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林学 >>> 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库 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相关记录564条 . 查询时间(3.367 秒)
四种水貂不可留种     留种  水貂       2008/5/20
超龄 种貂利用年限1~4年为宜。公貂配种率从1岁龄至5岁龄分别为79.69%、93.7%、100%、70%;母貂1岁龄至5岁龄受孕率分别为78.7%、88.7%、96.1%、95%、0。因此,种母貂不可超过4岁。 体形不佳 凡体形小、畸形、肢体残缺或患自咬症及慢性疾病者不可留种。 繁殖力低 一般母貂初产仔不少4只,4岁以上、5以下的母貂胎产不低于6只者为良种高产母貂,否则均应淘汰...
中国繁殖鸟类新记录及生态观察。
貉缺硒症的防治     防治  缺硒症         2008/5/16
缺硒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一般是缺硒的地质环境引起人、畜缺硒,尤其是在秋雨多的年份,地表土壤中的硒随雨水流失,以草食为主或杂食动物,很难从植物中获得足够的硒,而引起硒的缺乏症。 我国从东北到西南的狭长地带均为缺硒地区,尤以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和四川凉山最为缺乏。缺硒动物机体器官组织中硒浓度下降,实际生产条件下,可出现肝坏死,或与肌肉营养不良、桑葚心、白肌病同时出现,临床上各种动物会有不同表现,...
梅花鹿前胃疾病是常发病,对鹿体健康及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危害很大。现将鹿前胃疾病的病因及防治情况介绍一下。 1 前胃弛缓 1.1 病因 饲料单一是前胃弛缓发生的主要因素,长期饲喂玉粉、碎精料,由于饲料过精而刺激胃肠,兴奋性低,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而发生前胃弛缓。 长期饲喂粗料和难以消化的饲料;突然变换饲料;饲料缺乏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饲养管理不好都可引起本病发生。应激因素也...
1 发病情况 某梅花鹿饲养繁育场 2000 年从东北引进梅花鹿进行饲养繁育,至2003年5月份存栏达297只,采取圈养方式,场地及圈内均为砖铺地,活动场及饲养场周围无树木及遮阳设施,饲草为外购杂草(以路边剌草为主),采食和饮水均为自由式。3年来,没对鹿进行免疫注射,而鹿场也从未发生过任何疫病。 2003年5月31日,突然发现1只体质健壮的青年鹿死于圈内,没引起重视,在没采取任何措施...
梅花鹿脓肿的防治     脓肿  梅花鹿       2008/5/13
近年来 , 慈溪市梅花鹿养殖发展很快。梅花鹿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反应非常敏感 , 遇到惊吓就会狂奔乱撞以及季节性公鹿之间强烈争偶顶架 , 极易造成创伤 , 结果使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腐败性细菌等致病菌通过皮肤或粘膜的创口侵入机体而发生脓肿。 1  病 因 各种机械性、化学或物理性的病因都能使鹿体发生各种创伤 , 进而发展为脓肿 , 但以机械性因素引起的损伤最为常...
梅花鹿破伤风病的诊治     破伤风病  梅花鹿       2008/5/13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侵入伤口及深部组织,在乏氧的环境下,破伤风梭菌大量生长繁殖,并分泌破伤风梭菌,形成芽孢,产生外毒素。目前已知外毒素有3种,一种是痉挛性外毒素,对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脑干神经和脊髓前角神经细胞具有高度的亲和力;另一种是溶血性外毒素,可溶解红细胞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为破伤风梭菌的生长繁殖创造条件;第3种是非痉挛毒素,对神经末梢有麻痹作用,引起肌肉强直性收缩。 破伤风梭菌及芽...
梅花鹿出血性肠炎是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腹泻,便血及败血症为特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1 、临床特征 发病鹿精神沉郁,离群呆立或卧地,体温升高 40 ~ 41 ℃ ,病初食欲减退或不食,渴欲明显增加,饮水明显增多,有腹痛表现,腹泻,开始排稀软至水样粪便,后排脓血便,后期出现脱水症状;鼻镜干燥,呼吸心跳加快,或喘压,角弓反张,仔鹿出现神经症状,表现惊恐,眼球突出,无目的地狂跑,有的...
鹿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药用经济动物之一,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 鹿肉以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著称,同时还具有提高人体代谢强度和抵抗力的功能,因而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养鹿数量的不断增加,鹿肉的销售量也在逐渐提高。在国际市场上,鹿肉的售价是牛、羊肉的 3 ~ 6 倍,而且供不应求;在国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及对鹿肉营养价值认识的提高和肉食结构的逐步改善...
(1985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1985年7月6日林业部发布) 第一条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拯救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对促进科学技术、生产建设、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区),按照本办法进行管理。第三条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主要任务...
再生茸又称二茬茸,是在一年中梅花鹿收取头茬茸后,又生长出的茸。一般梅花鹿再生茸发生率较低,即使生长出来,也细小,骨化程度高,形态不规整,经济价值均较低,鹿场多不重视。使用再生灵,可以增加再生茸的产量和二杠茸的成型率,改善其品质,充分挖掘茸鹿的生产性能,提高鹿场的经济效益。 1  方法 我们在长子县药材公司鹿场 5 ~ 10 锯龄梅花鹿,南樊鹿场 6 ~ 12 锯龄梅花鹿,于 6 ...
本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以剧烈下痢和败血症为特征的肠道传染病 , 幼鹿易患本病。本病的发生主要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 尤其是在天气骤变、饲养失调 ( 如饲料质量低劣 ) 引起消化不良时易发生该病 , 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大批死亡。现就一起比较典型的病例 , 经诊治 , 取得了满意效果 , 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2002 年 12 月 7 日 , 河北省永年县某养殖场 , 饲养...
梅花鹿腹泻的诊治分析     诊治  腹泻  梅花鹿       2008/5/8
1997年9~11月,辽宁省锦州地区某个体养鹿场,梅花鹿发生腹泻,粪便稀软,最初发病主要是幼鹿,以后病鹿数量逐渐增加,最后成鹿也陆续有所发病,发病高峰时病鹿数量达35%。经过对场主的调查了解,及对鹿场饲养管理情况现场观察、病鹿临床症状、诊断性治疗得到确诊,并通过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病情得到了控制,未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现将情况报道如下,供广大同行参考。 1 主要临床症状 病鹿多为幼鹿 ...
2005 年 4 月 16 日 ,涿州市某梅花鹿养殖场发生了巴氏杆菌病,记录如下,供同行和养殖户参考。 1 、发病情况 该养殖户于 3 月 21 日 从黑龙江买回梅花鹿 9 只(其中成年鹿 4 只,青年鹿 5 只),到场后饲喂自配饲草料。在 3 月 25 日早晨 发现一只青年鹿有异常,到傍晚时死于鹿舍内。 2 、临床症状 精神沉郁,离群呆立,垂头愁耳,不吃不喝,呼吸困难...
貉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我国已迅速得到发展,但初养者大部分失败,咎其原因,主要是繁殖率和成活率低造成的。为此我们根据多年在养殖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供初学者参考。 1死亡原因 1)遗传因素:由于种貉的遗传缺陷或近交而在妊娠期某种因子短缺或畸变使胎儿着床困难发生早期流产,即使着床产弱胎或畸形胎儿。 2)营养缺乏:在整个饲养过程中或者妊娠期饲料单一或营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