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工程基础学科 化工测量技术与仪器仪表 化工传递过程 化学分离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 化工系统工程 化工机械与设备 无机化学工程 有机化学工程 电化学工程 高聚物工程 煤化学工程 精细化学工程 造纸技术 毛皮与制革工程 制药工程 生物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化学工程 上海硅酸盐所相关记录37条 . 查询时间(0.173 秒)
类器官作为一种三维多细胞构建体,能够构建相应组织和器官的部分结构和功能特征,在疾病建模、药物筛选和再生医学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类器官的生长和发育通常需要水凝胶等基质材料提供适当的微环境,目前用于支持类器官培养的水凝胶大多使用基质胶(Matrigel),但其为小鼠肉瘤提取物,组成复杂、不同批次间的理化性质差异大。因此,多种水凝胶体系已被开发用于类器官的培养和功能化,包括纤维蛋白、海藻酸盐等天然...
实现多电子转移反应是设计高能量密度储能电池的重要途径,相比多价阳离子电池面临的离子迁移动力学迟缓和难以脱溶剂化,基于单价氟离子穿梭的转换型氟离子电池具有更好的反应动力学。同时,其依托正极多价金属氟化物的多电子反应及其高的反应电位,理论上可实现超高的体积能量密度。而开发合适的电解质是目前氟离子电池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固态氟离子电解质如氟铈锎矿(tysonite)和萤石(fluorite)氟化物需要高...
相比基于单电子转移反应的拓扑嵌入型正极,基于多电子转移反应的转换型金属氟化物正极可有效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且兼具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等优势。在氟化物正极的发展过程中,氟化铁(FeF3)和氟化铜(CuF2)材料虽然都具有高的理论能量密度(FeF3: 1943 Wh/kg; CuF2: 1874 Wh/kg)和反应电位(FeF3: 2.73 V vs. Li+/Li; CuF2: 3.55 V vs. Li...
锂金属由于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 mAh g-1)和极低的电化学电势(-3.04V Vs. SHE),是下一代高比能锂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然而,高活性锂金属所带来的枝晶生长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应用进程。隔膜表面改性策略由于具有低成本、可替代性强的优点,广泛应用于抑制锂金属电池内枝晶生长的研究。然而,在其研究及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两个关键问题:功能层通常为不导锂的非活性材料,阻碍锂离子的快速传输...
2023年11月27-2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光热调控智能材料课题组曹逊研究员带团赴菲律宾,就“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以下简称ANSO)热带工业厂房用低成本遮热涂料项目的系列成果开展推介。
多电子转移反应是设计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重要途径,而转换型氟离子电池依托正极多价金属氟化物的多电子反应及其高的反应电位,理论上可实现超高的体积能量密度。对于液态电解质的氟离子电池,根据技术经济分析,其基于特定电极配置的电池堆模型能实现588 Wh/kg(1393 Wh/L)的能量密度,同时由于氟的天然储量丰富,该电池堆单位能量密度的成本可低至20$/kWh。然而,氟离子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优势在实验上迄...
锂金属固态电池是发展高能量密度电池的理想方案,采用具备高杨氏模量的固态电解质可以抑制锂枝晶生长,避免在液态电池中可能发生的电解液泄露甚至燃爆等安全隐患。在诸多固态电解质材料中,氧基固态电解质具有可达5 V的宽电化学窗口,空气下稳定,环境友好无毒害等优势。其中,NASICON型电解质Li1.3Al0.3Ti1.7(PO4)3(LATP)具备较高离子电导率(10-3 ~ 10-4 S×cm-1)和良好...
水系锌电池因本质高安全性、资源丰富、比能量高、环境友好等综合优势,被认为是储能规模应用的理想技术之一,受到研究和产业界的关注。水系锌电池的工程化应用受制于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关键瓶颈材料,反应机理复杂,亟需提升循环稳定性等电化学性能。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电力储能技术与应用团队在水系锌电池的新材料设计、界面稳定化等方面开展了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电力储能技术与应用团队自2015年开展储能水系锌电池研制,从基础研究拓展到产业应用研究,针对水系锌电池正极材料稳定性差、电解液电压窗口窄、金属锌负极腐蚀、枝晶生长、电极界面反应复杂等关键科学问题,先后开发出了高面容量锰基正极(J. Power Sources 2019; J. Mater. Chem. A 2021; ACS Appl. Energy Mater. 202...
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的十余种涂层与材料应用于该任务。
202年5月19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重点专项“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上海硅酸盐所召开。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材料能源处副处长程世婧,咨询专家、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王鲁宁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黄云辉,复旦大学教授傅正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余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贺艳兵,上海...
2023年5月19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重点专项“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上海硅酸盐所召开。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材料能源处副处长程世婧,咨询专家、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王鲁宁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黄云辉,复旦大学教授傅正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余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贺艳兵,上...
2023年4月6日,中国空间站开展了空间斯特林热电转换试验,先后完成了在轨测试和三次在轨试验。航基柜空间斯特林热电转换装置按照试验方案顺利完成了在轨试验,整机全程运行稳定,性能指标超出预期验证目标,热电转换效率(同等温比条件下)等综合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也是我国首次实现该技术的空间在轨验证。研究成果受到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国载人航天等新闻媒体的报道。
固态氟离子电池(SSFIBs)是一种阴离子穿梭驱动、无碱金属的新兴储能体系,具有成本低、安全性好、能量密度大等潜在优势。相比于传统的阳离子穿梭电池(如碱金属离子电池、多价阳离子电池等),氟离子电池不仅可避免负极枝晶生长以及多价离子迁移缓慢等问题,而且还具有潜在的高体积能量密度(理论达5000 Wh/L),但是这一体系面临着高导氟离子电解质缺乏以及低温下(<100 ℃)电化学可逆性不佳等挑战。目前用...
开发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的锂金属电池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于传统嵌入反应型电池,锂-氟化铁转换反应型电池在质量和体积能量密度上具有2-3倍的优势(例如,相比于Li-LiCoO2的350 Wh/kg,Li-FeF3的850 Wh/kg),可以满足下一代移动电源对超长续航能力和便携性的要求。然而,该电池体系通常会遭受正极转换产物的失活和溶解,导致氟损失和容量快速下降等问题。锂-氟化铁体系的固态电池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