶敲碎)现象较多,贝制品及人类使用贝类现象较多等[1]。
2021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就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致贺信。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充分肯定了中国考古发现与研究的重要意义。100年的中国现代考古学,“延伸了历史轴线”,揭开了五千多年前中华文明的起源过程;“增强了历史信度”,理清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揭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而且,中国现代考古学还用更多的实物资料证明了“中华文明...
曼短佛寺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遮镇曼短村。据傣族史料记载,曼短佛寺始建于傣历312年(公元950年),现存大殿建于明末清初。佛寺占地面积2149平方米,建筑面积655.95平方米,包括大殿、僧舍、鼓房、戒堂、佛塔和四个门亭。曼短佛寺是曼短村及周边傣族群众进行佛寺活动的中心,也是其传播和普及傣族传统文化、进行傣族语言文字传授的重要场所,2006年5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芒岛佛寺位于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永平镇茂密办事处芒岛寨,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为南传佛教傣族佛寺,该寺坐北朝南,由山门、大殿、僧房、戒堂、辅助用房、后门及侧门组成,占地面积2426.3平方米。2013年5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10月20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南京百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协办的“2021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推介活动”终评会在京召开。由文物修复、文物保护、科技考古、博物馆等相关领域的15名专家组成终评委员会,经过材料审阅、项目汇报、专家询问、综合评议,实名投票遴选出“2021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和“2021全国优秀文物藏品修复项目”。
《考古与文物2021年第4期》。
江凹岩画是云南金沙江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沙江岩画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岩画、原始艺术和金沙江流域古生态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材料,对研究长江上游古代文明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十分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江凹岩画位于玉龙县鸣音乡东联村公所江旺村西北约3000米的金沙江南岸洞穴岩壁上。洞深约4.6米,高约5米,洞口距江面约40米。
观斗山石雕群位于威信县高田乡新华村西北的观斗山。山上寺庙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年间整修,后屡建屡毁,民国23年(1934年)威信县邻近的川滇黔三省人民群众捐资重修,民国36年(1947年)完工,历时13年。建成九个大殿。各殿均以石材作梁柱、墙壁,占地6200平方米。1966年~1976年寺庙又遭毁,现仅存寺庙建筑遗址及石雕群像63尊等建筑石构件。其石刻雕工精细,刀法娴熟,造型别致、细腻、逼真,融三教为...
霁虹桥摩崖石刻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兰津渡与霁虹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山境内霁虹桥桥西侧的普陀岩是摩崖石刻相对集中的地点。普陀岩绝壁犹如凌空泻下的巨幅卷轴,镌刻其上的摩崖包含了历代文人骚客的诗文石刻和官吏过客的书法墨宝,记载了该桥的历史演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它是研究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古代商旅贸易、霁虹桥历史演变的重要历史佐证,也是研究古代书法篆刻的不可多得的实物范例。
祥云东城门位于祥云县城东街,距老城中心约一公里,属洱海卫城的组成部分,祥云县城又称洱海卫城及云南县城,据清《云南县志》记载,该城门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3年),其后屡毁屡建,最后一次修缮于清光绪年间。东城门为一拱券型门洞,其作为祥云古城的东大门,城门进深24米,高3.7米,下宽4.2米,内为夯土,表面用青砖支砌。现存墙垣残宽42米、高6米、厚约14米,城门洞为拱券形,均用条砖支砌,支砌方法科学...
寿国寺,藏语称“扎西达吉林”,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澜沧江东岸的康普乡格丁洛巴村,南距县城84公里,当地为傈僳、纳西、藏、汉等民族聚居区。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乾隆十年(1745年)寿国寺焚毁于大火,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迂于现址重建,后经多次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2006年5月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扎美戈喇嘛寺位于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皮匠村西北古尔山脚下,属藏传佛教建筑,正殿建于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南北偏殿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原为一座大型藏式建筑群。曾毁于火灾,明、清两代在原址重建,文革中大部份建筑被彻底毁坏,仅存北偏殿—强巴殿。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达摩祖师洞位于迪庆州维西县塔城乡河海洛村。藏名“达摩乃”,为藏传佛教帕竹葛举派寺院,由祖师洞、达摩寺及来远寺三部分组成。祖师洞依山势洞壁而建,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建,依山势洞壁而建,有四层楼阁,计大小僧房40余间。洞中保存达摩面壁影像、足印、藏文碑、僧墓、壁画等宗教文物。1998年11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顺荡火葬墓群位于云龙县白石镇顺荡村,为明代墓葬建筑,是云南保存较完整的火葬墓群之一。墓地保存火葬墓1000冢,梵文碑85通,梵文经幢7座,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1988年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列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数字化工作主要是指考古过程的数字技术应用及数字化管理,在计算机技术和相关软件支持下,应用GIS系统将各种考古工作中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数据集成管理。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整理研究中运用数字测绘、遥感、三维重建、数据库、网络通信等技术,全面信息采集、处理、存储管理、分析、应用和展示等技术创新集成,以《国家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要求为基本构架建立起考古工地信息化管理模式和基本规范,改善考古工地现场信息采集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