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科学技术史 >>> 中国科学技术史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科学技术史相关记录858条 . 查询时间(4.726 秒)
深入分析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成就和问题,阐述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提出中科院将结合落实“四个率先”要求,在率先实现科技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等方面,推进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以及推进重点难点领域科技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张光斗1912年5月1日出生在江苏常熟一户贫穷人家。一出生,他便成为了一个“爱水”的人。他回忆说,童年时“最快乐的事就是跟着哥哥们在家门前的小河里戏水了”。小学毕业后,家里人把张光斗送到上海南洋大学附属初中部继续学习,后经交通大学预科升入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习结构工程,从此和水打起了交道。1934年张光斗毕业,第二年考取了清华大学水利专业留美公费生,准备继续深造水力学、流体力学和水利工程等课程...
范例是基于类比推理的一种常见方法,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方法论功能。在概述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和特点的基础上,揭示出了创新方法的结构与提炼过程,评述了TRIZ的成就与局限,重点讨论了范例研究及其路径等问题。指出,卓越科学家是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他们的科研成就及方法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是推进范例研究的基本路线。
历史文献中有关证据的提取 本研究所根据的原始资料可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为中国古代文献(137BC-1470AD);第二类为地方志和各类史书(1471-1950AD);第三类为清代档案(1735-1911AD)、民国档案(1912-1949AD)和申报、大公报等7种报纸(1930-1936AD)。
中国近代灾荒史是中国灾荒史的断代史。中国近代灾荒史作为一个研究的有机系统,是由灾害、灾荒、灾因、灾荒社会问题、灾荒救治等子系统组成,各系统又有自己的组成要素,这些架构了中国近代灾荒史的学科体系。中国近代灾荒史与灾害学、社会学、经济史、政治军事史、外交史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深入研究中国近代灾荒史,加强灾荒史教育,对今天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全球变暖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气候变化的代名词,但近年来质疑全球变暖的声音也在增强。在科学界内部,有关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吵得天翻地覆。支持全球变暖的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而持反对意见的则是国际非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NIPCC)。虽然IPCC在2007年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有90%的概率表明变暖是由人类将温室气体排人大气层导致的”,但一些科学家对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理论仍...
环境史研究在欧洲的兴起,大约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环境史研究在欧洲的缘起,与地理学,尤其是历史地理学有密切联系,但作为一个独立领域的出现,则受到了美国同行的影响。欧洲环境史学会虽然迟至1999年才成立,但近年来,欧洲学者在环境史领域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欧洲已经成为美国之外环境史研究的重要中心。
但凡一个史学分支学科,在学理上最好同时具备四个基本条件: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定研究对象、独特的研究手段、悠久的典籍传统和一定数量的研究团体和研究人员。以此来衡量当前方兴未艾的中国环境史学,它在历史学科范畴内的定位是任重而道远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加快、经济成就举世瞩目;同时,资源消耗的强度、资源短缺的矛盾以及环境污染的程度都在加大、加重。此一现实境况促使学界针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研究日益增多。同一时期,得益于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国人沐域外学术新风之机会日益增多,学术新概念、新领域不断被迻译、引介,以至1970年代在美国被正式冠名的环境史,时隔20余年逐渐为国内学人熟稔。
西南地区以其多样的自然和人类生态以及复杂的历史过程,已经成为环境史研究关注的主要区域之一。在过去的几年里,受大地构造、全球变暖等大环境变动影响.西南地区发生了多次特大规模的地质、气象灾害.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存与发展。积极开展西南环境史研究不仅在学术和现实上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极为迫切。
文献与环境史研究     文献  环境史  研究       2011/8/3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与环境的关系史就出现了,愈到后来,两者的互动愈益密切,与当代的关联性、延续性愈益显著。无论是基于学术,还是现实,环境史研究的必要性都更加迫切。随着研究方法的更新与材料的发掘积累,文献成为晚近以来环境史研究中涵盖面最广、信息最为丰富的材料之一,以此建立的环境要素序列的分辨率和准确性也越高。② 中国文献典籍非常丰富,展现了我国环境史研究的独特魅力和广阔前景。不过,据以研究也有不便之...
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生态环境史研究日渐成为国际史坛之大宗。在我国,由于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不断推展,环境史研究亦颇呈显学之势,成果颇丰。允为新的学术增长点。本刊向来支持、倡导环境史研究,以借鉴历史经验,推进跨学科研究,增进对人与自然关系之认识,用学术的方式促进人类之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的环境史研究正处于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此,本刊刊发一组笔谈,以供读者参考。
浅议中国环境史学建构     浅议  中国环境史学  建构       2011/8/3
环境史学在最近几十年迅速兴起,首先是由于强烈的现实需要——面对全球性的严重生态危机,人们需要向历史拷问种种环境问题的来龙去脉。但它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符合历史逻辑的重大学科进步:历史学发展到今天,不仅需要从多层次的社会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中认识历史(就像以往所做的那样),而且需要透过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认识历史,以便更好地回答人从哪里来、向何处去和怎么办这些根本性问题。环境史研究试图运用新的思想理论和技术方...
中国环境史研究已经成为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现在看来,如果20年前学者们关注生态环境史本身就是一种进步,那么20多年后,虽然研究成果已经比较多,但如果研究结论还仅停留在“人类不合理的开发破坏生态环境,历史时期人类生态环境远比现在好”,那就表明生态环境史研究还远远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面对历史与现代中国广袤陆上疆域这一巨大的研究空间,首先需要对区域生态环境史进行深入研究,才能解决一些具体的环境历史和现实...
环境史研究的社会史取向     环境史  研究  社会史  取向       2011/8/3
在以“问题意识”为主导的当代史学发展中,环境史是自1970年代以来逐步氤氲生成的史学研究新领域。对于中国史学而言,它是l990年代之后勃然兴起的一个新的“学科生长点”,一经出现即具有一种引领学术潮向的作用。“环境史的兴起,不但开辟了史学的新领域,而且给史学带来了新思维。”①因此,面对已经成为史学研究“热点”的“环境史”,从“学科”发展的高度将这一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是中国史学界应着力进行的工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