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基础医学 >>> 医学微生物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医学微生物学 微生物相关记录703条 . 查询时间(0.715 秒)
2024全国微生物与人体健康学术论坛暨医学微生物学高级师资研修班(第二轮通知)。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和《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共同举办了“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前沿热点研讨会”。本次会议为医学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线上线下论坛参与人数1300余位,汇集各地专家、学者、研究人员,聚焦于微生物学和感染控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创新进展。
2022年11月22日,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精准营养与代谢团队陈振夏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在线发表题为 “Gut microbiome in tumorigenesis and therapy of colorectal cancer”的综述论文,讨论了肠道微生物失调对结直肠癌(CRC)的影响,罗列了结直肠癌筛查...
受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委托,中国疾控中心于2022年5月23日组织召开了《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修订工作专家研讨会。分别来自国家和省级保藏中心的约50名专家参加了会议。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生物安全处伍竞成调研员、中国疾控中心刘剑君副主任出席研讨会并分别讲话,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负责人魏强研究员主持研讨会。
炎症是机体对病原微生物、有害刺激物或物理伤害所产生的防御反应。适度的炎症有利于清除病原微生物和修复受损组织,但过度的炎症会导致进一步的组织受损甚至危害生命。炎症一般可分为炎症激活、炎症消退以及组织修复、稳态重构三个阶段,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炎性介质在炎症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IL-1β是典型的促炎细胞因子,其表达受到双信号的严格控制。起始信号可以诱导无生物活性pro-IL-1β的表达,激活信...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全球传播对公共卫生系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肠杆菌科细菌主要通过获得碳青霉烯酶来产生耐药性,其中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s)最为普遍。
2021年12月2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林世贤实验室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Directed-evolution of translation system for efficient unnatural amino acids incorporation and generalizable synthetic auxotroph construction” 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建立了获得...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承担了基础医学中两门重要的主干学科——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的教学及科研工作。承担的课程包括研究生学位课程高级医学免疫学,本科的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等。现有免疫学、病原生物学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研究方向包括肿瘤免疫及肿瘤生物学、感染免疫、感染病及相关肿瘤的基础研究、乙脑寨卡嵌合病毒疫苗研发等。
2021年6月20日-24日,由美国微生物学会(ASM)与欧洲微生物学会(FEMS)联合举办的世界微生物学峰会(WORLD MICROBE FORUM)在线举行。来自全球超114个国家的微生物学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参加了超500场次的前沿会议。该峰会从SARS-CoV-2 等新型传染性病原体、抗生素耐药性和微生物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到农业和食品微生物学,以及合成和应用微生物学—以前所未有的方式...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教育司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国家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评审专家委员会换届的通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陈毅歆副教授入选第三届国家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评审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名单。
近日,受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邀请,我中心张昱研究员于2020年担任新一届WHO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战略与技术专家顾问组成员(WHO Strategic and Technical Advisory Group for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TAG-AMR))。
近日,接德国国家工程院(ACATECH)官方通知函,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友明在德国国家工程院2020年度院士大会中当选为德国工程院院士。
东莞市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专业委员会拟定于2020年8月19日(周三)下午在东莞市会展国际大酒店举办东莞市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新冠疫情相关主题研讨会。
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中发现了一种新的肠—脑联系。研究人员发现,在有常见ALS基因突变的小鼠中,使用抗生素或粪便移植改变肠道微生物组可以预防或改善疾病症状。5月13日,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上。这些结论为只有部分携带突变基因的个体才会患上ALS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生物群的可能的治疗方法。
2020年5月6日,清华大学医学院程功教授课题组于Cell系列综述类杂志 Trends in Parasitology 发表题为Roles of symbiotic microorganisms in arboviral infection of arthropod vectors (共生微生物对虫媒病毒感染节肢动物媒介的调节作用) 的特邀综述文章,系统地总结了节肢动物媒介体内共生微生物与虫媒病...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