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 环境物理学 环境化学 环境生物学 环境气象学 环境地学 环境生态学 环境毒理学 自然环境保护学 环境管理学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低碳相关记录30条 . 查询时间(0.223 秒)
通过近10年的试点实践及近3年的集中攻坚,全国碳市场已初步形成了要素完整的全流程制度框架,各责任主体分工进一步明确,支撑平台安全高效运转,碳排放数据质量大幅提高,碳价格发现机制初步形成,碳减排激励约束机制初显,全社会低碳意识大幅增强,共同推动低成本减排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全国碳市场在当前阶段仍存在覆盖行业类型单一、交易产品种类单一、配额发放滞后、市场流动性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结合“双碳”战略目标...
2023年,中国石化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胜利油田、九江石化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实施高质量发展行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2023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浙江湖州举办。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农工党北京市委主委、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受邀参加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2023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发表了题为《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发展与实践——以湖州为样本》的主旨演讲。
在中国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2023绿色低碳创新大会8月15日至16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念诞生地浙江湖州举行,大会核心内容纳入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构建国际开放合作生态,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与合作,由生态环境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与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主办的“亚洲低碳技术和创新大会暨第三届全国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大会”于2023年5月26~28日在广东珠海召开。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春红主持了开幕式,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一级巡视员朱广庆、联合国环...
近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3年科学技术年会成功召开,会上,专家学者们围绕建设美丽中国的部署、碳达峰碳中和的意义、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议题,共话科技创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我区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管理,建立健全数据质量管理长效工作机制,2023年2月16日至17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与国际合作处、自治区生态环境低碳发展中心先后赴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进行了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工作调研。调研组一行围绕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程序、核查复查工作模式、技术支撑机构情况、企业月报和信息化存证情况、日常监管和审...
“十三五”期间,持续深入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现了全国PM2.5年均浓度在2020年首次达标,并在2021年进一步降至30微克/立方米。然而,近地面臭氧污染却呈现加重趋势,臭氧超标区域和超标频次均令人关注。
记者15日从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获悉,在“全国低碳日”到来之际,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以及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合作发起创立的“碳普惠合作网络”正式成立。
2022年4月17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协同发展研讨会”在线上举行。此次研讨会得到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碳中和中心、清华-力拓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以及北科大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本次研讨会共分为“钢铁工业低碳协同转型展望”和“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协同路径”两部分环节,邀请了国内钢铁工业及相关领域的8位专家学者参会交流。
“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约束下的碳排放管理和碳汇效益评估已经成为我国环境管理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工作之一。低碳必然会深刻地影响到全球和我国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技术进步、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只有了解其背后的科学问题、基本理念、计量方法甚至技术细节,才能使我们在这一轮低碳发展浪潮中自我迭代升级。然而,应对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减排增汇是二十世纪后期才诞生的新学科,体系庞大、内容复杂,了解和掌握相关...
低碳+大数据”如何打造智慧城市,实现“蓝天工程”?城市居民未来如何畅享绿色能源和智慧照明系统?光伏建筑一体化如何营造温馨低碳生活?2018(首届)中国国际低碳科技博览会分论坛举行,全球低碳领域专家共话“低碳技术、低碳行为、低碳城市”,思维与智慧的碰撞,为绿色未来生活献智献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副巡视员周宏春,国家能源智能电网研发中心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大数据工程应用中心副主任、电气工程系...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背景下,低碳生态城市已经成为未来城市发展转型的必然趋势.为了指导实现城市有序健康的发展,初步提出了一种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效应评估模型.在基于"压力-状态-响应"综合评估模型、系统动力学模拟模型和调控潜力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现状水平和未来演变趋势相结合的认知框架,综合考虑当地自然资源安全,定量表达社会活动、低碳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低碳生态城市考虑成一个包含众多相互耦合的组元的非线性复杂系统,建立起一个评价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的最大信息熵(MIE)模型,计算了ξ参量及系统演化动力学方程,其中,ξ参量是低碳生态城市系统组元间相互耦合形成的结构模式,表征系统发展水平的高低.同时,对2007—2011年间天津市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7—2011年天津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逐渐提高,而以ξ值来度量的环比增长...
2014年3月22日,第四届中国低碳发展论坛暨《中国低碳发展报告(2014)》发布会在清华大学召开。与会学者认为,我国的低碳发展孕育着重要变革,在全球产业分工和国内产业结构相对固化的大背景下,经济增速的下调是经济低碳化的契机,有助于产业结构转型和节能目标的实现。专家表示,要发挥绿色发展与低碳发展的协同效应,推动雾霾治理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