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工程基础学科 化工测量技术与仪器仪表 化工传递过程 化学分离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 化工系统工程 化工机械与设备 无机化学工程 有机化学工程 电化学工程 高聚物工程 煤化学工程 精细化学工程 造纸技术 毛皮与制革工程 制药工程 生物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化学工程 教授相关记录909条 . 查询时间(1.319 秒)
采用富锂氧化物作为正极材料为实现高能量全固态锂电池提供了一个理想的选择,而富锂正极材料通常很难与固态电解质(SSEs)直接匹配,严重限制了高容量正极在全固态锂电池中的容量利用率。
王鹏飞,西安交通大学新型储能与转换纳米材料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教授,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电化学储能领域研究,作为技术骨干主持/参与过美国能源部、美国能源高级研究计划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课题项目。
王成,1982年生,男,中国致公党党员,硕士研究生,教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一级安全评价师。黄石市、黄冈市、鄂州市、咸宁市应急管理专家库专家。主要从事安全工程及技术方面的科研及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湖北教育厅、科技厅重大科研项目,已发表国内中文核心、SCI检索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和实用新型专利2项,出版学术专著一部。作为负责人与大江集团等大型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及研究生培养基地等协议...
潘洋,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核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关键技术人才,中国质谱学会理事。现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合肥先进光源”总工艺师,质谱线站科学家。
李树白,教授、工学博士、民革党员,原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绿色技术研究所所长、产教融合办公室主任,常州市人大代表、武进区政协委员,东华大学、常州大学校外硕士生导师,苏北发展特聘专家、“五大明星城”建设先进个人,第二届常州市“龙城十佳教授”、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镇江新区科技领军型人才。
高效可再生能源制氢是能源供应从“碳循环”到“氢循环”转变的核心技术之一。然而这一技术仍然面临能量转换效率低这一严峻挑战。能量之间的耦合增益效应是实现能量转换效率最大化的一种潜在途径,但仍需要探索能量耦合增益的物理机制和材料基础。对于电化学水氧化(OER)反应来说,电子是能量转换的载体,只有当体系内能量共同改变电子化学势时才能实现高效的能量耦合增益效应。对于电化学水分解反应来说,需要将电极极化到一个...
锂金属电池(LMBs)展现出了超过400 Wh kg?1高能量密度的发展潜力,因此被优先考虑作为下一代储能设备。然而,不可控的枝晶生长、难以捉摸的界面化学和不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极大地威胁了LMBs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阻碍了其市场化应用。由于结构的可调性,有机分子表现出构建人工SEI的非凡能力,这有利于清晰化界面化学,诱导Li金属的形核和沉积。此外,一些基于聚合物有机分子设计的SEI具有高...
电化学界面电子转移机制是电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1931年,R. W. Gurney提出电化学反应电子转移量子力学机制(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A, Containing Papers of a Mathematical and Physical Character, 1931, 134, 137-154),认为电极稳态电...
锂金属电池因其在改善能量密度方面的巨大潜力被认为是最有望取代传统锂离子电池而实现实际应用的新型储能装置。然而,由于不均匀的锂形核和沉积以及脆弱的原生固态电解质界面(SEI)层的形成,锂金属负极(LMA)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锂枝晶,这严重恶化了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甚至加剧了电池的安全风险。在众多稳定锂金属负极的策略中,通过引入多功能添加剂来优化电解质被认为是提高电解质与LMA相容性的一种很...
周永宁,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教授,研究方向:电池材料中的物理化学问题;材料的同步辐射表征(原位技术);粉体材料和薄膜材料的制备;固态电池。
蒋益明,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教授,研究兴趣和领域:(1)在腐蚀评价方法库建设建设方面:负责建立了熔盐腐蚀静态与动态电化学评价实验系统、高温摩擦-磨损-氧化动态评价系统、薄膜阴极腐蚀评价技术、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与缝隙腐蚀系列评价技术等12项重要腐蚀评价技术;使实验室拥有的总评价技术数量达到36项,形成国内耐蚀金属腐蚀评价相对完整体系。以该体系为基础,复旦大学成为宝钢集团不锈钢腐蚀首要合作单位和十余个...
顾广新,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涂料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工作,包括涂料原材料、涂料配方、涂料生产以及涂装整个领域。
李月生,湖北科技学院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教授、教学副院长,电子邮箱:frank78929@163.com,主要研究方向:功能性水凝胶与先进催化材料。
崔冰,男,博士,校聘教授,2020年获厦门大学能源化工博士学位,2021年3月以“高层次拔尖人才”入职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主持拔尖人才项目《芳香控缓释材料与烟气催化研究》,项目经费200万;主持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及多项烟草行业项目。目前主要从事纳米芳香控缓释材料、加热卷烟提质增香、多功能纳米材料、降焦减害、环境催化等方面的课题研究工作。
陈磊山,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新乡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现任校长办公室主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