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测量学 >>> 天文地球动力学 基本天体测量学 照相天体测量学 射电天体测量学 空间天体测量学 方位天文学 实用天文学 天体测量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天体测量学 月球相关记录29条 . 查询时间(0.397 秒)
玻璃被认为是气、液、固之外的第四态物质,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应用关系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玻璃是热力学不平衡状态物质,在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会不可避免地朝平衡态转变,即发生物理老化(以下简称老化),导致其结构和性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转变,直接影响玻璃的稳定性。因此,老化是玻璃研究领域长久以来的热点问题。尤其是玻璃的长期抗老化效应,关系到玻璃的能态下限以及相应的结构和性能极...
2023年6月13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举办Luna月球样品学术研讨会。
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天体化学团队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对我国返回的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矿物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Fe-Mg-Sr同位素分析,揭示了嫦娥五号样品月幔源区特性和月球年轻火山活动奥秘。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天文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月球形成于约45亿年以前,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1%,对于如此小的天体来讲,理论上它应该快速冷却而早早地停止火山活动。然而,中国科学家对嫦娥五号玄武岩的研究,证实月球火山活动可以一直持续到20亿年前,不仅刷新了人类对月球岩浆活动和热演化历史的认知,也提出了新的科学问题:月球火山活动为什么持续如此之久。
最近,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项目研究员张锋及合作团队发现了直接证据,证明月球火山的“死亡”时间在10亿年之内。
2021年7月12日,第一批月球科研样品发放仪式在北京举行。经审核,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殷宗军及另外12所科研机构使用责任人的31份申请获得通过。本次21个样品共17.4764克,其中岩屑样13个868.8毫克,这标志着月球样品的科学研究正式启动。
2021年4月23日,在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期间,中国宇航学会联合中国天文学会在江苏南京共同举办了“月球:探测与天文观测国际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于登云主持。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一然、中国天文学会秘书长周济林分别致辞。王一然秘书长表示月球探测是人类重要的科学活动,希望大家能够交流学术思想,增进了解和信任,携手共创人类月球探测事业更...
据国家航天局官网消息,嫦娥五号任务第一批月球样品信息和科学探测数据今日正式上线发布。据悉,按照《月球样品管理办法》和《月球与深空探测工程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在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后,探月工程三期地面应用系统完成了嫦娥五号任务第一批月球样品和科学探测数据的处理。同时,为更好地服务于科学研究和公益活动,月球与深空探测科学数据与样品发布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
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11月10日3时12分和11月9日10时17分结束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唤醒,迎来第24月昼。截至目前,嫦娥四号已顺利工作677个地球日。基于探测点全景相机拼接影像、DOM影像等数据情况,“玉兔二号”月球车将在第24月昼期间继续向西北方向行驶,目标为玄武岩方向或反射率较高的撞击坑区域。
中国科研人员对玉兔二号雷达探测数据开展了深入研究,获得了嫦娥四号着陆区月壤和浅层精细结构等重要发现和认识,显示这一区域曾经历过多次小天体撞击溅射物的堆积和火山喷发事件,揭示了月球最古老、最大的撞击盆地的演化历史。嫦娥四号于2019年1月3日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其着陆点位于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
2019年5月16日,国际科学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布我国月球探测领域的一项重大发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春来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嫦娥四号就位光谱探测数据,证明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SPA)存在以橄榄石和低钙辉石为主的深部物质,为解答长期困扰国内外学者的有关月幔物质组成的问题提供了直接证据,将为完善月球形成与演化模型提供支撑。有关月球早期演化的理论认为,月壳由岩浆洋中较轻的...
北京时间2019年5月16日凌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布我国月球探测领域的一项重大发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团队利用嫦娥四号就位光谱探测数据,证明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SPA)存在以橄榄石和低钙辉石为主的深部物质,为解答长期困扰国内外学者的有关月幔物质组成的问题提供了直接证据,将为完善月球形成与演化模型提供支撑。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应用天文研究团组长期从事月球激光测距技术研究,经过对若干关键技术攻关后取得重大突破。2018年1月22日晚,团组利用1.2m望远镜激光测距系统,多次成功探测到月面反射器Apollo15返回的激光脉冲信号,在国内首次成功实现月球激光测距。月球激光测距是通过精确测定激光脉冲从地面观测站到月面反射器的往返时间,从而计算地月距离。地月间激光测距是一项综合技术,它涵盖激光、光电探测、自动...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应用天文研究团组长期从事月球激光测距技术研究,经过对若干关键技术攻关后取得突破,2018年1月22日晚,团组利用1.2m望远镜激光测距系统,多次成功探测到月面反射器Apollo15返回的激光脉冲信号,在国内首次成功实现月球激光测距。
国家天文台月球与深空探测研究部平劲松研究员联合召集和参与的一项地月空间高精度微波测距测速技术研究表明,借助“嫦娥”月球探测中继通信导航小卫星,或者借助月球着陆器与地月平动点L4\L5空间位置的导航小卫星,在实现对地月空间定位导航授时的同时,有机会通过超高精度的探测器星间距离和速度的连续测量,支持对空间低频引力波的探测。这项前瞻性的研究工作由来自中科院、航天测控系统、东南大学和航天科技集团东方红卫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