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球物理学 前兆相关记录51条 . 查询时间(0.064 秒)
地震是特殊的构造地质现象,更是重要类型的地质灾害,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都避免不了与地震活动的抗衡与适应,尤其是现代社会,如何减轻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生产与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对地震前兆进行系统研究与合理的科学解释成为众多地质学家孜孜以求的研究目标和首要任务,也是许多防灾对策和减灾政策制定所考虑的重要因素。其中,地质流体在判识和区别地震前兆的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令人关注的研究成果...
针对地震前兆观测无法实时或准实时发现观测异常的现状,设计一套小型短信告警应用软件;利用前兆观测设备收集当天数据,并对数据文件进行简单分析来判断前兆设备运行情况,对判断为异常的设备通过短信方式进行告警。系统可及时掌握仪器工作状况,有效降低工作量,提高前兆观测台站日常管理和仪器维护效率,具有推广实用价值。
首先根据水平无限长圆柱形地质体的理论重力异常, 在频率域使用余弦变换法, 通过位场变换计算了水平方向的重力梯度, 并与理论重力梯度做比较, 发现余弦变换法计算得到的水平重力梯度是可靠的。其次, 使用频率域中的余弦变换法计算了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芦山地震前的累积重力水平梯度, 并求得沿龙门山断裂带走向和垂向的重力水平梯度。结果表明: 沿断裂带走向和垂向的重力梯度能够以明显的条带状更好地显...
由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郝晓光博士和胡小刚博士编著的《强震短临前兆探索》于2012年12月在测绘出版社出版。本书依据武汉大地测量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重力仪观测发现汶川大地震前数十小时的“震前扰动”现象和随后的一系列工作,对强震短临前兆研究进行了深入探索,区分出了“震前扰动”现象中的“台风扰动”和“非台风扰动”,提出了“第三类脉动”的猜测,讨论了有关强震的“地点问题”和“时间问题”、以及强震短...
2012年8月10日,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组织的《地震前兆观测技术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编制工作启动会议在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为了落实“十二五”《地震监测发展规划》,跟踪地震前兆观测技术的发展动态,开展地震前兆观测的需求分析,进一步明确未来10年我国地震前兆观测技术发展目标任务,研究确定具体发展计划和工作思路,以有效指导和切实推进我国地震前兆观测技术发展,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决定组织实...
MDCB—5型32方位地震前兆监测仪监测的是来自全球不同震源区震前产生的脉冲电磁波。工作人员通过对这些前兆信息——电压数值大小的分析,可以判断出未来发震方向、时间、地点和震级大小。本文介绍的是通过对该类型仪器监测的数据——利用图形结构来识别震情——判断出未来7天之内哪些地区将发生几级地震。利用该方法使用中国台站的资料来预报西半球的地震,发震地点的经纬度误差也绝大部分在0——2°区间。图形结构识别就...
2011年10月23日土耳其发生7.2级地震,中国境内11台MDCB—5型地震前兆监测仪在震前不同时间监测到该地震的前兆。在分析没有对该次地震做出预报的同时,提出了对该地区周围国家今后类似大地震如能做到提前预报所必需采取的相关措施。
本文依据现有的实验结果初步研究脆性材料在破坏孕育过程中发生的强破裂的前兆特征.以应变(形变)突变、破裂弹性波限幅等物理变化特征确定强破裂;研究总结了不同试样、两种加载方式的破坏试验中的多个强破裂的前兆特征变化:一类为包括定点和场的应变变化特征,另一类为包括声发射率(破裂频度)、b值、波谱及微破裂时空分布等的声发射变化.此外,还有突发电磁扰动和应变扰动.然而,所有这些前兆特征变化并非在所有材料试样、...
对煤体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微波辐射效应和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受载煤体具有微波辐射效应,在煤体的变形破裂过程中伴随有6.6 GHz微波辐射信号产生,其前兆规律具有3种类型.基于电介质物理学对实验现象进行了解释.在单轴压缩实验中,煤体的亮温最大变化值为1.9~2.7 K,这表明煤体的微波辐射特性明显优于红外辐射特性.运用微波遥感基本原理的理论知识,分析了受载煤体变形破裂过程中微波辐射特性的...
2010年4月15日中午,就社会上有些人正在传播的“中国地震局传出消息,包头市将在今天傍晚5点发生7级地震”的说法,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高建国明确向《科学时报》记者表示:“这不可能!首先,中国地震局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在中国,地震预报消息只有政府部门能够发布;其次,中国地震预报水平达不到如此精确的程度。”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在主震7.1级地震后,台网中心又监测到数十次的余震,最高余震震级达到6.3级。 此次地震有哪些特点?性质什么?后续余震会持续多久?强震级余震的可能性有多大?我国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处主任刘杰表示玉树地震与汶川地震有很大关联,自2004年印尼海啸...
墨西哥地震、智利地震、海地地震、汶川地震、刚刚发生的青海玉树地震……地球上大震不断,每次地震都给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惨重损失。地震到底可否预报?多少年来,全球科学家不懈探索,但仍未实现地震预报这一终极目标。同济大学海洋学院教授秦建业的研究团队通过1年多的艰苦努力,初步寻找到了地震前兆规律性特征。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地震学报》上,有关专家评价说,此项研究科学概念清楚、分析方法简单实...
准确预测大地震的地点、时间和强度,可以拯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减少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保障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寻找到“确定性的地震前兆”,即可以在大地震之前被无一例外地观测到,并且一旦出现,必将发生大地震的异常变化。世界各国为寻找这种前兆,设计、布置了多处地震预报试验场。美国Parkfield地震预报试验场中,安置了大量先进的观测仪器。之后发生了一次6级地震,科学家们并没有用它...
近日,苏州动物园内天鹅、白长角羚等动物集体“上岗”,在供游人观赏之余,“兼职”做起了地震前兆宏观观测对象。
“5·12”汶川地震让十几亿中国人沉浸在失去同胞的痛苦中。时隔一年半,伤痛仍未抚平,新的痛苦又开始在海地上演。地震灾害一再侵袭人们的正常生活,让大批无辜的生命消失在地震废墟中。人们在悲痛之余,不禁又将汶川地震时争论不休的话题再次提起:地震真的不能预报吗?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