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大气科学 动力学相关记录39条 . 查询时间(0.585 秒)
旋转参考系中的流动广泛存在于地球物理、天体物理和工程中。例如,海洋流动、大气流动和叶轮机械中的流动。壁湍流是流体力学研究中的重要基础问题。在壁湍流中,系统旋转对湍流的多尺度动力学和相干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研究系统旋转对壁湍流中的多尺度动力学的影响,对探讨旋转系统中壁湍流的性质以及预测、优化或控制自然界和工程界的相关流动具有重要意义。
碳中和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广泛涉及气候、生态、能源、环境、社会等领域,是陆地、大气、海洋、冰冻圈等多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其中,气候是这些相互作用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它一方面受到人类和自然界碳排放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对人类和自然界产生反馈。目前,我们对碳中和目标下气候相关的认识和理解存在明显不足,这将关乎我国如何规划出合理的碳排放路径,实现能源、产业、生态环境等领域的优化布局,以相对小的社会经济代价实...
最近,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石正国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利用高分辨率数值模式模拟了全新世以来西风急流和中亚降水的变化。
2021年4月7日,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牵头组织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重点专项“超大规模可扩展大气动力学全隐式并行模拟及示范应用”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软件所召开。项目责任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杨广文、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何铁宁,项目论证专家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谢向辉、中科可控信息产业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聂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兰宁、北京大学教授杨超,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每年夏季在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亚洲夏季风(ASM)区域,对流层顶附近13-18km高度的气溶胶都会呈现高值,称之为“亚洲对流层顶气溶胶层”(英文简称ATAL)。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TAL的形成与亚洲夏季风期间的深对流密切相关。然而,有关ATAL气溶胶的主要来源、ATAL的生消机制及影响ATAL强弱变化的主要因子,仍不十分清楚。
近日,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TBSI)张锡辉教授课题组发文在学界首次从磷化氢角度系统解析自然界磷循环现象,清晰地揭示了磷化氢在全球生态调控中的重要作用。现代化的人类生活方式已经严重影响地球大气环境和生态系统,导致气候极端变化。因此,从科学层面揭示现代文明社会对全球气候影响的作用机制,重新审视并调整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处行为模式,才能使人类走向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2020年9月14日下午,根据研究所“十四五”规划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东亚季风气候系统动力学研究与气候预测”工作组召开本领域“十四五”规划启动会暨第一次研讨会,工作组组长陈文研究员、刘屹岷研究员、孙建奇研究员及成员共计十余人参加会议。陈文传达了大气所“十四五”规划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的主要精神和要求,明确了工作组后续主要工作安排、成果产出形式和时间节点要求。针对本领域“十四五”期间的重大突破和培育方向...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大气动力学考试大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天气动力学考试大纲。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近期发表于Journal of Climate的研究工作发现,冬季纬向非均匀的北极增暖能够通过局地的位涡制造以及向中高纬地区的位涡平流,对欧亚大陆冬季气候变化产生影响。过去几十年的气温变化显示,在冬季,北极地区的显著增暖与欧亚大陆中高纬的变冷同时存在(图1)。这种暖-冷变化的强烈对比,近年来备受关注。北极和欧亚大陆暖-冷对比产生的动力机制对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区域气候变化存在...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近期发表于Journal of Climate的研究工作发现,冬季纬向非均匀的北极增暖能够通过局地的位涡制造以及向中高纬地区的位涡平流,对欧亚大陆冬季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上下大气层耦合和相互相互作用问题一直是大气科学和日地物理界关注的前沿和热点。低层大气通过动力、电磁等多种方式对上层大气产生影响,而上层大气也会通过上下大气层耦合影响下层的天气气候。地球电离层上连外层空间,下接中层大气,是日地系统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电离层基本状态和扰动也是影响人类空间活动和通讯的关键因素。
2019年11月7日上午,大气所学科评估方向之二——“季风动力学与气候预测”召开评估工作启动会。出席本次会议的有学科方向领衔专家陈文、孙建奇、刘屹岷,骨干成员段晚锁、段安民、黄刚、王林,以及科技处和其他相关人员20余人。
2019年10月13日至19日,“多尺度气候变化与动力学”国际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Multi-scale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Dynamics)在西安举行。研讨会由地球环境研究所主办,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第四纪科学与全球变化卓越创新中心、一带一路气候环境研究中心、地球环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共同承办。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