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农业工程 >>> 农业机械学 农业机械化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农田水利 水土保持学 农田测量 农业环保工程 农业区划 农业系统工程 农业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2 共查到农业工程 砂相关记录12条 . 查询时间(0.178 秒)
为提高土壤对氮素的吸附能力,减少土壤氮素流失,通过土壤培养试验和等温吸附试验研究了经堆腐的玉米秸秆、膨润土和聚丙烯酰胺(PAM)配制成的复合改良材料对砂质土壤NH4+-N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改良材料对土壤NH4+-N吸附的影响随土培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60 d时最大。各处理NH4+-N的等温吸附曲线可用Langmuir方程很好地拟合。提高复合改良材料用量使砂质土壤NH4+-N...
通过组合不同坡度(10°、15°、20°、25°)、不同坡长(5、10 m)、不同雨强(1.5、2 mm/min)的室内纯净水模拟降雨试验,对坡面细沟侵蚀发生过程中的坡面流速的沿坡变化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流速与坡面含沙量的关系。试验结果显示:从坡顶至坡脚,坡面细沟流的速度逐渐增加;坡面流速主要受雨强和其流动距离影响,与坡度无关,并得到流速与雨强和距坡顶距离的关系式。坡面含沙量与坡度、雨强和坡面流速...
通过组合不同坡度(10°、15°、20°、25°)、不同坡长(5、10 m)、不同雨强(1.5、2 mm/min)的室内纯净水模拟降雨试验,对坡面细沟侵蚀发生过程中的坡面流速的沿坡变化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流速与坡面含沙量的关系。试验结果显示:从坡顶至坡脚,坡面细沟流的速度逐渐增加;坡面流速主要受雨强和其流动距离影响,与坡度无关,并得到流速与雨强和距坡顶距离的关系式。坡面含沙量与坡度、雨强和坡面流速...
为改善砂质土壤持水状况,设计了由作物秸秆、膨润土和聚丙烯酰胺(PAM)配制的改良材料,以重庆市分布面积较大的冷沙黄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恒定水头入渗双环法,研究了秸秆改良材料对砂质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秸秆改良材料能增加砂质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并且随着施用剂量的增大,土壤饱和导水率逐渐增加;随土培时间的延长土样饱和导水率均出现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土培时间为60 d时土样饱和导水率达到最...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混掺物及不同混掺比例对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及湿润体含水量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指数函数能较好地描述含有混掺物的土壤水扩散率;添加一定比例混掺物的土体能有效延长水分对耕层土壤的湿润,增大水分在耕层的滞留时间;混掺3%玉米叶处理和1%玉米叶处理能够有效提高耕层土壤含水量。
针对大沽河河道采砂中存在的非法滥采、偷采、超采等诸多无序开采等问题,研究探讨河道采砂所带来的生态、防洪等诸多环 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建议强化行政执法手段,规范河道采砂行为,努力实现河砂的控制开采与可持续利用。
砂姜黑土的成土母质为古老的河、湖相沉积物,土壤富含胀缩性强的蒙脱石矿物,质地粘重,结构性差,生产性状不良。其母质特性决定独特的水分物理性质,对旱涝灾害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室内系统的试验研究,对土壤具有砂质夹层的入渗计算问题,即非线性入渗阶段转为稳渗阶段时间与稳渗率,提出了一个以现有均质土积水入渗公式为基础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Kostiakov入渗模型与砂层以上土体达到饱和所需水量建立水量平衡关系,由该关系可以确定出非线性入渗阶段转为稳渗阶段的时间;再由实验数据回归的方法,将层状土转折后的稳渗率与均质土入渗过程在转折时刻的瞬时入渗率的比值与夹层的埋深及中值粒径...
针对微灌工程中灌水器堵塞的问题,在分析现有砂过滤器基础上,研究设计了叠片式砂过滤器。通过大量的水力性能测试和反冲洗抗堵塞性能试验以及对比试验,探讨了一定滤管直径的最佳叠片数,即滤管直径Φ1=20 mm时,叠片数为48片为宜;并提出叠片式砂过滤器的水力性能特性曲线方程和过滤水头损失经验公式。试验结果表明:叠片式砂过滤器水力性能良好,过滤能力大,水头损失小,即在设计流量为10 m3/h下,叠片式砂过滤...
分析了影响热喷涂曲轴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测定了液体喷砂和电拉毛粗化处理试件表面的应力状态和两种处理试件喷涂层与其体的结合强度,并对喷涂层结合面的金相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喷砂后喷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不低于电拉毛后喷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喷砂处理表面应力状况确明显优于电拉毛处理表面。
根据土壤水的能量原理,对砂层在黄土中的阻水作用进行了室内一维土柱的入渗试验研究及教学模拟,结果表明:在黄土中设置砂层,不仅具有良好的阻水性,使下渗水流在一定限度内滞留于砂层以上的土体内,增加了上层土壤的持水能力;而且还具有减渗性,使下渗水量及入渗峰面的湿润速度明显减小,并且还可将下渗的非线性过程转化为线性过程,从而使整个入渗过程进入一个具有较小入渗率的稳渗阶段。该研究结果对在黄土地区采用设置砂层的...
应用二次旋转组合试验进行试验设计,建立了喷砂距离、喷砂压力、喷砂角度与涂层和基体间结合强度的数学模型。通过降维分析法分析了双因素组合与结合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选用优化的预处理工艺进行粗化,可提高电弧喷涂涂层与基体铸铁的结合强度,满足一般使用要求。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