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传染病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国际动态 传染病学相关记录806条 . 查询时间(1.619 秒)
为促进我国与周边“一带一路”国家在鼠疫动物监测和人间鼠疫防控技术方面的交流,推动各国间鼠疫联防联控机制的建立, 2021年11月22日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承办的“中俄蒙哈鼠疫防控技术工作研讨会”以线上会议的形式成功举办。
2021年12月14日,医学院程功教授团队在Cell Reports杂志发表题目为A human blood-derived microRNA facilitates flavivirus infection in fed mosquitoes《一种人血来源的miRNA辅助黄病毒感染媒介蚊虫》的学术论文(DOI: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21.11009...
2021年10月21日,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以下简称艾防中心)举办了中国-东南亚国家艾滋病防治南南合作技术交流线上视频会议。来自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越南5个国家艾滋病防治领域代表,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亚太地区及驻华办公室,浙江、云南等省份疾控中心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2021年8月28日,《柳叶刀》发表了一项研究,显示绝大多数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发病1年后仍至少存在一项上述异常症状。其中,女性疲劳或肌肉无力的比例是男性的1.43倍,焦虑或抑郁的比例是男性的2倍。
免疫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能够形成对先前所遇到威胁的记忆,从而增强对后续挑战的反应能力。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先天性免疫系统内的组成部分也可能受到炎症或者感染的影响,这一现象被称为“训练免疫”[1]。但是母体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感染经历如何影响后代免疫系统的目前尚不清楚。为了揭开这一问题的答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Yasmine Bel...
在艾滋病防控中,暴露前预防(PrEP)的提出和应用是一项里程碑。研究证明,在有艾滋病毒(HIV)暴露风险但尚未受到感染的人群中,每天一次的单药PrEP方案可以有效预防99%的性方式获得感染。然而,每天一次的用药方案并不容易坚持,而一旦错过用药,PrEP的保护效力就会减弱。
2021年9月1日晚,应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邀请,高福主任参加了“新冠肺炎疫情下对疟疾的重新思考”线上国际研讨会,并作为发言嘉宾参与“疟疾消除的区域进展”环节的专家讨论。本次研讨会通过视频网站进行全球直播。
2021年6月,Biosafety and Health期刊再传喜讯,期刊又被另一重要数据库Scopus数据库正式收录,CiteScore Tracker实时追踪值为3.8,在Infectious Diseases(传染病)领域排名位于前50%。期刊也也成为COPE(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会员。至此,Biosafety and Health期刊已先后被国内外知名数据库DOAJ (Dictionary...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在线发表一篇流行病学研究论文称,从2020年6月开始欧洲旅行的恢复,可能促成了新冠病毒(SARS-CoV-2)的一个新变异体在夏季快速传播。该研究指出,这个被认为出现在西班牙的新变异20E(EU1)新冠病毒,被夏季旅行者数百次引入欧洲各国。尽管该变异并未显示出传播性增加,但这些发现表明旅行如何促进变异频率,并强调了恢复旅行时基因组监测和防控策略的重要性。
美国芝加哥大学普利兹克分子工程学院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全新的、有潜力的新冠肺炎疗法:纳米颗粒可以在体内捕获新冠病毒,然后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摧毁它。这些纳米陷阱能通过模仿病毒感染的目标细胞来吸引病毒。当病毒与纳米陷阱结合时,陷阱就会将病毒与其他细胞隔离,并将其作为免疫系统破坏的目标。理论上,这些纳米陷阱也可以用于病毒的变种,从而产生一种抑制病毒发展的新方法。尽管这种疗法仍处于早期测试阶段,但研究人员设想...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27日发布已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群体戴口罩的最新指导方案,称这些群体可以在无需戴口罩的情况下进行更多室内室外活动。根据指导方案,已完成疫苗接种的群体在户外聚会或户外活动时无需戴口罩,除某些人群拥挤的场所外;与其他已完成疫苗接种的群体或与来自另一户家庭未接种疫苗的群体在室内小规模聚会时,无需戴口罩或保持6英尺(约1.8米)社交距离;在美国境内出行时,出行前后无需进行新冠病毒检测,出...
英国牛津大学23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感染新冠病毒对怀孕女性和新生儿健康的影响比疫情初期预计的要大。牛津大学学者领衔的这项研究基于对全球18个国家超过2100名怀孕女性的调查。研究团队对比分析了感染和没感染新冠病毒的怀孕女性的健康状况。相关研究结果已刊登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小儿科》上。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项健康研究论文,通过分析新冠肺炎(COVID-19)的长期影响指出,新冠肺炎刚发病时病情较重与长期并发症的风险上升以及医疗保健资源的使用增加有关。这项研究详细描述了美国逾8.7万人从新冠肺炎急性期恢复后长达6个月的症状,或有助于护理策略的开发和卫生系统的规划。
Researchers at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have taken a key step toward new drugs and vaccines for combating COVID-19 with a detailed biophysical study of one protein's interactions with the SARS-CoV-2 ge...
发表在《流体物理学》上的最新研究称,日本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新冠病毒颗粒上带电的蛋白质发现,三角形刺突形状对病毒的大范围传播有重要影响。“当人们设想单个新冠病毒颗粒的样子时,通常会想到一个球体,它的表面分布着许多尖刺或更小的球体。这是病毒最初的建模方式。”参与该项研究的乔拉西亚博士说,“但这个模型只是一个粗略的草图,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对病毒的模样有了更多的了解。”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