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表面与界面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库 材料表面与界面相关记录425条 . 查询时间(1.609 秒)
采用表面活性剂增强高能球磨技术及颗粒清洗、分级筛选工艺, 制备了具有较高矫顽力、颗粒尺寸分布狭窄的SmCo5纳米颗粒与纳米薄片, 利用XRD, SEM, TEM, 激光粒径分析(LPSA)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手段分别对其相结构、微观形貌、颗粒尺寸分布及磁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平均颗粒尺寸分别为9.8和47.5 nm的SmCo5 纳米颗粒, 其室温矫顽力分别为6.8×10$4和7.3...
This paper describes a two-dimensional (2D)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for fracture and fatigue behaviours of pure alumina microstructures such as those found at hip prostheses. Finite element models a...
Impacts of individual slow highly charged ions on alkaline earth halide and alkali halide surfaces create nano-scale surface modifications. For different materials and impact energies a wide variety o...
使用Nd3+∶YAG脉冲激光器产生的脉冲能量为12.5 J, 频率10 Hz, 波长1064 nm的脉冲激光研究了强激光冲击下的Ti-6Al-4V合金表面响应, 用SEM和TEM及IFFT方法分析了激光冲击强化造成的微结构响应. 结果表明, 激光冲击可使Ti-6Al-4V合金表面硬度增加80%以上, 残余压应力达到500 MPa以上. 在激光冲击产生的超高能量和超高应变率作用下, 具有α/β两相结...
以具有渐变曲率Inconel718厚板弯曲件为背景,采用成形实验与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带压料热弯曲时,凸凹模间隙与摩擦系数对成形件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凸凹模间隙与摩擦条件不变时,从曲率半径小的一端至大的一端,试件弯曲段尺寸偏差逐渐增大。在实验范围内,凸凹模间隙对尺寸偏差的影响大于摩擦系数的影响。为提高成形精度提出了渐变凸凹模间隙并辅以渐变摩擦系数的方法。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可知,...
总结金属间化合物两类室温环境氢脆的研究成果.金属间化合物的环境氢脆涉及两个主要过程,即氢原子的产生和氢原子在合金中的扩散.实验结果证实,在空气中氢原子的产生途径是合金中的活性元素与水汽发生表面反应,而在氢气中则是合金表面的过渡族元素催化裂解氢气分子成为氢原子.抑制金属间化合物发生环境氢脆的有效途径是合金化.硼可以完全抑制Ni3Al合金中由水汽诱发的环境氢脆,其主要机理是硼原子强烈降低了氢原子的沿晶...
利用MgO多孔膜结构取代传统制备DLC膜所需的金属过渡层(如Ti),采用离子束复合磁控溅射技术制备出了DLC/MAO/AZ80膜基系统,并通过与MAO/AZ80, DLC/Ti/MAO/AZ80及DLC/Ti/AZ80对比,系统研究了此类膜基系统的表面微观形貌、粗糙度、纳米压痕行为、摩擦学特性及电化学性能. 结果表明: MgO多孔膜表面沉积DLC膜使其粗糙度减小, 硬度增加, 而弹性模量与MgO多...
采用表面机械滚压处理(SMRT)方法, 分别在室温空气中和液氮中对304L不锈钢进行处理, 制备出了纳米晶表层. 用OM, SEM, XRD和TEM对试样组织结构的演变进行了分析; 通过测定试样表层到内部的硬度研究了SMRT对试样硬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试样表层形成了晶粒取向各异的纳米晶组织, 晶粒尺寸与处理环境和处理次数有关. SMRT还使试样内部产生了大量的机械孪晶和内晶界, 使试样发生了显...
采用含异丙醇(IPA)的TMAH溶液腐蚀经Si3N4掩膜形成10 μm×10 μm窗口的单晶硅片。在硅片表面得到了内壁光滑的倒金字塔V型口阵列。研究发现: 与纯TMAH对硅的各向异性腐蚀特性相比, 添加IPA使TMAH溶液对硅各个晶面的腐蚀速率减小, 致使含IPA的TMAH溶液对硅的腐蚀速率和各向异性因子比在纯TMAH中要小。通常认为, 腐蚀形成的倒金字塔结构侧壁晶面为(111)面, 但本研究表明...
基于金属磨损试验以及得出的摩擦系数和磨损形貌的变化规律, 用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均方差σ、统计分布参数、偏态系数Rsk和峰态系数Rku等可用于分析摩擦副磨损表面特性的典型表面粗糙度表征参数, 定量分析了磨损过程中表面粗糙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磨损稳定后, Ra和σ逐渐降低, 磨损表面凸峰是钝峰, 轮廓高度分布越来越符合正态分布且数据分布越来越集中。
以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12MDI)、聚四亚甲基醚二元醇(PTMEG,Mn=1000)和脂肪族二元醇类扩链剂为原料,通过预聚体法合成了透明聚氨酯(PU)弹性体,通过核磁共振谱(NMR)确定了弹性体的化学结构,系统研究了不同结构扩链剂对产物力学性能、剥离性能和光学性能的影响,并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法分析了PU与有机玻璃(PMMA)的剥离界面。结果表明:随扩链剂链长...
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钛合金表面制备CrN涂层,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透射电镜(TEM)分析了弧电流对涂层组织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弧电流的升高,涂层沉积速率增大,表面熔滴的数量及尺寸增大,表面平整度明显下降。不同弧电流条件下均沉积出CrN单相涂层。弧电流改变了粒子、离子的轰击作用,从而影响到涂层表面的能量状态,CrN涂层的择优生长由(111)变为(200...
采用室温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纳米晶体钛表面制备掺钽TiO2薄膜, 研究了掺Ta量对纳米晶体钛基TiO2薄膜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室温模拟人体体液条件下, 掺钽TiO2薄膜与不锈钢淬火钢球(Φ4 mm)对摩的磨损率为10-6--10-5 mm3 • m-1• N-1级; 随着Ta含量的增加, 薄膜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 掺Ta量(质量分数)为2...
采用化学转化方法在AZ31B镁合金表面制备氟涂层, 系统研究了氟涂层的表面形貌、体外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 AZ31B镁合金表面的氟涂层均匀致密;氟涂层镁合金的溶血率明显降低, 且无细胞毒性, 可满足生物医用材料的要求。同时, 氟涂层镁合金的抗凝血性能与316L不锈钢相当, 并具有显著的抗菌功能。
采用超音速活性电弧喷涂技术在Q235钢基体表面制备PS45/CuAl8伪合金复合涂层, 将该涂层在600℃和800℃进行循环氧化, 采用XRD、SEM和精密天平等手段对涂层的显微结构进行表征, 研究了涂层的循环氧化性能。结果表明: PS45/CuAl8伪合金复合涂层主要由Al2O3、Cr2O3、α--Cu和γ--Ni固溶体组成, 组织致密, 颗粒成扁平状且扁平化程度高、分布均匀。经高温循环氧化后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