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植物病毒学 >>>
搜索结果: 1-9 共查到植物病毒学 赤霉病相关记录9条 . 查询时间(0.172 秒)
2024年4月10日,国际学术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小麦团队在抗赤霉病毒素积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Detoxifying bacterial genes for deoxynivalenol epimerization confer durable resistance to Fusarium head blight in wheat)。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毒病害监测与防控创新团队构建了首个真菌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系统,通过靶向赤霉菌致病或毒素合成相关基因获得弱毒菌株,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提供了一种新策略、新技术和新资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上。
为进一步推广“小麦镰刀菌毒素污染风险形成机制及其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重大成果,并在我国主要麦区优化、深化相关技术,有效控制我国小麦镰刀菌毒素污染风险,2021年12月25-26日,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联合在南京组织召开了小麦赤霉病及其毒素控制技术应用推广交流会。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迅速组织小麦赤霉病防控的部署,发挥科技示范引领作用,4月12日上午,由安徽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和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皖北研究院、太和县农业农村局和安徽省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承办的“安徽省小麦赤霉病防控新技术现场培训会”在太和县召开。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刘万程出席培训会并讲话。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副处长程世根,太和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海治国等出席会议。培...
2018年5月19日,由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办公室主办,江苏省农科院、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承办的“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控协同创新联盟现场观摩交流会”在江苏泰兴召开。中国农科院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协同创新处刘振虎处长、联盟办公室张海东副研究员、江苏省农科院副院长黄俊、中国农科院植保研究所周益林研究员、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刘建军研究员、亿滋国际育种研发总监杨竹平教授,以及来自中国农科院及长江中下游麦区、...
为探索小麦根腐病和小麦赤霉病可持续控制的有效生防途径,以小麦根腐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作为供试真菌,评价了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及其毒素的抑菌活性,并对高毒力菌株抗逆性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供试的28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发酵液和毒素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高毒力共生菌菌株SY5发酵液和毒素对小麦根腐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56.05%和67.41%,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2.41%和83.32%;菌株...
为探索小麦根腐病和小麦赤霉病可持续控制的有效生防途径,以小麦根腐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作为供试真菌,评价了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及其毒素的抑菌活性,并对高毒力菌株抗逆性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供试的28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发酵液和毒素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高毒力共生菌菌株SY5发酵液和毒素对小麦根腐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56.05%和67.41%,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2.41%和83.32%;菌株...
为探索小麦根腐病和小麦赤霉病可持续控制的有效生防途径,以小麦根腐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作为供试真菌,评价了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及其毒素的抑菌活性,并对高毒力菌株抗逆性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供试的28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发酵液和毒素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高毒力共生菌菌株SY5发酵液和毒素对小麦根腐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56.05%和67.41%,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2.41%和83.32%;菌株...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尤其是多菌灵常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其病原菌的无性态为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有性态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Schew.)Retch)。1992年首次在浙江海宁检测到田间抗多菌灵的G. zeae菌株,随后在上海、江苏和湖北进行了系统性抗药性监测。1992~2002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浙江、上海和江苏省高剂量的选择压导致抗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