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宗教学 >>> 古代宗教 >>> 外国古代宗教 >>>
搜索结果: 1-13 共查到知识库 外国古代宗教相关记录13条 . 查询时间(0.626 秒)
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度进行有效的司法管理,殖民当局决定组织东方学家和婆罗门梵学家收集和翻译梵文法律典籍,编纂一部所谓的印度教法典。1772—1864年,经过孟加拉首任总督沃伦·黑斯廷斯、东方学家纳撒尼尔·哈尔海德、威廉·琼斯和亨利·科尔布鲁克等人的长期努力,英国殖民当局最终编纂出他们想象中的“文本化的”“权威的”、但同时也是“盎格鲁化”的印度教...
本文试图借助德国学者阿莱达·阿斯曼和扬·阿斯曼的文化记忆理论,分析雅斯贝斯轴心时代理论的局限性并阐述它迄今具有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介绍了雅斯贝斯提出轴心时代理论的时代背景和这一理论蕴含的历史内涵和哲学维度,然后以古代埃及作为参照探讨了轴心时代理论对历史和文明研究的指导作用,强调了雅斯贝斯洞见历史走向和评判文明进程的敏锐性和前瞻性。
非洲传统宗教 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信仰、崇拜、道德和世 界观四方面。就非洲整体而言,传 统宗教信仰 的主要对象是上帝、神、 精灵和祖先;崇拜涉及生活的各 个方面,通过献祭、供 品、祷 告、乞 灵、赞美和舞蹈来完成 ;在非洲传统宗教 中,对上帝和神灵 的信仰暗含 了某种行为 ,这种行为尊重上帝 已建立 的秩序,并受到神和祖先的监 视 ,在此基础上形成其社会道德规 范。在 非洲传统社会里,和平不是与 混乱...
横亘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的宗教在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200年间得到了创造性的蓬勃发展,这一时期的思想、艺术、实践得以集中共享。由于历史原因,存在于西方文化长廊末端的基督教与东方佛教之间的联系在大约5-15世纪间开始大量减少,15世纪以后,这种关系进入了重建期。基督教和佛教这两种彼此“分离”的宗教看起来十分不同。尽管每种宗教都有其自身的历史,但就其本质而言,诸宗教之间则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关联。信仰间的...
For the Javanese, it is the obligation of man to maintain the harmony of reality. This is expressed in the ancient high Javanese language as the virtue of mamayu hayuning bawono or “preserving the b...
Thus the universe and its contents were created in order to make known the Creator, and to make known the good is to praise it; the means of making it known is to reflect it or shadow it; and a symb...
在本论文中,我想就作为唐五代禅籍的《祖堂集》的最新研究状况,以及将有关作为宋代禅籍的《宗门统要集》的研究,与其善本卷子的问题挂钩,予以简要论述。
摩尼教性观念源流考     摩尼教       2007/12/25
与古代各大宗教相仿,摩尼教也有自己的创世神话和神话人物,尽管表面上看来多很玄虚,甚至荒唐可笑,但是往往隐含了该教的义理和神学观念。在摩尼教神学中,有关性别、性行为、异性关系、生育后代等方面的描绘,尤其显得与众不同。它有时出语谨慎,小心翼翼地避免任何令人联想起性行为的字眼,乃至达到违反人类天然规律的地步;有时则特别详细地描绘异性关系,不厌其烦,甚至津津乐道于乱伦之交。如此等等,令人难以对其深层含义一...
摩尼教的文献中充满了宗教象征符号,“船”便是其中之一。林德曾如此概括见于科普特文文献中的船名道:“在涉及宇宙观的范围内,提到了好多种舟船:白日之舟(Ship of the Day)和黑夜之舟(Ship of the Night)、活火之舟(Ship of the Living Fire)与活水之舟(Ship of the Living Water)、初人之舟(Ship of Prime Man)、...
摩尼教Hylè、Āz、贪魔考     黑疠  阿缁  贪魔       2007/12/24
贪魔是摩尼教中暗界的最高魔首,通常被说成阴性,称“诸魔之母”。在语种众多的摩尼教文献中,见于西方的科普特语文献称它为黑疠,见于西亚、中亚等地的伊朗诸语和突厥语文献称之为阿缁,见于中国境内的汉语文献称其为贪魔。三名所指者大体相同,即以贪婪为特色的万恶之源;但其文化来源相异,分别源于希腊古典文化、伊朗琐罗亚斯德教和印度佛教。该现象表明,摩尼教在布教时特别善于借鉴当地的文化,为己所用。
摩尼教“五妙身”考     摩尼教  五妙身         2007/12/24
“五妙身”是摩尼教的一组重要神祇,它们被喻为大明尊的“五体”或者明界的五个“领域”,实际上表达了五种心智行为,强调了摩尼教极度重视的智慧、觉悟。“五妙身”首项的汉文译名作“相”,很可能是借鉴了佛经的“(实)相”,即“(真正的)智慧”。这是东方摩尼教颇受佛教影响的又一例。
摩尼教“树”符号在东方的演变     摩尼教    符号       2007/12/24
“树”是摩尼教的一个重要象征符号,既见于西方非汉语文献中,也见于东方的汉文文献中。“树”符号反映了大致相同的摩尼教教义和思想,但是,随着摩尼教的向东传播,“树”符号的表达方式及其内涵,都发生了某些变化。这即是摩尼教演变的一种体现。
摩尼教“平等王”与“轮回”考     轮回  摩尼教       2007/12/24
汉文摩尼教典籍中的“平等王”并非如某些学者所言,相当于中国佛教中的“阎罗王”,而应是该教的主神之一“夷数”,其原型来自基督教的“耶稣”。此外,东方摩尼教的“轮回”观也颇异于佛教:它以人间为“地狱”,视再世为人为最痛苦的“轮回”。因此,人们在热衷于探讨东方摩尼教深受佛教“影响”的同时,切毋忽视了它“多取形式,保留内涵”的特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