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林学 >>> 林业基础学科 >>> 树木生理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树木生理学相关记录218条 . 查询时间(0.839 秒)
【目的】为油茶品种的推广及南北引种提供参考。【方法】以温室培养的‘华硕’油茶苗作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光周期处理(8 h/16 h、10 h/14 h、12 h/12 h、14 h/10 h、16 h/8 h),以自然光照作为对照组(CK)。在花芽分化期、现蕾期、初花期及盛花期对各处理组油茶叶片中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ABA、IAA、GA_(3)及CTK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各处理组油茶的株...
为培育须根发达、生长旺盛的油茶容器壮苗,以‘大别山1号’油茶容器苗为试验材料,运用盆栽控水试验,比较不同控水处理条件下油茶容器苗成活率、生长量及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油茶容器苗基质持水量控制在70%~90%时,油茶容器苗成活率、生长势和抗逆性较好。本研究结论可以为改进油茶育苗技术和提高油茶造林成活率提供参考。
2018年3—4月份,在广西南丹县地理位置毗邻、立地条件相似的区域,以9、17、25、37年生秃杉(Taiwania flousiana)林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林龄的秃杉人工林中分别设置3个样地(20 m×30 m),测定样地林冠郁闭度、林分密度,林木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等;在每个林龄阶段样地外选择3株平均木并伐倒,分别测定树叶、树枝、干皮、干材、根系鲜质量,并按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测定生物...
目的 气候因子影响树木生长发育,对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探究长白山地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该地区天然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于2019年在吉林省汪清县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中对常见针叶树臭冷杉、鱼鳞云杉和红松进行样芯的采集,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建立标准年表,进而分析比较不同树种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  该地区树木标准年...
土壤磷含量是影响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森林生产力的重要因子,然而,对于树种分布区内土壤磷可利用性的环境影响机制还知之甚少。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管理学科组基于我国亚热带马尾松人工林32个研究点113个研究样地气候因子、氮沉降率、林分属性、凋落物性状和关键土壤性质的调查与测定,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树种分布内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磷可利用性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格局...
风铃木是世界著名的木本花卉,盛花期繁花满树、色彩绚丽,具有极高观赏价值,于春节前后开花,先花后叶,枝条疏朗,花量丰富,花色艳丽,非常壮观。在我国华南地区和西南热带地区的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均有种植,是十分优良的园林景观树种,开发利用前景广阔。风铃木类植物不仅可以作为观赏类植物,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风铃木提取物或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菌、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功效。但是,国内对风铃木类...
桉树是我国最重要的速生用材林树种之一,快速的生长性能、较高的木材产量和强大的经济价值,使其在中国的种植面积已扩大到560多万公顷。然而,大面积种植桉树对区域水文循环及地下水资源安全的影响一直是公众和业界广泛争论的问题。因此,急需严格的科学方法来定量研究桉树的蒸腾耗水特征。2022年来,由于桉树单一品种的不稳定性和抗病虫害能力弱的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开始了桉树品种的多样化和高抗性品种的普及。但是桉树品...
2022年8月,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红树林保育和利用团队科研人员组成的第三次新疆科考“卡拉麦里等国家公园潜力区植物多样性”专题科考分队,深入新疆卡拉麦里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开展相关工作,此次科考旨在完成对该地区野生维管束植物状况的初步考察,并建立1-2个潜力区的野生维管束植物物种数据库。
南美油藤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是适生于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的新型木本油料植物。南美油藤种子含油量为35.0%~60.0%,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极高(90%以上),是世界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植物之一。其中α-亚麻酸高达35.2~50.8%,亚油酸含量高达33.4~41.0%,二者比例约为1∶0.75,最接近人体的吸收比例,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之一。
檀香(Sandalwood)是一种集药用、香精香料、宗教用品和精细工艺品于一体的重要珍贵用材树种,其主要经济价值在于具芳香气味的心材和从心材中提取的檀香精油。我国无檀香资源的天然分布,大陆最早于1962年从印尼引种檀香,经过数十年驯化栽培研究,檀香已在我国南方地区实现了规模化种植,而且早期生长表现良好,并陆续开始形成具芳香气味的心材。调查发现,檀香要6年以上才陆续形成心材,且心材比例较低,精油含量...
生长优势被用于描述树木生长相对于其大小的相对贡献,生长效能被用于评估树木和林分的资源利用情况。为了对杉木这一重要速生用材树种进行更有效的培育管理,挖掘其生长优势和林分生长效能在间伐处理下的变化规律,阐明不同初植密度杉木人工林对间伐的响应机制,对于科学经营管理杉木人工林,精准提升其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依托江西杉木密度间伐林20余年长期固定样地,基于混合模型解析杉木生长优势和生长效能对间伐的响...
张齐兵,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8年获兰州大学学士学位,2000年获加拿大University of Victoria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生态学会理事、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分会委员。担任Tree-Ring Research和Dendrochronologia的Associate Editor。在Nature Communications、Geophysical ...
杉木是我国最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解析杉木生长的影响机制,对于科学管理经营杉木人工林,精准提升杉木人工林产量及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依托福建、广西、江西、四川四个地区的杉木密度试验林30余年长期固定样地,基于机器学习方法解析杉木年胸径生长影响机制取得了新进展。
红木(Rosewood)是我国高端、名贵家具用材,红木可分为5属8类29种,其中黄檀属(Dalbergia)包含3类15种,具体为香枝木类(Scented rosewood)1种、黑酸枝木类(Black rosewood)7种、红酸枝木类(Siam rosewood)7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红木的消费需求急剧增加,但市场上主要通过人工判别不同品种,科学依据不足。构建黄檀属类红木树种的系统发...
杨树是世界温带地区重要的林木树种,适应性强,地理分布广,由于其生长速度快、木材质量好、抗病能力强,已成为我国主要造林树种,在木材生产、森林建设、园林绿化和生态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迄今为止,我国林业生产中使用和推广杨树品种主要通过人工杂交培育而成。与亲本相比,杨树杂交种具有更强的繁殖力、生长势、适应性、抗逆性等功能性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叶际作为植物地上部分和空气之间的界面,拥有超过1026...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