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作物学 园艺学 土壤学 植物保护学 农药学 林学 畜牧学 兽医学 水产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农学 N2O相关记录19条 . 查询时间(0.034 秒)
【高端论坛】第53期:From Acidity to Equilibrium: Harnessing Liming to Curtail N2O Emissions and Fortify Soil Health。
中国南方亚热带森林土壤中长期高的大气氮沉降导致其成为气态氮(一氧化氮(NO)和氧化亚氮(N2O))释放的热点区域。土壤湿度是NON2O释放速率的主要控制因子,尤其在具有季风气候,干湿交替频繁的亚热带森林。然而,土壤湿度对中国亚热带森林土壤NO周转和N2O释放的具体调控作用及其过程机理,目前知之甚少。
中国南方亚热带森林土壤中长期高的大气氮沉降导致其成为气态氮(一氧化氮(NO)和氧化亚氮(N2O))释放的热点区域。土壤湿度是NON2O释放速率的主要控制因子,尤其在具有季风气候,干湿交替频繁的亚热带森林。然而,土壤湿度对中国亚热带森林土壤NO周转和N2O释放的具体调控作用及其过程机理,目前知之甚少。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植物营养创新团队应用作物-土壤模型评估了长期气候变异下多样性玉米轮作体系对作物产量和土壤 N2O 排放的影响,提出气候变异下N2O减排的最佳玉米轮作模式。该研究为指导建立多样性玉米轮作管理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整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耕作与生态创新团队通过田间试验,揭示了现代小麦品种高产低氧化亚氮(N2O)排放特征及其生物学机制,这是继该团队揭示现代水稻品种高产低甲烷排放之后的又一新发现,相关研究发表在《农业,生态系统与环境(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上。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耕作与生态创新团队通过田间试验,揭示了现代小麦品种高产低氧化亚氮(N2O)排放特征及其生物学机制,这是继该团队揭示现代水稻品种高产低甲烷排放之后的又一新发现,相关研究发表在《农业,生态系统与环境(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上。
中国科学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农业环境生态学科组李志国副研究员、陈鹏助理研究员和刘毅研究员,以武汉市郊区的农田土壤为材料,采用六种肥料处理(含钾和两种氮源)进行了盆栽试验。采用静态气相色谱法和高通量测序法,研究了K与不同形态氮的交互作用对N2O通量和硝化反硝化微生物群落丰度的影响。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温晓霞教授团队在保护性耕作引起的氮功能微生物群落变化调节农田土壤N2O排放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affects in situ N2O emissions and nitrogen cycling gene abundances following nitrogen fer...
N2O是产生温室效应的重要温室气体,热带森林土壤是全球土壤N2O的重要排放源,但因N2O生产的地下关键过程并不清楚,致使对全球热带土壤的N2O估算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此外,因实验室培养条件与野外原位的条件差异较大,使得实验室培养不能完全反应野外真实的土壤N2O生产的微生物过程,这给评估森林土壤N2O排放和区域性模型模拟带来了不确定性。为量化热带森林土壤N2O生产的各微生物过程(自养硝化、异养硝化...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曾凡江研究员团队,在南疆昆仑山北坡高山草地设置不同放牧强度处理,利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法监测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N2O排放,应用定量PCR等生物学手段测定土壤氮转化微生物(硝化菌和反硝化菌)丰度和活性对不同放牧强度和采样时期的响应。在多个时间尺度上,首次揭示高山草地N2O排放特征与硝化和反硝化相关功能基因丰度和活性的关系。
茶(Camellia sinensis)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广泛种植,其种植面积为293万公顷(占世界茶种植总面积的61%),产量为260万吨(占全球茶叶总产量的百分比的45%)。但是,自然生态系统向人工林的转化会引发各种问题,例如当地水文学的改变,土壤侵蚀加速,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以及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es,GHGs)排放的增加。其中,N2O是一种相对稳定且在大气中半...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姚槐应团队以我国浙江杭州西湖龙井种植区选取的经过长期施肥的茶园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生物炭添加,探究其对茶园土壤的理化性质、N2O排放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通过对比处理和添加1%(质量比)的两种生物炭[豆科类生物质炭(legume biochar,LB)和非豆类生物质炭(Non-legume biochar,NLB)]的微宇宙培养试验,研究人员探究生物炭对茶园土...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姚槐应团队以中国著名产茶区杭州西湖龙井种植区选取经过长期施肥的茶园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生物炭添加来探究其对于茶园土壤的理化性质、N2O排放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通过对比对照处理和添加1%(质量比)的两种生物炭(豆科类生物质炭(legume biochar,LB)和非豆类生物质炭(Non-legume biochar,NLB))的微宇宙培养试验,系统研究了生物炭对茶园...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高霄鹏团队针对干旱区滴灌棉田设置不同氮肥处理,利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法监测不同处理下土壤在冻融期的N2O排放,同时利用自主设计的采样装置连续测定土壤剖面不同深度的N2O浓度,应用定量PCR等生物学手段测定土壤氮转化微生物(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对不同处理和采样时期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滴灌棉田土壤冻融期的N2O排放占全年排放的近40%,主要以反硝化作用下的新产生机制为...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受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干旱区绿洲农田土壤CO2/N2O排放强度远高于同区域的其他自然生态系统,定量揭示绿洲农田土壤CO2/N2O排放特征与减排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