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工程学 >>> 环境保护工程 大气污染防治工程 水污染防治工程 固体污染防治工程 三废处理与综合利用 噪声与震动控制 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环境规划 环境系统工程 环境工程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库 环境工程学相关记录11860条 . 查询时间(2.088 秒)
为探讨罐底油泥热解产物的高附加值利用途径,利用GC-MS、XRF、XRD、SEM-EDS等方法对罐底油泥热解产物进行了详细的性能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3种典型阴离子Cr(VI)、PO3−4PO43−和F−和3种典型阳离子Cd2+、Pb2+和Cu2+进行了吸附去除实验。结果表明:罐底油泥热解得到的油品,其烷烃化合物含量高达50.91%,碳数主要分布在(n-C12)...
为探讨不同菌剂接种对小麦秸秆好氧堆肥一次发酵阶段的处理效果,选用3种商业菌剂QD、DH和VT,并以厨余垃圾作为调节剂,进行了好氧堆肥发酵实验。通过研究堆肥过程中物料的温度、含水率、浸提液理化性质、挥发份固体(VS)含量和C/N比的变化情况,比较了3种菌剂对小麦秸秆好氧堆肥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QD、DH和VT处理下的物料均经历了升温、高温和降温期,温度峰值分别达到58.2、54.7和53.7 ...
针对原位电阻热脱附(ISERH)技术基础性研究不足、缺乏小试设备研发等问题,利用自主研发ISERH设备,以1,2-二氯乙烷和氯苯为目标污染物,探究了ISERH过程中土壤温度变化及设定温度、加热时间、污染物种类、老化时间对污染物热脱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脱附过程中氯代烃污染土壤的主要阴离子SO2−4SO42−和Cl−含量分别提高了121.92和49.82 m...
以义乌江流域为研究区,应用SWAT模型模拟流域的径流、泥沙与水质过程,在分析流域内水文过程与污染负荷(总氮、总磷)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单位面积负荷指数法确定各子流域的氮磷流失强度,并划分5个等级,进而识别水环境污染的关键源区。结果表明:1)生活污染源是义乌江流域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氮磷的输入占比分别为52.7%和61.9%;2)氮、磷污染负荷排放主要集中在3—7月,分别占全年的66%和63...
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锰掺杂硫化锌量子点(ZnS∶Mn QDs),该催化剂可在450 nm LED蓝光灯下光催化还原Cr(Ⅵ)。采用TEM、XRD、PL分别对ZnS∶Mn QDs的形貌、物相和发光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nS∶Mn QDs的尺寸小于10 nm;Mn掺杂没有改变ZnS的晶体结构;ZnS在掺杂Mn后,可在598 nm处产生橘黄色荧光。UV-vis表征结果显示,与纯ZnS相比,ZnS∶M...
以4级串联式斜板生物滤池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主体处理设备,考察了在处理过程中不同硝化液回流比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为深入了解这一生物处理过程,对A-(A/O)1-(A/O)2-(A/O)3这一处理系统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当最佳硝化液回流比为100%时,污染物去除率最高,此时COD、NH3-N、TN、TP和SS的出水浓度优于浙江省地方标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3/9...
为解决尿素SCR技术在低排气温度时NOx转化效率低、整车实际运行过程中易产生尿素结晶的问题,在发动机台架和实际道路开展了实验,研究固态SCR对NOx污染物的排放影响。结果表明:携带相同质量还原剂时,固态SCR系统的体积仅为尿素SCR系统的1/3;当排气温度为160 ℃时,固态SCR系统对NOx转化效率可达到40%;相同氨氮比下,WHSC循环对NOx转化效率提升了3.3%,WHTC循环对NOx转化效...
对称多入口结构有助于提高旋风分离器的性能,但入口位置的选择尚无明确的规范。在Lapple型旋风分离器的基础上,设计了4种不同入口位置的四入口旋风分离器,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入口位置对于其流场和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入口在径向外侧时,切向速度能够保持稳定,短路流量占比较低,此时压降较低,分离效率较高;而当入口在径向内侧时,切向速度会降低,短路流量占比增大,此时压降降低,分离效率也大幅下降。...
以有机气溶胶发生器产生的0.02~2.02 μm癸二酸二辛酯颗粒模拟餐饮业排出的油烟PM2.5组分,利用静电低压撞击器颗粒物检测仪测定各粒径范围的颗粒个数和质量浓度,并系统研究了电极配置、电场风速和供电电压等因素对静电油烟净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油烟荷电量以及荷电颗粒迁移距离是影响净化效率的关键因素,优化电极配置的增效作用明显;提高荷电区电离电压对油烟净化的增效作用大于提高收尘区电压;0.13~...
化工、冶金、电镀、纺织、机械制造和建材等行业均存在不同程度水雾、酸雾或油雾等污染。因此,除雾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为克服旋流除雾器对5 μm粒径以下颗粒去除效率低的问题,提升分离效率,将离心分离和静电分离有机结合,耦合静电除雾器与旋流除雾器形成直径为100 mm的静电-旋流除雾器。利用Fluent流体仿真软件对静电-旋流除雾器进行数值模拟,在用压力降实验验证了数值模拟可靠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入口速度...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产业成果—基于沼液资源化回用的乙醇绿色制造技术。
采用含有不同氮源的SBR进行为期220 d的反硝化型厌氧甲烷氧化(DAMO)微生物富集,研究单一氮源和多氮源对DAMO富集的影响,并用高通量测序对含有不同氮源的反应器内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一氮源(NO−3NO3−)和多氮源(NO−3NO3−,NO−2NO2−,NH+4NH4+)为进水的反应器硝氮降低速率分别为...
针对胜利油田油井采出水处理负荷过大但锅炉用水短缺的问题,对油井采出水进行生化双膜工艺处理,处理后的产水用于锅炉给水,浓水用于低渗油田回注。开展了规模为200 m3·d−1的中试实验,重点研究了超滤进水悬浮物与超滤膜污染的关系,考察了反渗透进水压力、进水温度对产水率、膜通量和透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化处理后的油田采出水中的悬浮物含量与膜污染速度无关,跨膜压差ΔP的增加速度为0.000 ...
水资源短缺与能源危机是人类繁荣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以能耗换水质”的传统污水处理技术已无法满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开发以“能源再生-资源回收”为目标的新技术成为污水处理革新的新趋势[1]。污水中所蕴含的潜能可达污水好氧生物处理所需能耗近 10 倍[2]。通过厌氧生物技术将污水有机物转化为甲烷能源是目前普遍认可的实现污水处理能量收支平衡的重要方法。然而,传统厌氧技术受制于污泥流失量大、能源转化率低...
研制了一套远距离多通道VOCs连续采样在线监测系统。监测系统主要由远距离多通道VOCs连续采样装置与真空紫外灯单光子电离源飞行时间质谱仪组成。通过PAMS与有机硫标准气体对该系统进行了性能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各物质连续7次实验RSD≤7%;最优检测限为0.004 μmol·mol−1;在0.01~1.00 μmol·mol−1浓度范围内各物质判定系数大于0.99;定量误差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