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工程基础学科 化工测量技术与仪器仪表 化工传递过程 化学分离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 化工系统工程 化工机械与设备 无机化学工程 有机化学工程 电化学工程 高聚物工程 煤化学工程 精细化学工程 造纸技术 毛皮与制革工程 制药工程 生物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化学工程 新突破相关记录29条 . 查询时间(0.319 秒)
基于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全固态二次电池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下一代新能源体系之一,其中聚合物/硫化物复合薄层化电解质的制备是该类电池大幅提升能量密度和大规模生产的最关键技术之一。特别是干法制造技术,因其环保、经济效益高、利于制备厚电极并规避有机溶剂等优势,受到广泛青睐。现今主要基于聚四氟乙烯(PTFE)粘结剂成纤化的主流无溶剂工艺存在粘结性不佳、机械性能差、界面电化学不稳定等劣势。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刘波副教授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rystalline Porous Organic Frameworks Based on Multiple Dynamic Linkages”的研究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B-O、B←N和氢键组装的晶态多孔有机框架的新概念,为高效制备和实际应用可加工...
发展CO2资源化利用技术可为我国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重要机遇。CO2的资源化转化是一个典型的负熵过程,需要大量的能量投入,所以清洁可再生的太阳能是较为理想的能源来源。地表太阳辐照强度受昼夜更替和天气影响,且太阳光的供给与CO2的排放在时间上并不同步,实现全天候后太阳光驱的CO2资源化是一大挑战。
乙烯装置是古雷石化的“龙头”装置,其运行水平直接影响全厂效益。7月以来,化工一部创新装置运行模式,采用“3台裂解炉加工石脑油+3台裂解炉加工丙丁烷”,气相裂解原料占比由28%提升到42%,乙烯收率也相应提高约0.3%,有力推动了公司降本增效。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王野&谢顺吉教授团队在电催化CO还原制多碳烯烃和含氧化合物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以“Copper lattice tension boosts full-cell CO electrolysis to multi-carbon olefins and oxygenates”为题于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hem》(DOI: 10.1016/j.chempr.2023.03....
目前,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环境治理等领域是被广泛应用的重要共性技术之一,为了实现有机溶剂/水及盐/水的高效分离,发展高性能微孔分离膜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硅微孔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分子筛分性能和结构稳定性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有机-无机杂化硅微孔膜通常采用浸涂、擦涂等方式涂覆,面临着难以可控制备和规模化生产的挑战,同时针对不同分离体系,缺乏简单有效的膜结构精密调节技术,难以实现应用过...
硫化物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凭借高能量、快速充放电、低温性能好以及高安全性、长寿命等优点,开创性地解决了液态锂电池存在的能量密度低、易燃、易爆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一项颠覆性前沿科技。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具有电位窗宽、电压高;输率为1(液体为0.5),传输速率快; 无溶媒核,扩散速度快; 界面副反应少;高温下(60℃)不氧化、低温下不凝固等优势,使硫化物全固态锂电池同时兼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倍率性能,是电动汽车电源...
2022年5月24日,离子液体催化CO2合成碳酸酯绿色低碳成套新技术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成果鉴定。该成果由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离子液体团队联合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开发,实现了离子液体催化剂-反应器-工艺过程的系统创新,经联合攻关在广东惠州大亚湾国家级石化区建成了10万吨级离子液体催化CO2合成碳酸酯工业装置。2021年3月至今已连续稳定运行14个月,碳酸酯(包括碳酸乙烯酯...
近日,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张翼团队在化学类国际顶级期刊Angew. Chem. Int. Ed.上发表了题为“Theory-Guided Regulation of FeN4 Spin State by Neighboring Cu Atoms for Enhanced Oxygen Reduction Electrocatalysis in Flexible Metal-Air Batterie...
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永军教授团队采用微生物法,首次制备了锰钴复合氧化物(Bio-FeMnCoOx),探索了生物培养条件、制备条件、掺杂钴等因素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该材料催化过硫酸盐降解莫西沙星的机理。研究表明,生物制备而成的催化剂为弱结晶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金属价态,催化活性远高于同类催化剂,产生了大量硫酸根自由基(SO4•-)、和单线态氧(1O2)。该研...
发展高性能电池技术是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必由之路。当前广泛使用的锂离子电池不仅能量密度难如人意,三元正极与易燃电解液的副反应更使其安全性雪上加霜,严重威胁了锂电池生产、存储、应用、回收整个产业链。近年兴起的金属锂电池在实现500 Wh kg-1高比能电池目标方面极具潜力,但在易燃有机电解液中应用高活性金属锂负极使其安全风险更加严峻。水系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等安全性进步...
不对称金属卡宾插入X-H键反应是构建手性C-X常用的方法。一般来说,此类反应对底物有较多限制,比如卡宾前体是既有给电子基团也有吸电子基团,而吸电子基团如羧酸酯的存在来稳定卡宾中间体使反应得以顺利实现。反应机理也大多以1,2-质子迁移为主。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童晓峰课题组针对Pd(0)-催化的烷基-碘还原消除反应中PdII-I解离能高的问题,从动力学角度入手,创造性地利用氢键作用,降低了反应能垒,在更加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实现了还原消除。
2019年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华南理工大学2项成果获得表彰。其中,以华南理工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克复院士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制浆造纸清洁生产与水污染全过程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得了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实现了广东省内高等学校牵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零的突破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河洲团队段华南副研究员领导的小组在知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18年影响因子15.621)上发表了题为“Intrinsic lithiophilicity of Li-garnet-electrolytes enabling high-rate lithium cycling”的学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