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基础医学 >>> 医学生物化学 人体解剖学 医学细胞生物学 人体生理学 人体组织胚胎学 医学遗传学 放射医学 人体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微生物学 病理学 药理学 医学实验动物学 医学心理学 医学统计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基础医学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记录31条 . 查询时间(0.295 秒)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性病科医学表观基因组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免疫性皮肤病基础与转化重点实验室主任陆前进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性病科医学表观基因组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湖南省皮肤重大疾病与皮肤健康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赵明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在自身免疫病领域国际著名期刊Journa of Autoimmunity 发表题为“Safety and efficacy of...
近日,中科院微生物所王军团队与北京协和医院张烜团队联合在Arthritis & Rheumatology期刊(IF=9.58,风湿学顶尖期刊)发表题为“The gut microbiota of non-treated patients with SLE defines an autoimmunogenic and proinflammatory profile” 的封面文章,运用全基因组鸟枪测序...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肖意传研究组揭示了E3泛素连接酶Peli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中的关键作用,研究表明Peli1的缺失影响NIK的泛素化降解作用,导致NIK的堆积与非经典NF-κB信号通路过度活化,进而促进抗自身抗体的大量分泌及自身免疫性炎症的发生发展。SLE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体内...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牵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美国密歇根大学等共同参与完成的中国首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全基因组编码变异研究取得新进展。该研究首次利用定制外显子芯片,对中国汉族人群5004例SLE患者和8179例健康个体进行大规模的编码变异筛查,对照研究发现了4个全新的SLE易感基...
探讨无心脏临床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早期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风湿科无心脏临床症状的60例SLE患者及我院体检中心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BMI、血压、心率方面相匹配。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对两组患者心脏进行检查,采用t检验、χ2检验分析比较两组心脏的各项参数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LE...
2013年12月30日,侯百东课题组于《J Immunol》在线发表了题为“Requirement for MyD88 Signaling in B cells and Dendritic Cells for Germinal Center Anti-Nuclear Antibody Production in Lyn-Deficient Mice” 的论文。本文发现了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在生发...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困扰着人类健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发生在免疫系统自身耐受性崩溃之后,免疫系统中大量的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参与了该病的进程,细胞因子疗法有望成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新的治疗手段。本综述以细胞因子作为切入点,阐述了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理进程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以及针对该疾病的细胞因子疗法的研究进展,认为以疾病不同时期的不同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划分疾病的活性指数,根据活性指数选择不...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弥漫性、 全身性自身免疫病, 补体活化是其发病特点之一。近年来其发病人数明显增多, 有流行病学研究发现SLE人群的冠心病患病率为6%~10%, 其风险增高超过同年龄段普通人群的50倍[1]。补体H因子(complete factor H, CFH)是补体系统中旁路激活途径重要的调节物质之一。大量研究表明补体系...
建立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模型对于探索人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较充分的诱发性狼疮小鼠模型有: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烃类化合物诱发的模型、肽诱发的模型、脂多糖诱发的模型、空肠弯曲杆菌与弗氏完全佐剂诱发的模型、 药物诱发的模型等。其常用品系、诱导方法、诱导所需时间及诱导后形成的自身免疫病变等有各自的特点。
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1 (PD-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1例SLE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面PD-1表达水平, 比较SLE稳定组、活动组和健康对照组以及狼疮肾炎组和无狼疮肾炎组之间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的百分比, 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数据的相关性。结果 SLE活动组CD4...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CD4+T细胞miR-126宿主基因EGFL7的甲基化水平对miR-126表达的调控。方法: 采用实时qPCR检测SLE患者CD4+T细胞miR-126及EGFL7 mRNA表达水平;亚硫酸氢钠基因组测序法检测EGFL7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 miR-126及其宿主基因EGFL7在SLE患者CD4+T细胞表达上调(P<0.01),EGFL7 mRNA表达水平...
初步探讨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及其受体CXCR4在有血液系统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20名健康对照者、15例SLE非血液系统损害患者,25例SLE血液系统损害患者外周血中CD3+CD4+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百分率,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以上各组血清SDF-1α浓...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1例AS合并SLE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1例AS合并SLE患者,患者7年前确诊AS,患者因疗效不佳分别于2008年及2011年4月使用益赛普治疗两个疗程,2011年9月患者出现面部皮疹、脱发等狼疮样症状。本报道描述了一例中年女性患者AS合并SLE,回顾相关报道病例,...
分析抗血小板生成素(thrompoietin,TPO)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ematosus,SLE)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初步探讨该抗体的致病机制及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24例SLE伴有血小板减少、27例SLE曾有血小板减少已恢复正常、18例SLE无血小板减少患者及18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抗TPO抗体及TPO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及SLEDA...
目的构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儿童个体特异性哺乳动物细胞表面展示的全长人抗体基因库。方法采集SLE确诊患儿外周血,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用RT-PCR扩增全长Kappa轻链(LCκ)和重链可变区(VH)基因、构建抗体轻链基因库和抗体重链基因库,将抗体基因库转染293T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抗体在293T细胞表面的表达。结果以0.8 μg总RNA为模板,用6套引物成功扩增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