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水利工程 >>> 海洋工程 >>> 海洋工程结构与施工 海底矿产开发 海水资源利用 海洋环境工程 海洋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库 海洋工程相关记录285条 . 查询时间(1.165 秒)
一、技术简介:氨基酸系油凝胶剂是国内最新研究成果。油凝胶剂能使溢油凝结成块块,可用网具回收,能真正消除溢油污染。回收的溢油可以直接做燃料或将其再生。因而人们对它极感兴趣。日本七十年代开始研究,现已批量生产。美国也有该商品,意大利正在研究,国内尚无此类研究、生产等方面报道。氨基酸系油凝胶剂性质:对矿物油、植物油及某些有机化合物具有凝胶化作用。如1克该品于60℃溶于5ml某溶剂中,在搅拌下加入100克...
该课题在充分调查污染源、环境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对涠洲岛上的污染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对地下水资源开展调查和探讨,对涠洲岛上的地下水储量、现状开采量、可开采量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为涠洲岛的开发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本课题开发了用于处理环境污染监测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建立利用近海沉积柱样中的分子地层学记录研究海洋污染历史的一股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在对沉积柱样进行扰动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以DDT与BHC为重点的海洋污染历史研究,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有关污染历史研究中最为详细和具体的一份研究成果,为今后利用近海沉积记录开展高分辨率古气候、古赤潮等灾害历史奠定基础。
建立利用近海沉积柱样中的分子地层学记录研究海洋污染历史的一股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在对沉积柱样进行扰动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以DDT与BHC为重点的海洋污染历史研究,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有关污染历史研究中最为详细和具体的一份研究成果,为今后利用近海沉积记录开展高分辨率古气候、古赤潮等灾害历史奠定基础。
滨州市沿海防潮工程建设研究     沿海  防潮工程       2008/10/22
该防潮堤总长214.8公里,其中临河防潮堤107.4公里,二级临河防潮堤74.0公里。特点:采用本市沿海埕口和东风港两站1957-1985年的潮位资料,用水文计算原理和方法,分析计算滨州沿海风暴潮发生规律和不同保证率情况下的最高潮位,资料详实,计算准确;高起点科学规划,重实际优化布置;精心设计堤坡砌新结构;研究中坚持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并重;更新观念,提出了水利工程建设的新模式;规划科学,...
 该成果提出了海冰作为淡水资源利用的设想,思路新颖,选题准确,对解决环渤海地区水资源紧缺问题具有潜在的重大战略意义。对渤海地区海冰冰情特点和海冰盐度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试验分析和研究,明确了海冰厚度随时间变化的特征,提出了海冰再生周期的新概念,为海冰资源量估算和海冰淡化技术的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提出海冰资源量遥感估算和气候统计估算的新方法,确定了遥感估算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完成了辽东湾海冰资源量空间...
指标:同轴对,特性阻抗75Ω±5Ω,衰减常数≤0.08dB/m (20MHz),防卫度≥42dB(220m,20MHz时);星绞四芯信号传输线组,导电线芯直流电阻≤0.056Ω/m(20℃),任一导电线芯与其它线芯及屏蔽间应承受50Hz、800V.3min的耐电压试验不击穿,近端串音衰减≥75dB(220m,1kHz时);动力线组,4mm^2导电线芯直流电阻≤0.005Ω/m(20℃),12mm...
由上海交通大学水下工程研究所研制成功的ML-02浅海电缆埋设系统,日前在上海的两条每条长度为60公里、埋设深度为海底下2米的海底动力电缆深埋敷设工程中获得成功。这是迄今在中国海底铺设电缆工程中铺设速度最快、铺设深度最深、铺设长度最长的一个作业。这次电缆深埋作业是由上海海难救助打捞局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进行的。电缆埋设系统由上海交通大学水下工程研究所设计、研制、生产。动力定位三用拖船由上海海难救助打捞...
通过对渤海赤潮监测特殊环境和赤潮监测技术的深入研究,分析了多项业务化赤潮监测技术难题,建立了渤海赤潮监测网络和赤潮信息传递网络,大幅度提高了渤海海区赤潮发现率和监测效率,缩短了赤潮监测信息至沿海减灾用户的传递时间,建立的赤潮生物远程种类鉴定工作方法,有效地弥补了当前基层监测单位中生物监测技术能力不足,为赤潮监测网络业务化运行奠定了基础。并提出了具有较高可操作性的赤潮灾害损失评估方法。
本项目首次系统地鉴定了渤海天津海域常见的赤潮生物种类33种。首次成功地分离纯化了天津海域的赤潮原因种普氏棕囊藻;并对典型赤潮藻旋链角毛藻、裸甲藻生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天津海域赤潮频发的生态学机制,指出水体交换不良,赤潮生物种类繁多,氮、磷等营养盐水平偏高是该海域赤潮频发的潜在因素。完成了“赤潮生物种类及生物毒性分析监测报告”,测定了天津海域最重要赤潮原因种裸甲藻和链状亚历山大藻的毒素。项目提...
该课题通过2000年庄河——大洋河夜光虫赤潮给东港市造成的灾害损失评估实例,分析界定了赤潮灾害的灾源和传灾介质及成灾条件。进而将赤潮灾害损失分成直接损失、间接损失、养殖资源的恢复费用等三种类型,提出了有关三种赤潮灾害损失类型的简便可订的划分依据。分析并初步明确了赤潮灾害损失评估主要参数的概念。提出了核算模式和估计模式两种实物型损失计量方法,构建了赤潮灾害损失统计计算公式,建立了赤潮灾害损失统计评估...
该项目筛选出具有高效杀藻能力、环境安全的除藻剂碘伏、 十二烷基二甲基卞基溴化铵、异噻唑啉酮等有机除藻剂和生物载体含铜除藻剂,这些除藻剂可以有效地杀灭和控制赤潮生物。结果表明它对海洋原甲藻和棕囊藻具有很好的杀灭功能.对其缓释控制技术、缓释速度、缓释时效和药效持久性进行了研究。对除藻剂的制备方法和工艺进行了研究。用现代仪器手段如原子力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除藻剂对棕囊藻的生理效应和对其形态结构的破...
一.背景和意义:该项工作依据中国“九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中国海洋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列入了国家科技部“九五”科技攻关计划,得到了国防科工委的支持,辽宁省科委也将此内容列入了年度科技发展计划当中。该项目由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完成,已经过国家海洋局组织的鉴定。二.主要技术内容:1.建立了卫星遥感监测溢油、赤潮等海洋突发性污损灾害的技术方法、流程。2.建立了渤海溢油、赤潮灾害基础信息库,...
赤潮重点监控区监控预警系统     赤潮  监控  预警       2008/10/22
该课题在渤海湾赤潮监控区,建立了一个由浮标定点监测、船载快速监测、航空遥感监测、卫星遥感监测构成的赤潮立体监控系统,通过监测数据传输网络的建设,构建了数据传输集成系统,建立了监控海区赤潮监测数据库;发展研究了赤潮监测数据的综合处理分析、评价等信息产品制作与服务技术,开展了赤潮预警模型研制和预警应用软件模块的集成,建立了多种预警模型综合运用的赤潮预警系统。分析确定了该海域赤潮生消过程中的关键影响要素...
 该项目拟选择大型海藻龙须菜作为生态环境材料,以广东南澳海水养殖区作为野外研究水域,通过在海区进行龙须菜生态栽培和室内外系列受控实验,揭示龙须菜在高浓度氮、磷污染环境条件下藻体组织细胞结构、生理生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变化及响应规律,探讨龙须菜对近海氮磷污染环境的修复机理。综合分析已有历史数据和该项目所获数据,建立海藻和环境关系的数学模型,评估栽培龙须菜在渔业水域的生态贡献,为渔业水域的富营养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