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库 藜芦相关记录205条 . 查询时间(0.293 秒)
探讨反式白藜芦醇(trans-REV)合用胡椒碱后的抗抑郁作用是否涉及下丘脑5-羟色胺(5-HT)系统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方法 建立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模型,同时每天ip给予胡椒碱2.5 mg·kg-1+ig给予trans-REV 2.5, 5, 10, 20和40 mg·kg-1。开野和穿梭箱实验验证药物的抗抑郁作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检测下丘脑中5-HT及其代谢产物水平,荧光分光...
藜芦醇为一种自然的酚类化合物,在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活性,近年来对其功能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饲喂白藜芦醇能影响动物的脂质代谢、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以及一些与脂肪沉积有关的基因表达,提高动物的抗氧化能力和改善畜禽肉品质。本文概述了白藜芦醇对动物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这将为今后降低畜禽体脂沉积和改善肉品质提供重要的研究思路。
通过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探索中药十八反中藜芦与人参药对不同配比时毒性变化趋势,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对不同配比对应的毒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MassLynx4.1分析软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OPLS-DA)分析生物碱类成分变化。固定藜芦用量时,藜芦与人参在不同配比情况下小鼠死亡率随人参剂量增大呈下降趋势,藜芦酰棋盘...
在建立虎杖中4种成分同步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一测多评法的方法学考察模式,验证该方法在虎杖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技术适应性。 方法: 以虎杖为研究对象,建立大黄素与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甲醚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该校正因子进行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甲醚的含量计算,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饮片中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并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 结果: 11批虎杖饮片中3种...
观察白藜芦醇对TNF-α刺激引起的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并围绕TNFR1探索相关作用机制。 方法 不同浓度(0.01、0.1、1、2.5、5、10、20、50、100、200、400 ng/ml)TNF-α处理人血管内皮细胞株EA.hy926,24 h后MTT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和细胞培养液中sICAM-1释放水平;白藜芦醇(浓度为0.1、1、10 μmol...
为了探讨有氧运动和白藜芦醇对肥胖大鼠脂联素受体及下游信号通路的影响及机制,将40只大鼠分成5组,分别为普通对照组(C)、肥胖模型对照组(D)、肥胖运动组(E)、白藜芦醇对照组(F)、白藜芦醇运动组(G);造模完成后,E和G组采用6周跑台训练,F和G组按照大鼠称重后40 mg/kg的白藜芦醇(Res)剂量进行6周灌胃。用ELISA法测得血清脂联素;RT-PCR方法测得AdipoR1、AdipoR2及...
建立测定广西不同产地虎杖药材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迪马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A:乙腈;流动相B:0.3%磷酸;梯度洗脱(15%~40%A,0~25 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 ℃;流速:1.0 mL•min-1。结果测得广西产虎杖药材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最高含量分别为1.998 3%和2.776 1%...
探讨"十八反"藜芦类反药配伍方剂年代、剂型和用药特点。从96 429张方剂中搜集到藜芦类方剂100首,采用关联规则、对应分析的方法分析药物配伍、年代和剂型之间的关联关系。藜芦类方剂在在配伍药物方面,与细辛、附子、雄黄、苦参、川芎、人参、肉桂、桔梗、干姜、当归等配伍较多。用法以外用散剂居多。藜芦类反药配伍方剂以宋代运用频率最高,剂型以外用散剂为主,该类方剂较为重视与温阳益气、燥湿化痰、行气活血等药物...
为了明确植物源活性成分芪类化合物在农业病害防治中的前景,在离体条件下分别测定了白藜芦醇(Ⅰ)及其衍生物(Ⅱ~Ⅴ)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菌丝形态和孢子萌发的影响,采用叶片法和温室盆栽法研究了白藜芦醇的防病作用原理。结果表明:5个供试化合物对6种供试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均对番茄早疫病菌 Alternaria solani 的抑制活性最高,其中又以3,5-二羟基-4...
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黏附及侵袭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剂量的Res作用于A549细胞,MTT法测定A549细胞的增殖水平(成纤维3T3细胞为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A549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体外黏附实验测定A549细胞的黏附能力,Transwell实验测定A549细胞的侵袭能力,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测定A549细胞中MMP-2和TIMP-2蛋白的表...
了解白藜芦醇甙(PD)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大脑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52只新生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NS组)、阴性对照组(NG组)、缺氧缺血组(HI组)、白藜芦醇甙干预组(PD组);通过结扎左颈总动脉及通入8%的氧气2 h制备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各组按照造模后24 h、10 d分为2个亚组,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大脑皮层BD...
建立测定小鼠血浆中白藜芦醇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研究白藜芦醇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 方法 色谱柱为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32:68),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306 nm,血浆样品用乙酸乙酯萃取法预处理. 结果白藜芦醇线性范围0.1~10.0 μg.mL-1,r=0.999 5. 日内RSD<10%,日间RSD<15%,回收率98.0%~10...
研究白藜芦醇(Res)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BALB/c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不同时间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调控趋势。方法: RSV滴鼻感染BALB/c小鼠,白藜芦醇灌胃给药进行干预,并于首次滴鼻后24,72,144 h取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ELISA法检测其中TNF-α,IL-1β,IL-6含量变化及R...
观察槲皮素联合白藜芦醇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C57BL/6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槲皮素组、白藜芦醇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10只,连续用药20天,于接种后第24天处死全部小鼠,比较各组肿瘤体积、肿瘤质量和抑瘤率,并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UNEL分别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及凋亡指数...
藜芦与细辛同用,是"十八反"配伍禁忌之一。本实验采用均匀设计结合动物急性毒性实验,以动物死亡数为观测指标,探讨藜芦与细辛配伍的毒性规律。结果显示配伍后的毒性产生于藜芦和细辛的共同作用,且藜芦对配伍毒性的贡献所占权重更大,但配伍后毒性并未随藜芦用量的增加呈绝对上升趋势。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