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液相关记录770条 . 查询时间(0.428 秒)
钠离子电池因资源丰富、安全性高在新型储能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磷酸盐基钠离子电池是适用于储能应用的高稳定性、高安全性钠离子电池优选技术。其中三氟磷酸钒钠(Na3V2(PO4)2F3,NVPF3)具有高的理论比能量(~507 Wh kg-1,与磷酸铁锂相当),是实现高比能钠离子电池的优选正极材料之一,但NVPF3基钠离子电池循环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其实用化。醚类电解液因其低熔点和高电导性等优势成为钠离子电池...
高粘性渗出液阻碍伤口愈合,易致伤口恶化、感染及持续炎症刺激,是临床伤口治疗面临的挑战。理想的伤口敷料应按需、及时去除过量渗出液。然而,粘性生物流体的高粘度和弱流动性等固有特性阻碍了有效输运。临床实践中,必须频繁采用外部物理方法去除粘性生物流体,但产生了继发性创伤和持续的疼痛刺激。因此,亟需开发具有高效导出粘性生物流体能力的新一代医用敷料。
2024年4月1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和鲁文静副研究员团队在溴基液流电池电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通过在电极表面基于可逆的固态溴络合效应,同步提高了电极的固溴能力和催化活性,降低了溴基液流电池的自放电率,提高了电池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
2024年4月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能源研究部生物能源化学品研究组(DNL0603组)王峰研究员、贾秀全副研究员团队与斯坦福大学Richard N. Zare院士团队合作,在微液滴化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实现了雾化过程中水-油微界面“接触起电”产氢反应的活性调控。
高粘性渗出液严重阻碍伤口愈合,极易导致伤口恶化、感染以及持续炎症刺激,是临床伤口治疗的巨大挑战。理想的伤口敷料应该按需、及时地去除这些过量渗出液。然而,粘性生物流体的高粘度和弱流动性等固有特性强烈地阻碍了它的有效输运。在临床实践中,必须频繁采用外部物理方法,如生理盐水冲洗、物理擦除和负压治疗等方法去除粘性生物流体,不可避免的产生了继发性创伤和持续的疼痛刺激。因此,开发具有高效导出粘性生物流体能力的...
2024年4月2日,《中国科学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以下简称金属所)获悉,该所研究员李瑛和唐奡带领团队在新型低成本铁基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分别发表于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和Small。
2024年4月3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高玉瑞、香港城市大学讲席教授曾晓成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席教授Joseph S. Francisco等提出了微液滴调控方法,发现了微观尺度下宏观液滴接触角的吉布斯方程失去了适用性。相关研究成果以Topological wetting states of microdroplets on closed-loop-structured surface...
微藻和活性污泥(MAS)体系,构建简单且能够去除污水中的氮、磷和COD等污染物。在污水处理中,水力停留时间(HRT)直接影响污水处理性能、处理成本、微生物群落构建等。迄今为止,鲜有关于HRT在MAS体系资源化处理实际污水中的作用的研究。
在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中,以全钒液流电池为代表的液流电池储能技术本质安全、可灵活部署,成为长时储能技术的首选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然而,受制于钒资源释放量,现阶段全钒液流电池产业化发展面临成本高这一问题。因此,研发低成本液流电池新体系新技术,是解决现阶段液流电池产业化发展瓶颈的途径。
2024年3月2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能源研究部生物能源化学品研究组(DNL0603组)王峰研究员、贾秀全副研究员团队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包锐教授团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质谱与快速检测研究中心(102组群)李海洋研究员团队合作,在微液滴化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在海洋中,微液滴对火成惰性碳的电化学降解与沉降作用。
2024年3月2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能源研究部生物能源化学品研究组研究员王峰、副研究员贾秀全团队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包锐团队、大连化物所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质谱与快速检测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海洋团队合作,在微液滴化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在海洋中,微液滴对火成惰性碳的电化学降解与沉降作用。
2024年3月15日,胜利石油工程公司井下作业公司应用干粉在线混配技术,在页岩油压裂井樊深斜101井的压裂储层改造中取得成功。这是该技术第4次在胜利油区进行试验应用,对页岩油高效低成本压裂开发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双碳战略下我国的能源结构转型与国家能源安全,离不开清洁能源的规模化利用。2023年我国发电端新增装机量中,以风电、光伏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占比首次突破50%。因此,风光配储已经被提升到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在诸多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中,以全钒液流电池为代表的液流电池储能技术,本质安全、可灵活部署,因此成为了长时储能技术中的首选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然而,受制于钒资源释放量的限制,现阶段全钒液流电池产业化...
2024年3月18日,工程建设有限公司(CPECC)西南分公司自主设计的全球单列胺液循环量最大装置、全球最高的脱碳再生系统单体塔器——脱碳双塔一次性完成吊装。至此,泰国第七天然气处理厂项目7台核心塔器安装圆满收官。
双碳战略下我国的能源结构转型与国家能源安全,离不开清洁能源的规模化利用。2023年我国发电端新增装机量中,以风电、光伏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占比首次突破50%。因此,风光配储已经被提升到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在诸多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中,以全钒液流电池为代表的液流电池储能技术,本质安全、可灵活部署,因此成为了长时储能技术中的首选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然而,受制于钒资源释放量的限制,现阶段全钒液流电池产业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