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光信息技术 光学仪器及技术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光学工程 酮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0.958 秒)
运用三维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谱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手段研究了蛋白与黄酮分子的相互作用,并结合相关性分析的统计学手段分析了蛋白与黄酮分子相互作用方式对黄酮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疏水相互作用是三种蛋白与黄酮分子之间主要的作用力,在牛血清白蛋白与黄酮的结合中有氢键的参与,同时发现在牛血清白蛋白体系中黄酮的稳定性明显增强。通过相关性分析证明蛋白对黄酮稳定性的提高与两者之间的分子间氢键有关,氢键结...
聚氯乙烯制成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常使用环己酮作为部件粘结剂。由于残留的环己酮可释放到医疗器械管道和储存的溶液中,并可能对病人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医疗器械中环己酮的快速检测日显重要。利用自主研制的紫外光电离-离子迁移谱装置对环己酮进行检测,检测限为15 ppb,检测线性动态范围达到三个数量级。分别对三个品牌一次性输液器包装中的气体进行迁移谱测量,获得包装内环己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6...
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三种异黄酮类化合物染料木素、鸡豆黄素A和 3’,4’,7-三羟基异黄酮与不同异构体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计算了异黄酮与蛋白质形成复合物的各种结合参数(猝灭速率常数、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结果表明三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在人血清白蛋白上只有一个结合位点,位于结合位点site Ⅰ, 结合常数在0.17×105~1.20×105 L·mol-1之间。荧光增强光谱结果显示,与蛋白质作用...
采用克莱森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β-二酮化合物1-(4-氨基苯)-4,4,4-三氟丁烷-1,3-二酮(p-NBFA)。以其为第一配体,邻菲咯啉(phen)为第二配体,合成出新型Eu(Ⅲ),Tb(Ⅲ)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Eu(p-NBFA)3phen和Tb(p-NBFA)3phen。红外光谱的分析表明p-NBFA中的氧原子以及phen中的氮原子与稀土离子进行了配位。紫外光谱...
用ICCD瞬态光谱探测系统,检测了乙醇溶剂中丹参酮ⅡA及其与Cu(Ⅱ)形成的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采取密度泛函(DFT)方法优化几何构型,获得了丹参酮ⅡA及丹参酮ⅡA-Cu(Ⅱ) 配合物的稳定几何结构。在此基础上,运用含时密度泛函(TD-DFT)方法,计算了丹参酮ⅡA及丹参酮ⅡA-Cu(Ⅱ)配合物的气相和乙醇溶剂(PCM)中的电子吸收光谱。结果表明,乙醇溶剂效应使丹参酮ⅡA的吸收光谱红移,配...
采用Claisen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β-二酮化合物1-(4-溴苯)-3-苯基丙烷-1,3-二酮(L),并以其为第一配体,邻菲罗啉(Phen)为第二配体,合成出新型稀土Eu(Ⅲ)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对合成的配体及三元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的分析表明:配体L含有β-二酮结构,且烯醇式含量高;配合物中L的氧原子以及Phen中的氮原子与稀土离子进行了配位。紫外光...
用ICCD瞬态光谱探测系统,检测了乙醇溶剂中丹参酮ⅡA及其与Cu(Ⅱ)形成的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采取密度泛函(DFT)方法优化几何构型,获得了丹参酮ⅡA及丹参酮ⅡA-Cu(Ⅱ) 配合物的稳定几何结构。在此基础上,运用含时密度泛函(TD-DFT)方法,计算了丹参酮ⅡA及丹参酮ⅡA-Cu(Ⅱ)配合物的气相和乙醇溶剂(PCM)中的电子吸收光谱。结果表明,乙醇溶剂效应使丹参酮ⅡA的吸收光谱红移,配...
采用Claisen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β-二酮化合物1-(4-溴苯)-3-苯基丙烷-1,3-二酮(L),并以其为第一配体,邻菲罗啉(Phen)为第二配体,合成出新型稀土Eu(Ⅲ)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对合成的配体及三元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的分析表明:配体L含有β-二酮结构,且烯醇式含量高;配合物中L的氧原子以及Phen中的氮原子与稀土离子进行了配位。紫外光...
采用测试条件更接近实际聚合情况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烯烃聚合催化剂β-二酮锆配合物(dbm)2ZrCl2分别与两种不同助催化剂一氯二乙基铝(AlEt2Cl)、甲基铝氧烷(MAO)在室温下的作用情况。结果发现,催化剂金属中心的最大吸收峰与配体向金属的电荷转移(LMCT)是相关的,并且随助催化剂的加入量而不同。无论助催化剂是AlEt2Cl还是MAO,少量的助催化剂即低铝锆比下,催化剂上的一个吸...
利用基于单光子技术的超弱发光测量系统研究了UV-B辐射对大豆愈伤组织异黄酮和超弱发光的影响,UV-B辐射的强度范围为20~80 μW/cm2.结果表明,UV-B辐射使大豆愈伤组织延迟发光初始强度和自发发光强度明显增强,随着诱导处理后时间的延长,延迟发光初始强度和自发发光强度逐渐减小,大豆异黄酮含量逐渐增加,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变化与延迟发光初始发光强度的变化之间呈现负相关.结果表明,UV-B辐射使大豆...
研究了邻羟基苯基荧光酮(o-HPF)荧光光度法测定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反应条件,在pH 7.90的B-R缓冲溶液中,o-HPF与BSA作用形成稳定的结合物,导致体系荧光猝灭,依据其荧光猝灭程度与外加BSA量的关系建立了定量测定BSA的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实验操作简单,干扰少,灵敏度较高,测定BSA线性范围为1.32~18.54 μg·mL-1,回归方程为ΔF=431.51c(...
研究了邻羟基苯基荧光酮(o-HPF)荧光光度法测定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反应条件,在pH 7.90的B-R缓冲溶液中,邻羟基苯基荧光酮(o-HPF)与BSA作用形成稳定的结合物,导致体系荧光猝灭,依据其荧光猝灭程度与外加BSA量的关系而建立定量测定BSA的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由于采用二元体系,实验操作简单,干扰少,灵敏度较高,测定BSA线性范围为0.028~13.65 μg·...
初步研究了金银花、灵芝等10种中草药多糖和黄酮类化合物对DNA的保护作用。利用溴化乙锭(EB)作为荧光探针,测定金银花、灵芝等10种中药多糖和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下DNA与EB混合液的荧光积分强度,并把不同药物与DNA相互作用定义为作用常数D,D值越大,药物与DNA作用越强,反之越差。根据D的大小讨论了多糖及黄酮类化合物的存在下对DNA保护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0种中药均能与DNA相互作用,但作用程...
本文报道对二乙胺基苯甲醛二苯甲酮偶氮宁合成步骤及其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在此基础上顺利完成该化合物的结构确定。并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各主要谱带及归属。
本文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汞与澳代二甲氨基苯基荧光酮(BDMAF)的显色反应。在pH=10.5的缓冲体系中,Hg(Ⅱ)与显色剂形成1:3稳定的紫红色配合物,配合物的λ_(max)=560nm,其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1.16×10~5 L.mol~(-1).cm~(-1).,Hg(Ⅱ)含量在0~3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样品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