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工程学 >>> 环境保护工程 大气污染防治工程 水污染防治工程 固体污染防治工程 三废处理与综合利用 噪声与震动控制 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环境规划 环境系统工程 环境工程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库 环境工程学相关记录11860条 . 查询时间(2.478 秒)
从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到大运河文化带,再到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其实施方式始终离不开“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是一类活态文化遗产已得到各方认同,国家高度重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市通州区时强调,要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
生态环境重大工程项目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实施的重要抓手,工程实施与管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确保项目发挥环境效益的关键,因此,系统构建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结合国家现行政策,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梳理了现有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分析了地方重大工程项目管理现状,识别了目前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项目管理的存在问题,据此提出了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
以甲烷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脱硝技术(SCR-CH4)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新的脱硝方法,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比较低。为了提高催化剂的活性以及抗水能力,可使用Fe对Al2O3负载的Ga2O3催化剂进行改性。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xFe/Ga2O3-Al2O3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测试其选择性催化CH4还原NO的性能。使用XRD、N2吸附脱附、XPS、H2-TPR、Py-IR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过Fe...
实验室废液降危减量化处理是控制废液环境风险、缓解危废处置能力不足、降低处置成本的重要途径。系统解析了4种典型实验室废液水质特征,提出“分类预处理+二级处理+末端吸附”的废液降危减量化处理思路。现场处理结果表明:分类混合废液中汞、铬、铅等一类污染物浓度较工业废液低,经处理后一类污染物均可达标,最终可纳入社区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系统深度净化回用或达标纳管排放;采用该工艺可将实验室废液总量减量40%~90...
石油烃(TPHs)在土壤中难以降解,并具有生物毒性,异位热脱附(ESTD)在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方面极具应用潜力。采用实验室模拟异位热脱附装置,研究了热脱附载气含氧量及土壤石油烃污染浓度对可萃取石油烃(EPHs)中柴油段(DRO)和重油段(ORO)的5种组分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浓度为5 000~20 000 mg·kg−1时,在20 min内的脱附率均不超过50%;当初始浓度增...
为有效治理蓝藻水华,采用溶气法制备了混凝型胶质气泡,高效去除蓝藻并抑制其再生。实验在0.4 MPa压力下溶空气于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和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l)的混合溶液,产生混凝型胶质气泡,并考察了该气泡在不同初始细胞密度下对蓝藻细胞的去除及对其再生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与相同方法下制得的普通气泡相比,混凝型胶质气泡粒径减小了82%,气含率提高了7.9倍。...
为探究城市污泥产品的林地施用效果,以北京排水集团生产的城市污泥产品(有机营养土、生物碳土、复合生物碳土)为研究对象,在北京市大兴区建立了城市污泥产品林地施用示范区。通过现场施用,研究3种城市污泥产品在不同施肥方式、不同施肥量下对林地环境及毛白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的酸碱度与施肥前相比有小幅度的上升,最终稳定在7.1左右,土壤电导率随施肥比例的增加而明显增高,最高达1 457 μS·cm...
选取我国南北方地区各5处典型污水处理厂,对其污泥的絮体特性、胞外聚合物(EPS)、脱水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理化性质和脱水性能方面具有明显差异;污泥絮体粒径与污泥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比多糖,污泥EPS中蛋白质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更大,尤其溶解性胞外聚合物(S-EPS)中的蛋白质含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r=0.704, P<0....
以食品厂污水处理剩余污泥和玉米秸秆为堆肥原料,研究了氨三乙酸(NTA)在好氧堆肥过程中的保氮效果。结果表明,添加NTA可以提高好氧堆肥过程中氮素的保存和有机物的降解效率,当NTA的添加量为2.5%时,3 d内堆体即可到达高温期,高温期持续时间为9 d。与空白对照相比,堆肥结束时,NH3累积挥发量减少了15.20%,铵态氮、硝态氮和凯氏氮含量分别提高了242%、10.54%和10.62%;同时,二氧...
利用NovaSeq6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夏季和冬季我国南方某采用活性炭-超滤深度处理工艺自来水厂工艺过程中的细菌群落进行解析,以探究该工艺过程中细菌群落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出厂水浊度、菌落总数等水质指标均符合国标GB 5749-2006的要求。混凝沉淀、超滤和消毒对细菌群落多样性起到去除作用,且夏季去除率明显高于冬季;夏季和冬季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园林废弃物基栽培基质配方进行了综合分析,为综合评价及筛选最优配方提供参考。以园林废弃物、土壤和商品营养土为主要原材料,制备了9组可用于植物栽培的基质,基质中腐熟和未腐熟园林废弃物的质量分数之和达到30%~40%,且无需添加草炭土等不可再生资源。该基质的大部分理化指标满足国家和行业对栽培基质的相关标准要求。通过种植实验可知,高羊茅种子在基质中的发芽率超过85%。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
在pH为3和5的条件下,研究了芬顿氧化钙体系联合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DDBAC)对污泥破解效果及脱水性能的影响,以期减少CaO的用量并同时提高芬顿反应的适用pH。以脱水泥饼含水率(WC)、毛细吸水时间(CST)、过滤时间(TTF)、污泥沉降比(SV)和胞外聚合物(EPS)中蛋白质(PN)与多糖(PS)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对DDBAC投加量做单因素分析,找出其最佳投加量;并比较在不同pH条件下...
采用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研究了4座再生水厂高级厌氧消化系统中热水解和厌氧消化对污泥所含重金属(As、Cd、Cr、Cu、Hg、Ni、Pb、Zn)赋存形态的影响,并利用风险评价指数法(RAC)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PERI)评估了消化产物进行土地利用时的重金属迁移风险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显示,4座再生水厂热水解污泥中的Cr、Cu、Pb、Ni、Cd、Zn的不稳定态向稳定态转化了0.9%~24.9%;...
自四川省长宁某石油烃-重金属镉复合污染土壤中,筛选出1株具有重金属镉(Cd)抗性和石油烃降解能力的菌株,采用吸附法将菌株固定于玉米芯生物炭上制备成固定化微生物,并探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IMT)对土壤石油烃的降解效率以及重金属固定化效果。鉴定结果表明,成功筛选出的具有Cd抗性的石油烃降解菌经鉴定属于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 sp.)。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微生物修复石油烃-重金属镉复合污染...
2020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二五规划”坚持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保护环境是我国基本国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废水治理的要求和任务日益繁重。由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研究开发的“高浓废水高效低成本处理技术”,申报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建立了示范工程,是成熟的工业化应用技术。本技术成果可广...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