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史前相关记录97条 . 查询时间(0.031 秒)
2023年5月7日至5月10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肃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甘肃省文物局和中共临夏州委、临夏州人民政府在临夏市成功举办了“文明汇聚·光耀河州——史前文化临夏论坛”。全书由此次论坛成果总结、主旨发言、论文集三部分组成,共计收录与会专家、领导讲话及致辞和专家学者学术论文等45篇39万余字,收录论坛与会人员合影、会议现场照片、论文插图等420余张,涉及临夏地质遗迹的考...
本书运用无人机拍摄和史前聚落遗址三维重建、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信息技术,结合田野考古调查、发掘等资料,探讨江汉平原史前聚落遗址的微地貌特征及其形成过程,提出该区域史前先民认识与改造自然环境的方式和人地关系模式。认为史前人类为了能够在江汉平原繁衍生息,必须掌握当地气候、水源、环境等多项特征,审慎地选择合适的居住与耕种地域,合理整治、管理和调配水利资源,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才能丰衣足食,产生复杂...
海岱地区史前考古在中国史前考古尤其是早期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海岱地区史前文明是早期中国文明的重要基础之一(高广仁等,1984);在中国史前考古年代框架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因为以大汶口和野店等大汶口文化、尹家城和西吴寺等龙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的整理和出版为契机,经得起反复检验的、海岱地区史前考古年代框架基本建立(栾丰实,1997),并成为相关区域考古学年代框架研究的重要参照系;比较...
本书对豫鲁苏皖地区考古学文化遗存的性质、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阶段性和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文化初始、文化形成、文化发展、文化对峙和文化稳定五个发展阶段的观点。首次对该地区居民的生业方式进行了研究观察其社会进程,搜集了农业、饲养业、饮食、建筑业、陶器制作业、埋葬习俗和祭祀等方面资料,以探讨史前夏商时期的社会进程。
本书精选了栾丰实教授在聚落考古方面的13篇研究成果,涵盖了聚落考古的概念解读、方法介绍及国内多个史前遗址开展的聚落考古研究实例。这些研究从问题思考、聚落形态、聚落结构、墓葬、生产、人口等方面展开,对史前时代社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一提到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人们的脑海中往往会出现连绵不绝的雪岭、荒原、沙漠这样的自然景观。难以想象的是,早在史前时代,人类不仅已经踏上了这片高原,而且开始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与交往,开拓出最早的高原通道。
本书梳理了史前农田管理研究现状及意义,系统阐释了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及原理,并借助案例研究尝试揭示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农田管理策略,为探讨早期农田管理技术的发展、区域特点以及与社会复杂化过程的关系提供新的视角。
南华山系六盘山西北余脉,位于宁夏海原县城南4000米。1985~198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南华山北麓的菜园村新石器遗址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对南华山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有了初步了解。2020年4~7月,为了全面了解南华山地区史前遗存分布状况及文化面貌,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南华山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考古调查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次调查发现旧石器地点27处,新石器遗址89处,...
下靳村位于临汾市西南约10公里处,属于临汾市尧都区尧庙镇。东南距陶寺遗址约25公里,1998年发掘于此的下靳墓地是继襄汾陶寺之后临汾盆地又一次经科学发掘的大型史前墓地。共发掘墓葬533座。该墓地属于新石器时代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此次发掘的墓葬多为中小型墓葬,对之前陶寺墓地主要有大型墓葬的情况有所补充,完善了当时的社会结构。本书详细公布了这次发掘的墓葬情况,并进行了人骨、玉石器等科技考古分析,本书即...
本书选取了作者对中国史前尤其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技术与贸易、农业起源与区域经济以及区域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对石器、玉器和陶器的研究,致力于观察器物背后的手工业技术与贸易,以及可能存在的流通现象。本书主体内容分析了中国史前居民的生业经济结构,不仅有综述,也有对中国华南和西南地区、中国沿海、中国北方地区的分述;在此基础上关注中国新石器时代不同区域经济的特征及其与文化的联系,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本书从考古出土材料出发,以考古学的视野重建湖南的史前时代,阐述了湖南史前社会发展进程,论证了史前湖南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当前,我们生活在一个面临重大气候挑战的时代,研究过去快速气候事件与人类社会响应的关系,可以为应对未来人类生存场景和增强适应能力提供参考视角。4.2ka事件(4.3-3.9 ka BP)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寒冷事件,既是全新世-梅加拉亚期(Meghalayan)开始的标志事件,也与欧亚大陆从两河流域、到印度河流域诸多古代文明崩溃的时间一致,是研究环境变化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关键时期。
本书分考古学文化研究、古代社会的复原研究和考古学方法理论的思考三部分。本书内容的编排,一方面反映了新石器考古学术史的变迁,另一方面也可以观察到赵辉教授扎实的学术之路。
大熊猫是现在中国特有的物种,其外形和性格憨态可掬,为世界人民所喜爱,大熊猫也成为动物保护的旗舰物种。另一方面,大熊猫是少数以竹子为主食的动物,而竹子一般而言是一种非常难以消化的实物,大熊猫因此有着很多独特的适应,也吸引了各国科学家的关注。大熊猫目前只有一属一种,但是实际上在晚中新世时期,大熊猫曾经有多个物种存在,其分布范围也远远比现代更广,甚至可以到达欧洲地区。
石器作为人类最初制造的工具之一,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出现,并且在人类社会早期历史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占有支配性地位和作用。因此,石器手工业是最古老的手工业之一。加之石器易于保存,石器和石器手工业研究成为人类早期历史和文化考古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并且长盛不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