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环境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环境科学技术 黄土高原相关记录73条 . 查询时间(0.131 秒)
雨水水化学是示踪人为输入对空气质量影响的关键途径之一。西安市位于黄土高原的南部,特殊的地形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大气污染。近些年来,西安市实行了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控措施。在此情况下,雨水化学特征如何、有何变化及其控制因素是什么尚不清楚。为此,地球环境研究所金章东研究团队的肖军研究员通过西安市2018-2019年雨水的离子和氢氧同位素(δ18O、δD)分析,揭示了其水化学特征的季节变化及其控制因素。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傅伯杰院士团队在黄土高原社会-生态陷阱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Escaping social–ecological traps through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s Loess Plateau”发表在国际重要刊物《Peopl...
在全球气候和土地利用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深层土壤有机碳在碳管理和碳循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区域尺度上,深层土壤样品获取困难,导致深层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缺乏。
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研究》以作者多年来在黄土高原进行土壤水资源研究的科研成果为主,同时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较全面地介绍了黄土高原土壤水资源研究的最新进展,从讨论黄土高原自然概况和土壤物理特征入手,阐述了土壤水分的物理学和动力学基础、土壤水分形态与能量的关系、土壤水循环与平衡、土壤水分的生态分区与微区域特征、土壤水分的蒸发性能和移动规律、土壤—植物系统中的水分关系与土壤水资源的利用与评价;还对黄土沉积...
本书介绍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及其整治战略,黄土高原开发治理的总体战略仿真分析,主要类型区开发治理的仿真决策,生态环境灾害预报及防治对策等内容。
本书共分8章。第1章介绍了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第2章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土壤、水资源、植被、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土壤干层和生态足迹概况;第3章主要涉及降水与土壤水分补给、人工林草生长与土壤水分动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调控;第4章主要介绍了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概念模型的构建、应用及影响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数值的因素;第5章主要包括土壤水分过程模型与植被生长过程模型的构建与耦合,及...
本书共分11章。第1章主要介绍土石混合介质中水分运动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相关研究进展;第2章主要介绍研究区概况、土壤中钙结石的形成原因及空间分布;第3章主要涉及含钙结石土石混合介质中的钙结石和细土的物理特性、二者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及总含水量测定的误差分析;第4章主要介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饱和导水率的测定及碎石对其的影响;第5章主要包括单孔模型、双孔模型、双透模型、定解条件以及模型的数值解;第6章主...
为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伟大号召,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发挥专家科学决策咨询合力,提升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科学研究水平,中国动物学会、兰州大学、陇东学院定于2022年12月23日-25日在甘肃省庆阳市召开“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取得突出成果的知名专家学者及优秀青年科...
2022年2月16日,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组织有关专家召开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水土流失观测技术规程(以下简称“技术规程”)审查会。会上,与会专家听取了技术规程总体情况汇报,认真审查讨论了技术规程的内容、体例等,对技术规程的技术性、专业性、系统性给予了充分肯定。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它的稳定性决定着土壤的持水性、通气性、抗蚀性及相关的水分运动和溶质运移。同时,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也是有机碳固持与稳定的重要过程。团聚体一方面可以对有机质进行物理保护,使有机质免受微生物分解和发生氧化,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化学吸附将有机质吸附在粘土颗粒的表面,从而减少土壤有机碳损失。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下降不仅会造成土壤结构退化,还会严重干扰土壤碳循环过程,进而影响陆地生态系...
植被恢复是修复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手段。近40年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植被恢复和重建工程,在防治沙漠化、控制土地退化和提高植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黄土高原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和生态-气候过渡带。为了控制水土流失;阻止土地退化和恢复生态系统健康,近几十年来黄土高原实施了大规模的植被恢复和重建工程。经过持续的努力,黄土高原的生态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高原地表实现了由“黄”...
土壤pH是控制地球关键带中生物和水文地球化学循环、微生物群落和养分形态的最基本化学参数。从全球来看,目前全球土壤正处于从碱基阳离子(Ca2+, Mg2+ and K+))到非碱基阳离子(Mn2+and Al3+)的缓冲过渡时期。在中国,土壤酸化现象也普遍发生于农田、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因此,土壤pH的变化不仅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主要问题,而且影响到地球关键带的过程和功能,但目前我们对这一过程的...
刘文娟, 1986年出生,籍贯山西省,博士学历,主要从事土壤生态学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染物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及其修复技术研究;具体研究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污染情况下的微生物响应机制及其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近年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4 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
邓文博,1987年出生,籍贯山西省,博士学历,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和生态学教学及科研工作。研究方向是污染生态学,具体为微量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即重金属的环境行为、迁移转化、生物有效性和生态效应,以及环境污染的植物修复,侧重于研究多介质环境污染过程及其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系统的影响。近年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共8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篇。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傅伯杰研究组在黄土高原社会-生态系统演变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展了根据社会-生态系统要素相互作用变化识别系统演变阶段的方法,揭示了近千年来黄土高原社会-生态系统的演变阶段及效应。这一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 Advances。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