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 环境地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库 环境地学相关记录261条 . 查询时间(3.232 秒)
本研究分析了新疆博斯腾湖沉积岩芯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垂直分布情况,并对其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估. 结果表明,沉积岩芯中总PAHs的变化范围为37.5~184.5 ng ·g-1,其中主要成分为萘和菲. 近百年来,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沉积物中PAHs以及各主要组份出现明显变化. 20世纪50年代以前,总PAHs和各组分变化相对稳定,并以低分子量PAHs组成为主. 20世纪50年代...
对近40 a来河套绿洲城市化进行遥感监测与区域差异分析,以期为河套绿洲各城市的规划管理、城市间协调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利用1975,1989,1995,2000,2006和2014年6景Landsat MSS/TM/ETM+遥感影像,结合7个城市扩展评价指标及主成分分析法等开展研究。[结果](1)河套绿洲3座城市的扩展趋势不同,扩展速度、强度及城市扩展弹性系数不同。(2)三座城...
为研究青藏高原内陆典型冰川区"冰川-径流"汞输送过程,于2011年8月15日~9月9日对青藏高原内陆念青唐古拉山脉扎当冰川-曲嘎切流域内雪坑、 冰川融水以及径流进行了采样,检测了不同环境介质中汞浓度,并分析了不同介质中汞的控制因素及输送过程. 结果表明,扎当冰川-曲嘎切流域内雪坑、 冰川融水以及曲嘎切径流中总汞浓度分别为(3.79±5.12)、 (1.06±0.77)和(1.02±0.24)ng ...
本研究通过对江西千烟洲香溪流域的氮输出进行长期监测,并对该流域内的底泥进行基于正交试验的氮释放规律模拟研究,评估干湿季节交替下底泥氮释放对流域氮输出的贡献. 结果表明:①流域底泥在静态下 TN释放速率最大值为 36 mg ·(m2 ·d)-1,且随着时间的延续释放速率不断变小; ②对底泥氮释放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温度>扰动>pH,如将扰动视为误差项,温度和 pH对底泥氮释放的影响均为极显著; ③ T...
在不同汛期对巢湖水体进行了网格化样品采集,研究了巢湖水体中氮磷营养盐的含量与时空分布规律,确定了巢湖水体的主要污染因子. 结果表明,巢湖入湖河流中TP、 TN和NO3--N指标均超过了V类水标准,南淝河和十五里河中TP、 TN、 NH4+-N和NO3--N表现出丰水期低于平水期、 枯水期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在其他河流则呈现出丰水期高于枯水期、 平水期的特征; 巢湖湖体氮磷营养盐浓度的分布存在时空差异...
在大型邯郸钢铁公司周边不同样区的麦田成对采集表层土壤和成熟的小麦籽粒样品,检测US EPA 优控的16种母体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的浓度和组分谱,确定当地麦田表土PAHs的空间分布特征、 与总有机碳TOC分数的相关性. 由此,初步开展PAHs源解析,并简单探讨小麦籽粒PAHs与表土PAHs的关联性. 结果表明,麦田表土总PAHs平均...
坦噶尼喀湖是非洲第二深的湖泊,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为沿湖居民提供丰富的鱼类蛋白,随着沿湖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坦噶尼喀湖面临着环境污染威胁. 为了揭示坦噶尼喀湖的重金属外源输入,本研究采集了湖泊东北部入湖河流的表层沉积物(16个样点),对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并应用潜在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同时分析了重金属分布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结果表明Cu、 Zn、 Cd、...
以龙口市北部煤矿区为研究区,采集36个表层土壤样本,对Cd、As、Ni、Pb和Cr这5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利用地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加权平均综合污染评价等方法,结合GIS技术分别对5种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污染来源、综合污染程度进行了探索分析. 结果表明,土壤样本中5种重金属富集现象显著,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为背景值,超标率分别达到72.22%、100%、100%、91.67%、10...
利用GWR模型揭示长江中游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为今后管理该区域耕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总结该地区人均耕地面积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人均耕地的Moran's I指数,利用相关年份数据分析了最小二乘法(OLS)和地理加权回归方法(GWR)的差异,采用GWR模型对该区域各市人均耕地面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1) 城镇化率对人均耕地的影响由正相关向负相关变化,影响...
采集梁子湖柱状沉积物,分析其硝氮、亚硝氮、氨氮、总氮和总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评价其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梁子湖表层沉积物(0~5 cm)总氮、总磷、氨氮、硝氮、亚硝氮的含量范围依次为598~1372 mg·kg-1、323~804 mg·kg-1、60.7~142 mg·kg-1、4.16~31.6 mg·kg-1和0.001~2.29 mg·kg-1。湖心区营养盐含量较低,湖区西部营养盐含量高于湖...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起源于天然湿地的稻田湿地与旱地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差异. 以桂林会仙喀斯特溶洞湿地系统内的稻田湿地、天然湿地和旱地表层(0~2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与氯仿熏蒸提取法和试剂盒提取法分别测定微生物数量与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DNA,采用比色法测定土壤酶活性. 结果表明,稻田湿地的细菌数量为(4.36±2.25)×107 CFU ·g-1,显著高于天然湿地和旱地; 稻田...
为了认识三峡水库沉积物磷的赋存状况,利用磷形态标准测试程序SMT法对干流和三条代表性支流(香溪河、大宁河、小江)的柱状沉积物进行了总磷(TP)、无机磷(IP)、有机磷(OP)、铁/铝磷(Fe/Al-P)、钙磷(Ca-P)的测定,结果表明干流沉积物TP含量为781~1026 mg·kg-1,支流沉积物TP含量为382~1085 mg·kg-1.TP主要由IP组成,OP所占比例较低;IP主要由Ca-P...
为了探讨城市内河对闽江福州段重金属污染的影响特征,本文对闽江福州段和福州城市主要内河表层沉积物中的Cr、Ni、Cu、Zn、As和Pb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进行污染情况和潜在危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r、Ni、Cu、Zn、As和Pb含量范围分别为:5.55~131.35、0.74~138.82、2.45~95.84、24.24~609...
以官厅水库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建立年代序列,解析有机质及TOC、TN、TS的含量和沉积通量的年变化,探明官厅水库大量元素的历史沉积特征.结果表明:采用210Pb和137Cs测定官厅水库线性沉积速率分别为0.33 cm·a-1和0.32 cm·a-1,累积质量沉积速率从1954年水库建成后缓慢递增到1980年左右的0.156 g·cm-2·a-1,之后递减至当前的0.090 g·cm-2·a-1.沉积...
采集官厅水库沉积物柱状样,分析了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Cd、Cr、Cu、Ni、Pb和Zn)的垂直分布特征和沉积通量,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分别为0.205、65.5、37.6、39.5、33.6和104 mg·kg-1,与北京市土壤背景值相比,超标1.4~2.2倍;随时间的变化,沉积物中Cd和Ni含量相对稳定,而Cr、Cu、Pb和Zn含量呈现先降低、80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