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力学 农业工程 林业工程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 测绘科学技术 材料科学 矿山工程技术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冶金工程技术 机械工程 光学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动力与电气工程 能源科学技术 核科学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技术 化学工程 纺织科学技术 印刷工业 服装工业、制鞋工业 轻工技术与工程 食品科学技术 土木建筑工程 水利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兵器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技术 安全科学技术 工业设计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工学 芦苇相关记录29条 . 查询时间(0.075 秒)
探究了不同条件碱浸渍处理对芦苇茎秆微观结构的改变及对后续芦苇机械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用碱量和温度下,碱浸渍对芦苇茎秆的表观和内部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改变;随着用碱量和浸渍温度的增加,芦苇茎秆微观表层和内部结构被破坏的程度增大,且破坏程度与后续的成浆性能有一定的关联性。当用碱量6%(以NaOH计)、温度120℃、时间90 min时,芦苇茎秆的微观结构变化较大,表面覆盖的由蜡质层和硅质化膜层组成...
以可再生生物质芦苇叶为原料,通过热解碳化、CO2高温脱碳和镁热还原三步热处理制备Si/C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与差热分析、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芦苇叶热解碳化产物、CO2高温脱碳产物和最终合成的Si/C复合材料的形貌、组成和结晶度进行表征,同时对Si/C复合材料的电池性能进行综合评估。
采用盆栽实验考察了湖泊疏浚底泥和河道疏浚底泥不同利用方式下对土壤基底性质的改良进而促进水生植物芦苇快速定植扩繁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湖泊底泥在竹炭改良利用方式下(L-A实验组)可提高芦苇单位面积分蘖数增长率,最高可达(3.06±0.36)m-2·d-1,在与绿化土壤混合利用方式下(L-M实验组)可提高芦苇株高,最高达(155.5±0.7)cm;而河道底泥在与绿化土壤混合利用方式下(R-M实验组)芦苇...
为吸附处理低浓度含磷废水和实现芦苇资源化利用,将湿地植物芦苇制备成生物炭,通过负载氯化铁进行改性,探究了改性芦苇生物炭对水体中磷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改性后芦苇生物炭的含铁量为11.98 mg·g-1,是改性前的44.7倍;改性芦苇生物炭pHpzc为7.49,当溶液pH为7.0时,吸附效果最好;在磷溶液浓度为4.0 mg·L-1、温度为298K时,改性芦苇生物炭平衡吸附量为0.658 mg·g-1...
在500℃热解温度下自制芦苇秸秆生物炭吸附剂,研究生物炭对水中两种典型有机污染物菲(PHE)和1,1-二氯乙烯(1,1-DCE)的吸附特性,探讨其吸附机制,并考察溶液pH和生物炭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生物炭对PHE和1,1-DCE的吸附分别在60 min和480 min时达到平衡,最大去除率分别为81.87%和90.18%,两者的吸附动力学规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其中PHE的二级...
芦苇秸秆和市政污水处理厂污泥为原料,在500℃ 的条件下制备了芦苇基和污泥基生物炭. 利用比表面积测定法(BET)、 扫描电镜(SEM)、 能谱分析(EDS)和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生物炭的结构与性质,并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pH、 吸附时间、 温度、 诺氟沙星(NOR)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初步讨论了吸附机制. 结果表明,NOR在芦苇基和污泥基生物炭上的吸附在12 h分别达到总吸附量的70...
为了掌握芦苇浆黑液的热解行为,利用流化床在530、580、630、680、730和780 ℃ 六个床温下对芦苇浆黑液在氮气氛围下的热解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床温对气相产物、碳的转化率、NOx和SO2的排放浓度、焦油成分和热解焦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气中的主要成分为CO、CH4、CO2和H2,床温的升高有利于H2和CO的生成,而不利于CH4和CO2的生成;可燃气体积分数随着床温的升高而升...
研究河口湿地沉积物甲烷(CH4)产生和氧化对外源物质输入的响应,对环境保护及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室内培养-气相色谱法,探讨了闽江河口半咸水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湿地沉积物CH4产生与氧化对不同外源物质(底物、电子受体和营养物质)输入的响应.结果表明: CH3OH(500 mg · kg-1)、C3H9N(500 mg · kg-1)和Fe2+(0~50...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s,OTC)模拟增温,结合网袋法,研究了空气增温(1.984±0.7) ℃对崇明东滩滨海围垦湿地代表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不同凋落物组分(茎和叶)分解速率的影响,并分析增温和非增温条件下凋落物分解速率与1.2 m高度的空气温度、 0~5 cm土壤温度及0~5 cm土壤湿度3种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及其变化.结果表...
作为由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境,湿地生态系统在氮、磷等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实地调查和实验室测定的基础上,研究了白洋淀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Cav.)Trin. Ex Steudel)各构件的生物量和氮、磷含量,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氮、磷储量并系统分析了各指标在生长季节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构件生物量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叶片生物量的...
采用质量分数55%硫酸水解碱处理芦苇浆制备纳米纤维素,研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碱处理时间对纳米纤维素得率及其平均粒径变化的影响。单因素试验最优制备条件为碱处理时间1.0 h,反应温度60 ℃,反应时间2.0 h,纳米纤维素得率为54.50%,平均粒径为156.9 nm;通过傅里叶红外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碱处理芦苇浆制备纳米纤维素为纤维素Ⅱ型。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优化试验,对纳米纤维素得...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s, OTC)模拟未来气候变暖的方法,研究崇明东滩湿地植物芦苇(〖WTBX〗Phragmites australis〖WTBZ〗)快速生长期光合特征对模拟增温的响应,并探究其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增温使芦苇的净光合速(〖WTBX〗Pn〖WTBZ〗)、蒸腾速率(〖WTBX〗Tr〖WTBZ〗)和气孔导度(〖WTBX〗Gs〖WTBZ〗)分别降低了1...
采用硫酸水解芦苇浆制备纳米纤维素,并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工艺参数,分析了硫酸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水解时间对芦苇浆制备纳米纤维素得率的影响。用透射电镜表征了芦苇浆制备的纳米纤维素的形貌。结果表明硫酸水解芦苇浆制备纳米纤维素的3个工艺参数对其得率的影响为硫酸质量分数的影响最大, 反应温度的影响次之,而水解时间的影响较小;硫酸水解芦苇浆制备纳米纤维素的优化工艺条件为硫酸质量分数 52 %,反应温度 47 ℃...
研究了陈垃圾反应床与芦苇人工湿地串联对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并探讨了湿地中芦苇生长和对渗滤液中总氮的吸收能力。结果表明: 在进水负荷为0.1 m3/(m2·d)的条件下,经过3个月的运行,陈垃圾反应床与芦苇人工湿地对陈年渗滤液中COD、氨氮、总氮及总磷的最大去除率分别达到90.3%、95.0%、79.3%和99.8%。通过对人工湿地中芦苇的分析表明,芦苇在6—8月份生长迅速,地上部分生物...
提出了一种从TM图像上获取芦苇冠层叶面积指数的方法:首先对芦苇的生长背景进行分类;然后,对不同的背景光谱利用冠层反射率(FCR)模型计算得到查找表;最后,利用实测数据和查找表中的数据作为参数进行BP神经网络模型训练,从而得到芦苇冠层LAI 。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有很强的非线性拟合能力,能够消除背景对反演结果的影响,有效提高LAI 反演的精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