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3 共查到大气科学 华北平原相关记录13条 . 查询时间(0.135 秒)
目前,以PM2.5为主的灰霾现象逐步得以遏制,但是以O3为主要污染物的光化学污染逐年加重。对流层内光化学反应以及平流层臭氧向下输送是近地面臭氧的主要来源。我国关于平流层入侵的研究,主要针对青藏高原,东北等清洁地区,利用多源观测资料以及拉格朗日模式进行定性分析。然而,平流层入侵对近地面臭氧污染较为严重的华北平原的影响并没有得到量化。为了评估平流层入侵对华北平原近地面臭氧影响的重要性,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目前,以PM2.5为主的灰霾现象逐步得以遏制,但是以O3为主要污染物的光化学污染逐年加重。对流层内光化学反应以及平流层臭氧向下输送是近地面臭氧的主要来源。我国关于平流层入侵的研究,主要针对青藏高原,东北等清洁地区,利用多源观测资料以及拉格朗日模式进行定性分析。然而,平流层入侵对近地面臭氧污染较为严重的华北平原的影响并没有得到量化。为了评估平流层入侵对华北平原近地面臭氧影响的重要性,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云是影响地表辐射能量收支的重要参数,云辐射效应与云的宏、微观物理特征密切相关。夏祥鳌研究员带领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联合团队基于香河站云-太阳辐射地基观测数据,开展了云特征参数与太阳辐射效应之间的关系的定量化研究,为华北平原云-太阳辐射特征和太阳能预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和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大气科学进展》上。
东亚夏季风是全球季风环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北半球间的水热传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带来的降水影响着数十亿人口的生产和生活。有学者认为东亚夏季风随全球变暖减弱,也有学者认为其随全球变暖而增强。因此,查明古全球变暖背景下东亚夏季风的变化是评估未来东亚地区水文变化的有效途径。
有机气溶胶(OA)是气溶胶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而这种影响与气溶胶的粒径分布密切相关。气溶胶质谱仪(AMS)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实时在线监测气溶胶各组分粒径分布的仪器。过去二十年中,有很多关于有机气溶胶粒径分布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多以OA作为一个整体来讨论其粒径分布,或者利用示踪碎片法对一次有机气溶胶(POA)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粒径分布进行讨论。多元线性回归...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王启元副研究员等联合国内外多家研究单位在香河大气观测站利用一系列高精度观测手段研究了华北平原黑碳气溶胶的来源、理化性质及辐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液态化石燃料和固体燃料燃烧排放对黑碳的贡献分别为69%和31%。该结果是基于燃煤和生物质燃烧源排放实验获取的吸收Angstrom指数得来。空气质量模型WRF-Chem表明,虽然整个采样期间黑碳主要来自香河本地,但是高浓度的黑碳主要来...
华北平原面临颗粒物和臭氧“双高”的大气复合污染现象,但对其影响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我所王跃思研究员课题组唐贵谦博士在国家大气氧化性研究项目基金的资助下,利用系留气艇搭载多种在线检测仪器及采样设备,在石家庄近郊开展了系列大气边界层理化结构及特性探测实验,尤其是对该地区臭氧及其前体物VOCs垂直演变规律进行了卓有成效研究,并对温室气体和颗粒物数浓度进行了同步探测,获取了不可多得的廓线数据。
温度日较差由于其对辐射平衡变化的敏感性,被视为一个表征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数。而云作为影响辐射的一个重要气象要素,云量的增长被认为是过去几十年全球温度日较差下降的主要原因。由于云对大气辐射收支作用的不确定性,以及其趋势与物理特性的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复杂影响。因此研究云的变化及其特性对理解区域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华北平原南部的石家庄、邢台和邯郸等地是我国重污染爆发频次最高的区域。除了当地污染排放强度较大外,大气边界层气象特征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尽管政府部门已经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适应措施的采用,少有实证方面的经济和政策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本项目总体目标是探寻中国华北地区和鄱阳湖地区用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的技术、政策和制度以及投资类型,为气候变化适应策略提供基础和支持。
干热风是影响华北平原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重大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本文利用华北平原48个站点1961—2008年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近50年来各站点的干热风(高温低湿型/雨后青枯型)日数。在此基础上,运用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分区区划方法,即统计检验聚类方法(CAST),对高温低湿型和雨后青枯型2种类型的干热风日数构成的要素场分别进行了分区。结果表明:从地理空间而言,高温低湿型和雨后青枯型干热风日...
华北平原地处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是世界上气候极脆弱的区域之一,干旱灾害频发。依据多年平均降雨等值线将华北平原划分为3个子区域(A区雨量< 600 mm,600 mm≤B区雨量≤750 mm,C区雨量>750 mm),基于1960-2009年60个站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修正的Palmer干旱指数(PDSI)、M-K检测法和EOF分析法研究了该地区近50年气象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PDSI指...
近日,由河北省气象台主持完成的中国气象局新技术推广项目预报员专项“华北平原回流天气的结构特征研究”顺利通过了由中国气向科学院组织的专家验收。 该项目研究了回流的水汽来源,提出了低层的偏东回流来自于东北平原的干冷空气的新见解,指出了在回流天气中降水的发生发展与低层偏东风和中高层暖湿气流的配合关系。该项研究基于统计、合成分析和数值研究,概括了华北回流天气的概念模型,并提出回流天气的预报着眼点和预报...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