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考古理论 考古学史 考古技术 中国考古 外国考古 专门考古 考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考古学 中华文明相关记录61条 . 查询时间(0.338 秒)
2021年4月13日,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京揭晓,按照时代早晚排列,它们分别是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河南淮阳时庄遗址、河南伊川徐阳墓地、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江苏徐州土山二号墓、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吉林图们磨盘村山城遗址。
2020年12月7日,中华文明圣地昆仑丘(析城山)2020文化年会在山西晋城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先秦史学会、民族文学研究所、中科院地质所等20多家研究机构和10多个省市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研究昆仑丘文化,探寻中华文明起源。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纵观历史,中华文明具有独特文化基因和自身发展历程,植根于中华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与时代共进步,有着旺盛生命力。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研究走向一个崭新的阶段。相关考古资料和研究成果完全可以说是硕果累累,各类专项研究也层出不穷。适时地从丰富的考古资料及研究成果出发,总结、概括、提炼出规律性的认识,以管窥中国古史发展与演进的基因,显得愈加必要。在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有“三对特征”值得注意。
在中国历史上,“中”“中和”的理念与文明起源、国家形成及中华5000多年不断裂文明密切相关。“中”“中和”理念既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基因”,也是中华文化的“根”与“魂”。中国先民对“中”的信仰与追求,可以上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1987年发现的距今6400年的河南濮阳西水坡墓葬中,墓主人足下的蚌壳堆塑成“北斗”图案。山西襄汾陶寺城址(距今4300—1900年左右)发现的墓葬(M2200与ⅡM22)中出...
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独具特色,其突出特点是“五千年”而“不断裂”。五千多年前中华大地上已有不同地区形成各自的早期神权、王权模式为主的不同“文明”,但是它们之中在此后代代相传的“文明”则是始于中原龙山文化及其后继者的夏商周、秦汉至元明清王朝的“王权”与“皇权”模式国家。这从中华的“国家”、“国民”与“国土”的五千年来基本一脉相承可以说明;从作为“国家文化”(或“大传统”)的都城、帝王陵墓、礼制建筑...
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重大的贡献是厘清并构建了史前文化的谱系与格局,在此基础上诞生了苏秉琦的“区系类型”理论。该理论认为,中华大地的史前文化分为六大区系,即: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中心的北方,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以关中(陕西)、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以及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伴随着该理论的提出,史前文明“满天星斗”状的分布态...
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迄今为止,共发掘出土154600余片,约有4600多个单字。在这4600多个单字中,经考释而公认的有1700个左右,仍有2900个左右的单字不识。研究证实,甲骨文是目前中国历史上公认现存最古老而自成体系的文字。
为推进对五帝时代和中华文明形成的研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9月19日,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史前文化专业委员会和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联合主办的“五帝时代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暨2019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年会”在郑州举办。来自北京、上海、陕西、山东、辽宁、台湾、河南等约50个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120余位专家齐聚郑州,共襄盛会。郑州市政府副市长吴福民、郑州市政协副主席吴晓君、中...
近日,由陕西省文物局、榆林市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神木县人民政府与美国斯坦福大学承办的“早期石城和文明化进程——中国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神木县举行。这个会议,让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日本九州大学和国内文博考古机构、高等院校的学者们有了面对面切磋的机会。其实,很多研究者都在围绕石峁遗址做着不同专业领域的工作,大都是...
2015年12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做客珞珈讲坛第129讲,谈“从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骆郁廷为王巍颁发珞珈讲坛纪念证书。
“从陶寺都城的规划上来看,它具备君王所在的宫城和百姓居住的外城,这样的双城制模式奠定了后来中国历代王朝都城的构架。北京的紫禁城就是受这种规划模式影响,可以说陶寺文明就是中华文明的基因。”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弩2015年7月7日在山西太原解读陶寺遗址对当今社会影响时如是说。
2015年6月18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国务院新闻中心举行“山西•陶寺遗址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众介绍了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考古的重大收获,目的在于展示近年来陶寺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将“陶寺与尧都”、“晋南地区与最早中国”等一系列重大学术问题的考古探索,进一步推向深入。
为进一步明晰冶金技术与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关系,明确冶金考古研究方向,开拓冶金考古研究方法,促进各地冶金考古研究的交流与协作,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于2014年11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主办了“冶金技术与中华文明发展学术研讨会”暨“田野冶金考古信息采集方法专家咨询会”。来自安徽、江西、湖北、河南、陕西、甘肃和北京等省市考古所,以及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南...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进展顺利     文明    工程  考古       2014/11/19
日前,“中华文明探源及其相关文物保护技术研究(2013-2015)”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召开。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新潮,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段勇出席汇报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段勇、副司长罗静,项目执行专家组双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巍研究员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赵辉教授,以及项目执行专家组部分在京成员和媒体记者等二十余...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